善于耕作的岱依
<p></p><p> <a href="http://fcgrb.gxnews.com.cn/">http://fcgrb.gxnews.com.cn/</a> 11月12日 </p><p> ● 郁 青</p><p> 岱依族是越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平、谅山、北件、林同等省。岱依族定居在越南已经很久。大约公元4世纪,他们就从长江流域迁移到越南北方。在语言和风俗习惯方面与中国广西的壮族很相似。</p><p> 岱依族人主要以农业为生。岱依就是种田人的意思。耕作技术精细,家庭畜牧业发达,传统手工业有土锦布的编织和刺绣。居民以村寨为居住单位,住房主要有高脚屋、平房和防守型住房三种类型。</p><p> 岱依族男女一般都穿蓝色布衣裤,几乎是一种样式,即长衫、耷腰裤。妇女头上缠巾,呈鸦喙状,上衣长至腿肚,衣袖较紧,右腋下开缝,有5个纽扣。妇女们喜装饰,常扎腰带,戴银质项圈、手镯和脚镯,有的还戴金耳环。</p><p> 供奉祖先是岱依族主要的祭礼。堂屋正面是家庭中最神圣的地方,用于供奉牌位。除祭祀祖先外,还供奉其他神仙,从玉皇、北斗、河神到本地的神仙、鬼怪都要祭祀。此外还信奉道、佛、儒三教。</p><p> 过去,岱依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利用汉字造字方式,在汉字的基础上创立了“岱喃字”。这种文字学习起来较困难,人们依然习惯使用汉字。20世纪70年代,越南政府有关部门帮助岱依族创造了拼音文字,出版了岱依文字典和其他一些书籍。岱依族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代表性的民间传说有《侬智高的故事》、《岳父与女婿》等。</p><p> 岱依族的节日与京族基本相同,重视过春节。在传统的民族节日里,居民常组织多种娱乐活动,如甩布包、舞狮子、赛船等。</p><p> 来源:防城港日报 责编:黄勤</p> <p>“个人认为 Tay 是一个单音节,翻译为“岱”更如实,翻译为“岱依”两个音节就有点画蛇添足了。”-------------------------------------------------------------------------</p><p>支持。</p>[讨论]
同样是拼音文字,岱依文与壮文有一致的地方吗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季人</i>在2008-11-12 13:35:06的发言:</b><br/>按照越南的民族识别方式,岱依族和侬族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岱侬族”是本站对这两个同源民族的统称。</div><p>原来来是这样的。</p><p>因为我们边境一带都称其为“岱”或“越岱(靖西人叫法)”,“岱依”很少听说。</p> <p>岱依--有种田人的意思吗?</p> 按照越南的民族识别方式,岱依族和侬族是不同的两个民族,“岱侬族”是本站对这两个同源民族的统称。 <p>这篇文章的内容与“百度百科”中“岱依族”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1323810.htm)基本相同。</p><p>其中关于岱依族族源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岱依族和广西南部的部分壮族来源一样,属于跨境而居的同一世居民族。</p> <p>怎么是岱依族而不是岱侬族!</p> <p>所谓的“岱依族”其实就是“岱族”的不同翻译方式,同样来自越南语的 Tay,而越南语的 Tay 是对岱族自称 的拼写,这个自称与中国云南的傣族、越南的泰族、老挝和泰国的主体民族(泰族和老族)、缅甸掸族的自称都一致,都是 tai2/thai2(泰国主体民族自称变成送气音,但仍然是同一个音位),明显是这个族群最古老的统一族称,汉语用不同的汉字去记录这些同一族系的不同现代族群,可以说掩盖了这些民族自称的统一性。</p><p>个人认为 Tay 是一个单音节,翻译为“岱”更如实,翻译为“岱依”两个音节就有点画蛇添足了。</p> <p><font size="4">因为一道国境线而被分开的贝侬,是不是就会有不一样的命运呢?</font></p><p><font size="4"> 或者是一样的,那就是在越南和在这边,都是大民族的陪衬?</font></p> <p>其实我们的称谓"TO"也是T(D)AI的变音.</p><p>这样的变音.可能跟民族迫害有关.</p> 大约公元4世纪,他们就从长江流域迁移到越南北方。这个说法欠妥。因为,他们当中有从长江流域迁移到越南北方的,也有从北部湾畔到红河流域土生土长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