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语言惊诧论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size="5">语言惊诧论之<br/></font>——古代广东南海主体语言为现今壮语德靖土语</p><p align="center">侬本佳人</p><p> 行走德靖乡间,不管有意无意,如果问起他们的祖先从哪里来,与北部壮族同胞的“祖先来自山东白马”稍微不同的是,绝大部分德靖人都会回答,“我们的祖先来自广东南海”,至于何时而来,可以具体到多少代,虽然没有文献依据,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们回答不出就可以武断的否定他们的来历的,对他们来说,一个家族如果没有来历,那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故了,人们会对他们祖宗有种种不洁不净不忠不孝的联想的。各朝各代不是有获罪者流放多少百里的说法吗?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不调查,但人处现代社会,言论相对还算自由,真话还是可以说说的,特别是在家园这样一个好环境,我就说开吧。<br/> 具体何时记不清了,与文革后从思想桎梏中急剧放开的看风水运动普遍并行的家谱重修热潮,让很多德靖人的家谱在二三十年内得以逐渐“完善”,纹理线路都清晰了起来,修得与中国汉族姓氏渊源大多吻合无隙了。这就是德靖人,或者也是壮族人的办事风格吧,寻求一种圆满,清源了,正本了,多么荣耀啊,回到皇恩怀抱了嘛。说到家谱和来历,德靖人会有一种自慰的快感,就是用自己的手,慰自己迷惘的心,管它呢,时代变了,自慰已经不叫手淫了。<br/> 很多当了官的德靖人,他们都会讲先祖怎样背着祖骨翻山越岭而来,然后葬于何处,他们的子孙后代在当官发财后都把祖先的墓碑搞得越来越大,坟形越来越气派,这是很明显的,中原文化本如此嘛。家谱修好了,祖墓修豪华了,一切的一切,自己完全可以自认是这个国家主体民族最纯洁正宗的一脉了。特别是为官的人,见到广东南海人时,会特别的兴奋,就象失散多年的孙子见到了爷爷,兴奋是不能没有的,见到祖亲了,这样的时候,拜母语德靖土语的送气声母和短音韵尾的先天优势,德靖人的粤语普遍说得较好,就是目不识几丁的村人,到广东打工几个月回来,打柴放牛等都要在山间田头炫上几句。有些时候,老人们会感慨:“子孙真是子孙啊,你看他们一到祖地一段时间,就把祖语学会了”。他们可不管了现代南海人其实大多讲的是汉语客家话。<br/> 德靖人这种超强的语言能力,让我对德靖土语产生了更加美妙的联想,这种联想在某种程度马上就可以发展成一种语言学定论了。即“广东南海的古代主体语言为现今的壮语德靖土语,至少在汉语客家语普及南海前是如此”。众位贝侬你可别笑出声来,这是有联想依据的。广东南海,被中原文明“开化”的时间要远远早于广南西路的德靖台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是古德靖台地所不能同日而语的,“德靖人来自广东南海”,按照人口迁徙的一般规律,语言都要保留下来的,流行说法不是有“宁丢祖田,不丢祖言”嘛,这种例子都不用具体列举了,世界上很多族群就如此,南海人当然也一样。<br/> 文明、先进并立志开疆拓土的南海人来到德靖台地后,发展了“有南海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最明显的是“土司制度”,边境“烟土经济”曾令解放前的靖西税收雄居百色榜首,“南海人”结合当地实际让文化绽放出了诸如“末伦”、“呀哈嗨”戏等文化新花,古越人优秀的东西在德靖台地得以尽情发挥,特别是尚武之风盛行,各朝各代都有打手出现,一直到现代中国,“古南海人(注:德靖一脉)”都会在毫不犹豫中扛枪拿刀冲向国境那边,一串一串子弹在扫向“地区霸权主义”的头颅的同时,也一并扫向对岸的岱侬人身上,岱侬人也是“古南海人”的后裔啊,那场短暂的战争,让国境两边的很多“古南海人”后裔各自成了自己国家的“战斗英雄、侦察英雄”。谁言壮人不尚武?尚得很,就德靖人一支就不管什么“炮灰说”,或许全体壮人都不管什么“炮灰说”吧?壮人的国家意识可见一斑。我们有“山东白马”和“广东南海”祖地,祖恩浩荡,哪怕自相残杀,也“死而后已”。<br/> 说远了,说远了,回到语言吧,“古南海话”(现今的德靖土语)在德靖台地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以至于后来到德靖台地的各种讲不同语言的人群都慢慢的被同化了,都讲德靖土语(古南海话)了,虽然他们讲得并不好,出现了一些声母归并现象,比如现代壮语里的nd、mb、r声母,他们会发成n、m、l,但他们是后来者,被同化得不够彻底,就将就着说吧,所以现代德靖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有不少人讲这些声母归并的“古南海话”(德靖土语)。<br/> 好象写得太多了,但为了佐证我的联想,多码些话才更有说服力嘛,就象北僚贝侬也会在家谱里多写山东白马及姓氏起源内容一样,多联想些“古南海话”这样的源头是很有意义的,难道不是吗?壮族无原则的钟爱跪拉中原关系,这不是事实吗?事实又如何,壮人多喜跪,膝盖厚着呢,特别是当权的壮人,不仅是膝盖啊,心都生茧了。<br/> 题谓“惊诧”,何惊之有?到未来的某个时候,我们的子孙也会和我一样想的,我们的子孙绝对会想“发达的山东文明和南海文明不可能到了广西就会被同化的,只有白马文明和南海文明同化蛮地的份!”,这种说法多么合情合理啊,但不知道未来的汉族人会不会把我们的子孙当作痴人说梦了,会不会让我们的子孙两头不是人了。至于越南岱侬、泰国、老挝、缅甸掸帮及远至印度的那些个讲着我们差不多话的人,如果我们的子孙的想象力比我丰富,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他们讲的是古白马话和古南海话”,这种想象是无庸质疑的,多么灿烂的中华文化啊,My god!<br/> 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br/> 结论,附标题内容并不惊诧!</p><p></p><p align="right">2008\08\30于靖西<br/></p><p>●欢迎各位贝侬提出相反论题并展开论证!</p><p>参考文献:<br/>1、部分壮族贝侬的家谱,重点参考德靖人家谱;<br/>2、抽样个案调查关于德靖人的祖先怎么来的细节传说;<br/>3、部分北部壮族人家谱和姓氏传说。</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30 13:48:12编辑过] <p>我个人认为,“越明千里”的说法可以理解,看了文章,笃信自己祖先从广东南海来和祖先真正从南海来的家族的人心里当然是不好受的。但认真看了楼主的文章后,确实没发现有绝对的语句,族谱造不造假,真相肯定只有一种,或真或假,愿真愿假,都不可能强迫接受。</p><p>我个人从文章之外冒出一个问题:从本人到过的僚人聚居区看,僚人绝大多数都占据了相对来说更为肥沃的水田耕作区,所居村庄从军事角度来说一般也易攻难守,而其他民族包括汉族则大多在相对贫瘠的旱地耕作区耕作生活,半山或高山而居,由于本人历史知识和相关学识很缺乏,不知道这是否与各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但很不明白古代僚人怎么会有力量和理由占据了大部分对古代农耕业大大有利的地方,并且延续至今,待解中。至于语言问题我也有些楼主一样的疑问,确实很难理解。</p><p>我支持专家的客观科学的观点。</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 13:46:31编辑过] <p>文革的时候,上级领导竟然相信我们广西有稻米亩产3万斤.</p><p>而事实饿死了很多人.很多好人被一些精神有问题的人无辜杀害.</p><p>人啊,请你不要失去正常的判断.</p> 从“越明千里”贝侬的文字中我理解到,楼主那样的文章口气、文章形式、文章词句在不少人眼中和心里是有些反感的,另外“古南海人讲德靖土语也是有可能的”,不过这种可能也是一样有待严谨地科学论证的,我这样理解对吗?我个人理解楼主的文章是,它引出了一个敏感话题,如果这样的话题能引出僚人严谨的治学风气,提高自身认识,那楼主这种有些“讨人嫌”的文章也还是有些用处的。 <p> 心中很复杂。我看见了很多愤怒、慌乱、及无助的贝侬。在这里质疑着真相。真相是什么?</p><p>可是真相真的那么重要么?真相时可能的吗?</p><p> 接受我们的现实,向前看,每天都付出点,做点事情,或许可以改变这个民族似乎无什么希望的现状。</p><p> 我不知道网站的主旨是什么?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僚人家园应该是所有关心僚区的贝侬交流的平台。</p><p> 是不是我这个人已经习惯生存于重重的危机感之中呢?总之我感觉到,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对我们的母语和文化加以推广和保护,再过几十年如今的一切将不复存在了。不管你们你是汉人还是壮人,只要你在僚区出生和长大,你们愿意将来自己和自己的子孙在没有未来没有过去的城市丛林里漂泊吗?</p><p>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脆弱的僚区传统文化将面临更加剧烈的冲突,也许,未来某一天,我们将不再以贝侬相称。代之以其他的语言。不只是壮文化,汉文化也是如此。我不认为汉族朋友就比我们幸运许多。不用扯太远,在我的班上,甚至在整个大学,比我更理解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文学的,不是很多,不出20个吧。不是自大,这是事实。现在是市场经济,现在是官僚的中国、精英的中国以及如草根江湖般的中国。</p><p> 其实很羡慕粤语文化。广州和香港的好多官员在面对电视台采访时都坚持用粤语,即使是6岁的广州男孩,中央电视台采访他时他仍然用粤语回答。他们维护自己文化圈的决心甚是坚决。而前天我在学习德靖土语教程时,班上一个很有思想的汉族朋友跟我学了起来,并且凝重的说:一个有自己语言的民族时很了不起的!而其实,目前这套教材的推广很局限。</p><p> 讲到文化,想问问到这里玩的汉族朋友,你们有几个喜欢目前的汉文化、中国文化呢?尽管主流媒体一直在贬西方,可似乎每个同学都巴不得获得美国的绿卡。就说一个细节吧,美国的自来水可以接了直接饮用,而中国的自来水呢?可以吗?我对具体的每个汉人,都没有什么仇恨。相反,我很感激你们,感激一路上帮助我的老师和朋友。对我不好的,我差不多忘记了。当然。壮族也有败类。这一点我们都懂。</p><p> 这个僚人家园的目的,就是想听听贝侬讲讲你们的心声,我们的壮区---既然我们已经作为一个民族存在了,我们现在如此轻易的放弃吗?让它在动荡的世界中自生自灭,还是做点事情,去挽救渐渐远去的母语呢?我们壮族很温顺,又不会分裂国家,政府对我们的文化活动应该不会扼杀在摇篮里吧。</p><p>
</p><p>
</p><p>
</p> <p>同意楼上的观点.</p><p>大家还是务实一点吧.</p><p>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最要紧.</p> <p>呵呵。我们这边米老太的人也很多。</p> <p>从这样的争论来看,汉文化确实深深的注入了很多壮族人的内心深处了,时间真的可以把谎言变成了千真万确的事实。“造假”其实不只是我们的特色,而是整个中国的特色。为什么整个中国都乐于造假咧?造假可以得到巨额利润!而且更可怕的是,假货占据了市场,少数的真货就被永久的淹没掉。没有了真货,那么假货也就是真货了。</p> <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壮族先民“獠”,一直都在广东珠江沿岸生活。古代广州诸山俚獠种类繁炽。番禺夷獠丛杂。宋王象之《舆地纪胜》载:“逖彼番禺,去都万里,境接群蛮。”明黄佐《从化县志序》“谓:隋唐为冯盎所据,宋为羁縻溪洞,俗杂椎结。”随着时代发展,中州汉族人民大量南下,獠人不少融化为汉,部份分化为瑶,明代史书已很少见广东獠事,清代史籍则不复见矣。到明朝末年,广东“獠”人记录渐渐少,到清朝,几乎不再见记录。至今也只遗留下来一些诸如“那X”“X边”之类的壮侗语的地名了。</font></font><font size="4"><font color="#000000"> </font></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000000" size="4"><strong>沙湾紫泥蛮獠恃富称峒主……</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000000" size="4"><strong>东北山溪绵亘,介乎增城,清远之间,其上山诸峒:赤薯峒、咄溪、料安……(共38处);下山诸峒:松子□、冬瓜冚、山柿树下、苦菜塘。</strong></font></p><font color="#000000"><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color="#000000" size="4"><strong>南海县溪峒,西南有13村(有绿柳浦、尖角远等)蛮獠出入行动。增城甘泉都与东莞县20都为邻,洪武中湛菜岗獠苏友轻反。(明嘉靖四十年黄佐《广东通志》峒獠卷)</strong></font></p><p style="TEXT-INDENT: 2em;"><font size="4">广州獠人消失不过400余年,所以德靖地区的“广东南海论”应该也有一定道理!</font></p></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6 9:22:00编辑过] <p class="MsoBodyTextIndent"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font size="2"><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做为一个在营役之余关心本民族生息发展的僚人,我也是时常登录这里,吸取一些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养分的,由于时间和学识的关系,我无论如何是达不到总版主所言的认识深度的,更无法接触关于壮人族谱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巨著,出现一些迷茫也是正常。</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5pt; mso-bidi-font-size: 12.0pt;"><p></p></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size="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但有一点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楼主以一种</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9.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戏谑的心态,百般讥讽族谱内记载祖籍南海的德靖人,我认为也是非常错误的,不论按哪个民族的道德标准,对他人之事</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妄下雌黄,也是与道德相左的。楼主如何得知,德靖台地一百多万人口当中,没有一家祖籍“广东南海”?不去追考事实的真相,而讥笑乡人先祖为了攀炎附势自愿“做人契仔”!难道德靖台地几万家族的先祖都如此奴颜媚骨?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僚人?</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size="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广东的“土客”之争是延续几百年的,现在南海地方说客家又有什么稀奇呢?局部土人在数量占优势、文化占优势的“客人”面前战败,被迫迁徙,是不是也能理解?粤语本身就是“汉越”的混合体,如何妄下断言</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00</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前南海地方的民间不是说古越语(即现代壮语的祖先之一)?桂东北地区很多也是这一两百年才普及西南官话的,在这之前还在说壮话,这也是有众多事实依据的。</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李辉的研究,我想起码有一些是不便于公开的,南北人之辩、华夷之辩,几千年来都是非常敏感的话题。</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越系人民的迁徙、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不只是语言的传承那么简单。</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我们总是过于放大了华族对其他民族侵略融合的仇恨,而忽略了自身民族在有条件的时候,也有这种冲动。泰国难道不是越人占了当地土著的家园而建立起的国家吗?只不过泰民系比壮民系迁徙的时间较早而已。</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size="2">讥讽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我们普通僚人只想知道事实真相而已。</font></span>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越系人民的迁徙、融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不只是语言的传承那么简单。</font></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我们总是过于放大了华族对其他民族侵略融合的仇恨,而忽略了自身民族在有条件的时候,也有这种冲动。泰国难道不是越人占了当地土著的家园而建立起的国家吗?只不过泰民系比壮民系迁徙的时间较早而已。</font></span></p><span style="FONT-SIZE: 10.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size: 12.0pt;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size="4">讥讽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我们普通僚人只想知道事实真相而已</font></span> <p>造假是千真万确,我强调一下造假的原因,并非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p><p> 特别像侬族的后裔"农"族谱竟然写自己的祖先是征讨侬智高而来.而事实上他们也很清楚自己的祖先就侬族侬智高部族.</p><p> 别说是古代恶劣的社会环境,就是今天,我们很多公共机构的档案都是有很大的假成分.曾参与档案造假的人,很清楚.在中国,文字数字造假的游戏是多么的正常.</p><p> 如果你去相信那些造假文字.是多么幼稚啊.</p><p></p> 造假的原因不仅仅是民族自信不足.应该还有别的原因 <p>23楼的贝侬,任何人在看到与自己本来坚信的信仰或者世界观截然相反的意见或观点,受到的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绝对很强烈,你的反应就是笃信家族传说的僚人面对家谱质疑的反应的典型一例。</p><p>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早就给壮族的“广东南海”、“山东白马”等远祖说一个否定的答案,不知道你有没有接触过相关的资讯?建议你读一读白耀天和谷口房男合著的《壮族土官族谱集成》一书,对历史上壮族土官贵族家谱远祖的攀夤附会等实质揭露得一览无遗。而李辉等人用分子人类学的方法对壮族做的研究早已经公布于世,否定了大部分壮族都持“远祖外来”的传说。</p><p>问题的关键是,至少在我们所了解的范围内,几乎没有任何一家人壮族人的家谱或传说声称自己的先祖是本地的,楼主也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信息,几乎所有的德靖人家谱都声称是广东南海等“粤来”说,那么为何到了德靖地区会说德靖土语呢?难道广东南海等地古代是说德靖土语的吗?如果不是这样,那也就只能理解为他们进入德靖地区后被当地人同化了,改操德靖土语了,但是,既然没有任何一家人声称自己祖先是本地的,何来的一帮原先操德靖土语的居民来同化后来者呢?如果这部分先民存在,那么应该是人口的绝大多数,才可以同化来自先进文化的后来者,但每家每户声称自己祖先外来的传说,何来的原住民占人口绝大多数,这与这种假设又多么的矛盾啊!唯一的答案还是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告诉我们的——远祖外来就是攀夤附会的。</p><p>但这也不代表,所有的壮族人都是本地土著的后代,一定有相当数量的外来者,但这部分外来者,始终还是少数。</p><p>对于壮族来说,家族再大,传说再生动,也不能轻易下绝对就不可以质疑的定论。你可以坚信你的家族传说和家谱记录,也可以想象你的家族远祖正好属于这少部分的外来者。但是,请你也尊重别人对自己家谱和家族传说乃至整个地区、整个民族家谱和传说的质疑权利。</p><p>敢于正视自己民族的劣根性,深刻自我批评,这正是这个帖子被标为精华的理由。</p> <p></p><p>我就看了前面那段,看下去就没心情了。你要明白壮族的历史还玩不起文字游戏。继续让更多人误解吧--继续宣传你们的白马。</p><p>首先这个贴给我的第一感觉:很宣传白马和广东南海!(已经不只我一个人误会)事实看看跟贴</p> 看不懂就不能怪他人了。文章太浅的话就不是深度的批判了,问题的关键是壮族人应该有自我批评的气度。壮族人应该玩得起深刻的自我批判的游戏,太朴实太直就会永远原地踏步。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奶昔哥哥</i>在2008-8-31 12:34:10的发言:</b><br/><p>乱讲!</p></div><p>支持你的观点。壮族在自我抹杀锐气,看来我也得先避一下了。内燃烧经不起这种掠夺。要不然只能更平庸和无能。</p> <p>我应该属于德靖台地的人,刚好在南北壮语交界的地方,从小在靖西、德保长大</p><p>我的祖籍也是广东南海,明洪武年间,先祖因避战乱,投奔田州土司岑氏,参与过平定交趾边境之乱,后葬于田州</p><p>至少是可以追溯到这个先祖的,每三年一大祭,各地支系都有人来,这假不了!</p><p>据不完全的统计,我们这个支系现在超过4千多人,大部分分布在德保和田阳</p><p>至于山东白马、广东南海是否真假,历史学家、人类学家总有一天会给出答案的!</p><p>至于楼主如此一棍子打死所有祖籍标为广东南海的人,如是治学未免过于轻率了吧!</p><p>就算退一万步说,广东南海也是古越之地,又如何能说我们不是古越后人?!而是攀炎附势呢?</p><p>就算再退一万步说,我们确是汉人被壮化,却又如何因民族感情而让我们与先祖一刀两段呢?!</p><p>这样的帖子也被奉为精华,我为家园感到悲哀和愤慨</p><p>我们需要更多的民族尊严,但我们也需要更多的公平和科学!</p><p>希望楼主三思!</p><p></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奶昔哥哥</i>在2008-8-31 12:34:10的发言:</b><br/><p>乱讲!</p></div><p>你是说楼主乱讲还是你自己正在乱讲呢?如果你说楼主乱讲,不妨提出你的观点和理由,如果你回复“乱讲”两个字就是为了说明自己正在乱讲,那理解你。</p> <p>大家有空不妨多看看《寻找布洛陀》,多看几次,可能会明白一些东西。</p><p>网址:<a href="http://www.rauz.net/Article/faenzcieng/DaezgagBaeuqroxdoh/ByaGamjcuengh/BauqdauhGamjcuengh/200703/335.html">http://www.rauz.net/Article/faenzcieng/DaezgagBaeuqroxdoh/ByaGamjcuengh/BauqdauhGamjcuengh/200703/335.htm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