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laeq 发表于 2008-10-3 16:33:00

[原创]我看《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

<p align="center">&nbsp;&nbsp;&nbsp;&nbsp; <font size="7"><font size="6">我看《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font></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笔者在使用《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时,产生了一些看法,现略陈于下。</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首先,《转写表》把桂柳话当作壮语口语的标准,这是本末倒置的。《转写表》把“柳州”拼成“liujcouh”,“那坡”拼成“na(q)boh “而壮语北部方言的实际读法分别是“liujcouq”和“nazboq”,显然是把桂柳话当作壮语口语借汉部分的标准了。《转写表》说明:“为了照顾口语,我们也参考汉语西南官话的语言,作了某些改变,使它比较接近口语语音实际。”但笔者认为此表接近的并非壮语口语实际,而是汉语西南官话的口语,以致于人们听起借汉部分来认为说者在讲汉语。倒是一些贝侬不按此表规则而依照壮语习惯拼出的词语,读起来很顺当,与壮语的原声韵系统宛然一体,也很容易辨别其义。这种拼法无疑是正确的。</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其次,套用汉语四声,不符合壮语言实际。我们知道,汉语分四声,第一声:高平调(调值55);第二声:高升调(调值35);第三声:降升调(调值214);第四声:全降调(调值51)。而此表所列的借汉词只简单套用了汉语的四声。</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h"调:中平调(调值33)。例字:dah。——————近于汉语第一声。例字:他。</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2、"—(q)"调:高升调(调值35)。例字:naq。实际上,此调调号“q ”不标,壮语则习惯读成中升调(调值24)。例字na ——————近于汉语第二声。例字:拿。&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3、“---z”调:低降调(调值21)。例字:maz。——————近于汉语第三声。例字:马。</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4、“——j”调:高平调(调值55)。例字:maj。——————近于汉语第四声。例字:骂。</font></p><p><font size="4">由上可知,借汉词比壮语原有词少“---q”高升调和"——x”中降调两个基本调类。是不是这两个调类在壮语借汉时不可用呢?不是的,各地方言均在使用。笔者认为近乎汉语四声调的借汉拼音属于另外一个声韵系统,它有别于壮语基本的六声调系统。这样的机械照搬,其结果只能是汉语成分越来越多,壮语成分越来越少,将不利于壮语的健康发展。</font></p><p align="left"><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第三、将第五调调号“q”省略,即不标调,让人弄不清读高升调还是读中升调,引起混乱。如:“签证”一词壮语本应拼成“ciemqcwng”,而按照该表则省略成“ciemcwng”。一般情况下,读者可不管是什么词借汉什么词不借汉,第一反映的是按照壮语的声韵系统将“ciem”读成中升调,理解为是楔子义。将对“ciem(q)cwng”的理解形成障碍。</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以上仍属一家之言,当否,恭请方家不吝赐教。</font></p>

fnhuwl 发表于 2008-10-4 02:44:00

哎,照说就不应该借汉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8-10-3 18:39:00

<p>标准壮文汉语新借词的四声,与西南官话的四声调类是一致的,这四声如果按照汉语普通话四声的顺序以及按照新借词在武鸣双桥话当中的调值,排序为 h z j q,其中q调省略不写。这样的处理显然是不合理的,因为除了武鸣双桥话之外,其它地方的壮语方言里的新借音归并到的各自的调类都不一致,使得方言区的人自学壮文的时候在民族词和老借词部分的调类很容易掌握,但学到新借词的时候往往不知道为何这个新借词与自己的方言音调格格不入。我认为标准壮文的新借音应该参照布依文的做法,另外用四个调类符号来表示来自西南官话系统的新借音调类,这样在有新借音的各地壮语就可以理解和便于学习了,而且容易与民族词、老借词区分得多。</p><p>标准壮语里新借词的四声调值分别是 33 31 55 35,楼主贝侬既然知道这四个调值,怎么会对汉语普通话的四声调值有这么奇怪的描述呢,普通话的四个调值分别是55 35 214 51,也就是说标准壮语里新借音的四个调值里,有两个调值与普通话的两个调值完全一致,其他两个都不一致,一目了然。</p>

西粤人 发表于 2008-11-21 16:07: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fnhuwl</i>在2008-10-4 2:44:01的发言:</b><br/>哎,照说就不应该借汉</div><p>是啊只是我们僚人太懒,用人家的还心安理得咧!希望大家以后都勤快点,说话时尽可能的多多翻译后再说出来吧!</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8-11-23 22:03:00

可以参考黎族语言,能不借的就尽量不借。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8-11-24 11:21:00

回复:(土著虎尾)可以参考黎族语言,能不借的就尽量...

错!哪个民族都有接触新生事物的过程,黎族如果与外界接触少,那她的语言里就会少很多词汇,借她的从何借起?可以这样说,黎语有的壮语肯定有(只是没有人做过系统的调研和整理),壮语有的黎语不一定有!现代泰语也经过重新组词面派生出新词的过程.

伤疤好咯 发表于 2008-11-24 11:33:00

管它呢,反正我用借词我就借白话的读音,声调嘛就对应上本方言的调值,我看老借词都这样的,而不管是桂柳话强势区还是白话强势区,老借词都是大有市场的,干吗借词不跟老一辈的一致呢?

炎炎 发表于 2017-12-24 10:20:08

你好,本人正学桂柳话借看下《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谢谢
我QQ邮箱2513419936@qq.com

mimi1997 发表于 2019-3-19 14:40:27

借不借汉不真不是我们说了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我看《新汉借词语音转写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