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壮族“那”文化之都
隆安县举办世界稻作文化起源知识讲座 坚定打造隆安“那”文化品牌信心<br/><br/><span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2312;"><font size="3"> “隆安是壮族稻作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壮族的“那”文化之都。因为隆安具备作为稻作农业起源地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在11月5日上午我县举办的世界稻作文化起源知识讲座上,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会长谢寿球坚定地说。 <br/><br/> 谢寿球会长指出,隆安具备野生稻生存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在隆安发现有我国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同时发现栽培稻的野生祖先——普通野生稻,在该地及其附近有驯化栽培稻的古人类群体及稻作生产工具。这证明,隆安是壮族古代稻作文化(“那”文化)的中心。而根据推测,隆安“那”文化的中心是在当今乔建镇儒浩村榜山一带至博浪村一带。 <br/><br/> 在当天的讲座上,来自国内著名民族文化大师、中央民族大学的教授梁庭望作了主题讲话。梁庭望教授全面生动地讲解了世界稻作文化的起源和相关知识,充分肯定了隆安“那”文化在世界稻作文化中的地位,就如何宣传打造隆安“那”文化提出了工作建议。专家的精彩讲座,给与会人员进行了一次壮族稻作文化的宣传,对打造隆安“那”文化品牌具有强烈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启发性,这次讲座将更加坚定我县打造“那”文化品牌的信心和决心。 <br/><br/> 当天,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廖永新,副县长梁红英,县政协副主席陈海贤到场聆听讲座。全县各乡镇党委宣传委员、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县级各单位分管领导,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文联、文体局全体干部职工,县委党校全体教员、学员,县城各中小学校分管领导参加知识讲座。</font></span> 这样的知识讲座好啊 大石铲,是稻作文明的象征。 <p><strong><font face="仿宋" color="#1a42e6" size="4">打响“那文化”品牌,扬起壮民族雄风!</font></strong></p> <p>很好,这样的领导很多,越多越好。</p><p>隆安的优势在于左右江汇合处是大石铲文化的中心,而大石铲则是那文化的一个代表或说是标签。</p> <p>我知道隆安有很多壮族.</p><p>现在想知道的是隆安县里面的领导有没有僚人???????????</p><p>他们有没有为僚人做出什么贡献??????????????</p> <p>领导几乎全部是僚人.</p><p>而且几乎都能用隆安土话,进行工作.</p> <p>听来蛮新鲜!</p><p>对“那文化”从来没什么研究的人只会在那里大放厥词!</p><p>是不是被隆安收买了?讲话要有证据!</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gh536</i>在2008-12-20 23:56:29的发言:</b><br/><p>听来蛮新鲜!</p><p>对“那文化”从来没什么研究的人只会在那里大放厥词!</p><p>是不是被隆安收买了?讲话要有证据!</p></div><p>对,讲话要有证据,楼上的怎么知道别人被“隆安收买了?</p> 那文化?我觉得只要是壮族人,都知道怎么回事吧?如果不知道,就应该反省反省了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和谐</i>在2009-2-13 0:04:20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路</i>在2008-12-23 0:34:05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gh536</i>在2008-12-20 23:56:29的发言:</b><br/><p>听来蛮新鲜!</p><p>对“那文化”从来没什么研究的人只会在那里大放厥词!</p><p>是不是被隆安收买了?讲话要有证据!</p></div><p>对,讲话要有证据,楼上的怎么知道别人被“隆安收买了?</p></div><p>同意<strong><em>fgh536</em></strong>的疑问.仔细翻阅了有关资料,本楼也纳闷了:</p><p>读过稻作史的读者都知道,全国著名的壮族"那文化"研究权威专家并不在北京(是南宁的一位教授),怎么这次把"中心"定在隆安的会议不见该权威出面,事先也没见他的论文说过在隆安?!</p><p>北京的梁廷望先生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为什么却千山万水的跑到广西出面把"中心"定调在隆安县?</p><p>既然从来没有过学术论证会,某位权威就可以随意定论.于是疑问来了:____是专家忽悠了咱老百姓?还是隆安收买了专家?</p><p><br/></p><img title="僚人家园" alt=""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6.gif" align="middle"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img title="僚人家园" alt=""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6.gif" align="middle" border="0" style="WIDTH: 500px;"/></div><p> 那文化的提出,必须在稻作文化的研究基础之上。楼上的,你知道不知道,是梁庭望老师在全世界面前首先把人工水稻的发明权还给了壮侗语民族的祖先,否则这个桂冠是印度人的。有了人工稻的发明权,才衍生了稻作文化,然后才可能产生那文化。难道,梁老师没有资格谈那文化。壮人要团结,我们吃够了窝里斗的亏,导致整个民族几千年来低声下气,所以,你说的话该收回。南宁是有一位那文化研究的权威,也是令人尊敬的著名壮学家,但那文化概念的首先提出却是云南的一位学者,难道云南的壮学家也没有资格谈那文化?</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路</i>在2008-12-23 0:34:05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gh536</i>在2008-12-20 23:56:29的发言:</b><br/><p>听来蛮新鲜!</p><p>对“那文化”从来没什么研究的人只会在那里大放厥词!</p><p>是不是被隆安收买了?讲话要有证据!</p></div><p>对,讲话要有证据,楼上的怎么知道别人被“隆安收买了?</p></div><p>同意<strong><em>fgh536</em></strong>的疑问.仔细翻阅了有关资料,本楼也纳闷了:</p><p> 读过稻作史的读者都知道,全国著名的壮族"那文化"研究权威专家并不在北京(是南宁的一位教授),怎么这次把"中心"定在隆安的会议不见该权威出面,事先也没见他的论文说过在隆安?!</p><p> 北京的梁廷望先生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为什么却千山万水的跑到广西出面把"中心"定调在隆安县?</p><p> 既然从来没有过学术论证会,某位权威就可以随意定论.于是疑问来了:____是专家忽悠了咱老百姓?还是隆安收买了专家?</p><p></p> <p>隆安县那桐镇、城厢镇一带地势比较平坦,但种植了大量的板栗、木薯、玉米、甘蔗,为什么不是以种植水稻为主呢?因为水利灌溉系统不发达,右江水哗哗流过,右江台地还是时常干旱。相比之下,宾阳县、武鸣县的水利灌溉系统就发达多了。</p><p>“<font face="仿宋_GB2312">隆安是壮族古代稻作文化(“那”文化)的中心</font>”,这不是不可能。但现代,隆安的稻作似乎没多少地位。</p> <p>不喜欢这个中心那个中心的说法</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