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8-7 21:09:00
南宁市民族人口比重
1999年南宁市民族人口比重<br>摘自《南宁年鉴》(2000年)第112页<p>南宁市 总2858711人,其中汉族35.52%,壮族63.39%,其他1.09%<br>南宁城区 总911133人, 其中汉族70.94%,壮族26.27%,其他2.79%<br>南宁郊区 总402488人, 其中汉族49.20%,壮族50.39%,其他0.41%<br>邕宁县 总902351人, 其中汉族9.34%, 壮族90.35%,其他0.31%<br>武鸣县 总642739人, 其中汉族13.47%,壮族86.30%,其他0.23%<p>上述“南宁城区”包括兴宁区、新城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等五个城区,<br>与市郊区合称“市辖区”,相应的民族人口比重如下:<br>市辖区 总1313621人,其中汉族64.28%,壮族33.66%,其他2.06%<br>兴宁区 总119069人, 其中汉族72.32%,壮族25.78%,其他1.90%<br>新城区 总284063人, 其中汉族72.06%,壮族24.27%,其他3.67%<br>城北区 总263718人, 其中汉族67.21%,壮族29.60%,其他3.19%<br>江南区 总134477人, 其中汉族70.39%,壮族27.35%,其他2.26%<br>永新区 总109806人, 其中汉族76.18%,壮族22.69%,其他1.13%<br>市郊区 总402488人, 其中汉族49.20%,壮族50.39%,其他0.41%<p>由于未能找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应的南宁市民族人口数据,本人只好<br>将1999年的数据抄出来供各位参考了。希望这些数据有助于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br>首府南宁市的民族人口状况。<br>
田阳仔
发表于 2002-8-8 13:17:00
唉,怎么南宁市区这么多汉人呀!!!
浪人
发表于 2002-9-9 11:13:00
这是历史造成的。历史上,壮族是南宁的土著,他们占有大片的土地,所以主要从事农业,故多聚集在农村。而汉族是来自其他地方,特别是珠江下游。他们没有太多的土地,故主要从事工商业。因此进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9-10 02:09:00
南宁城区操粤语的汉族和南宁郊区操桂南平话的汉族来源是不一样的,他们来到南宁这块土地的时间也不一样。平话汉人主要是唐宋时期来的,尤其是宋朝,来自鲁、豫;白话汉人主要是明清时期来的,尤其是清朝,源自广府。<p>当然,城区还有许多汉族新移民,有些是建国前后来的,更多的是改革开放以后来的,这些新移民中有好多来自桂东、桂南和桂北汉族地区,操南宁白话、桂柳话、普通话的都有,近些年大量外地、外省人涌入,普通话在南宁市的使用有增无减,逐步取代了白话在南宁市的地位,南宁白话几乎成了小街小巷、小商小贩的语言,大街、大商场、大单位等场合已是普通话的天下。
依维
发表于 2002-10-17 14:11:00
悲哀!!!!!不会讲僚语就认为自己是汉人了!!!还有不是南宁的僚人来到了南宁,由于地方僚语方言不同而导致了僚人之间无法用僚语交流,这样只有用汉语(包括白话,普通话,桂柳话等)来交流,久之久之!!母语也忘了,这样不就是被同化了吗?
浪人
发表于 2002-10-18 16:58:00
依维也不用为此悲哀。我觉得什么语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僚人的子民能幸福、自由、快乐,那比什么都重要。
红棉树
发表于 2002-10-18 19:54:00
我不同意。<br>人类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化,与生物多样化的一样,有着的深远的意义,这一点要让目前的中国人来理解并接受,需要时日。<br>如果接受被同化就意味着幸福,拒绝同化就意味着受苦,选择后者的民族恐怕更加令人敬佩。<br>事实上僚人就是正在被不断同化的民族,幸福了么?快乐了么?自由了么?<br>不珍惜自己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并为此骄傲的民族,就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比如说壮族!<br>
橄榄枝
发表于 2002-10-18 21:17:00
浪人有大部份北僚人的特点:有吃,有住,快乐。那些特点会使僚人走向灭亡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10-19 02:01:00
僚人应该而且需要主动地大举向僚区城市进军,包括南宁、柳州等大城市,百色、宜州等小城市,以及僚人包围下的各个县城。<p>僚人向城市的移动,不能只是纯粹的人口移植。僚人的语言,僚人的文化,都应该随着人口向大、中、小城市移植,在相关城市中形成僚人社区、僚语社区,继而确立僚人在这些城市中的地位。<p>不能抛开僚人的城市化奢谈僚人的现代化。乡改镇之类的“小城镇建设”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离田不离乡”或者“离乡不离田”不能说明僚人的现代化。至少三分之一的僚人应该积极向城市发展。
浪人
发表于 2002-10-21 14:38:00
同意比侬们的看法。但是看看现实,总让我有许多的伤感!<br>说真话,如果僚语不进城的话,可能有一天真的被遗忘。我们怎么做?
bswjl
发表于 2002-11-3 21:01:00
没用的,比奴!
bswjl
发表于 2002-11-3 21:37:00
走向灭亡吗?问我们的祖先去!<br>他们并没有走外敌,这是壮族的天性,因此必须接受同化。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11-3 21:49:00
“必须接受同化”??——没有听说过!!!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11-10 21:38:00
南宁市民族与人口<p> 南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居住着壮、汉、瑶、回、苗、侗、满、蒙古、毛南、京、仫佬、彝、仡佬、傣、布依、黎、傈僳、拉祜、俄罗斯、土、水、高山、土家、朝鲜、白、藏、纳西、畲、锡伯、维吾尔、哈尼、景颇、普米、鄂温克、珞巴等35个民族。1999年,全市总人口2858711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43432人,占总人口64.84%,其中壮族1812176人,占总人口63.39%;其他少数民族31256人,占1.09%。全市1000人以上的民族有壮、汉、瑶、回、苗、满、侗、仫佬等8个民族。在人口分布上,汉族83.17%的人口分布在城(郊)区,16.83%分布在邕宁县、武鸣县;壮族75.6%的人口分布在邕宁县和武鸣县;24.6%分布在城(郊)区;瑶、苗、回等其他少数民族86.44%的人口分布在城区和郊区,13.56%分布在邕宁县、武鸣县。<p>摘自 图行天下>>城市首页>>话说南宁 http://www.go2map.com/nanning/jianjie.htm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1-12 18:04:00
2000年南宁市民族人口比重<br>根据《南宁年鉴》(200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p>南宁市 总2914127人,其中汉族35.35%,壮族63.51%,其他1.14%<br>南宁城区 总945409人, 其中汉族70.48%,壮族26.67%,其他2.85%<br>南宁郊区 总410986人, 其中汉族48.86%,壮族50.73%,其他0.41%<br>邕宁县 总912099人, 其中汉族8.02%, 壮族91.65%,其他0.33%<br>武鸣县 总645633人, 其中汉族13.91%,壮族85.83%,其他0.26%<p>上述“南宁城区”包括兴宁区、新城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等五个城区,与市郊区合称“市辖区”,相应的民族人口比重如下:<br>市辖区 总1356395人,其中汉族63.93%,壮族33.96%,其他2.11%<br>兴宁区 总118516人, 其中汉族72.01%,壮族26.07%,其他1.92%<br>新城区 总296117人, 其中汉族71.64%,壮族24.62%,其他3.74%<br>城北区 总283779人, 其中汉族66.72%,壮族30.05%,其他3.23%<br>江南区 总136105人, 其中汉族70.10%,壮族27.65%,其他2.25%<br>永新区 总110892人, 其中汉族75.84%,壮族23.00%,其他1.16%<br>市郊区 总410986人, 其中汉族48.86%,壮族50.73%,其他0.41%<p>————————————————————————————————————————<p>2001年南宁市民族人口比重<br>根据《南宁年鉴》(2002年),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p>南宁市 总2945553人,其中汉族35.50%,壮族63.32%,其他1.16%<br>南宁城区 总964688人, 其中汉族70.50%,壮族26.61%,其他2.89%<br>南宁郊区 总413818人, 其中汉族48.69%,壮族50.88%,其他0.42%<br>邕宁县 总919364人, 其中汉族8.57%, 壮族91.13%,其他0.30%<br>武鸣县 总647683人, 其中汉族13.22%,壮族86.50%,其他0.28%<p>上述“南宁城区”包括兴宁区、新城区、城北区、江南区、永新区等五个城区,与市郊区合称“市辖区”,相应的民族人口比重如下:<br>市辖区 总1378506人,其中汉族63.95%,壮族33.90%,其他2.15%<br>兴宁区 总118068人, 其中汉族71.80%,壮族26.22%,其他1.99%<br>新城区 总302452人, 其中汉族72.10%,壮族24.29%,其他3.61%<br>城北区 总295056人, 其中汉族66.70%,壮族29.83%,其他3.47%<br>江南区 总137847人, 其中汉族69.75%,壮族27.99%,其他2.26%<br>永新区 总111265人, 其中汉族75.74%,壮族23.09%,其他1.17%<br>市郊区 总413818人, 其中汉族48.69%,壮族50.88%,其他0.42%<br>
无形
发表于 2003-1-13 11:52:00
要想保留民族,首先应该保留语言和文化。壮族应该形成自己的普通话,通用文。
季人
发表于 2003-1-16 09:14:00
非常赞同无形的观点。<br>壮族惟有推行统一的通用壮语和壮文,才能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把壮族人真正团结起来。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1-17 00:35:00
同意。<br>僚人见面说僚语,那该是多好的一番景象。<br>如果所有僚人都学会同样的一种通用僚语,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那样各方言区的僚人学习共通语就有了依据有了目标,外族人学习僚语也不至于茫然不知所措或者学无所用了。<p>如果不能一下子实现“通用僚语”的目标,先推广一两种、两三种有代表性的僚语方言也不错。比如,邕北土语、红水河土语、柳江土语可以先形成一个通用方言片,而左江土语、德靖土语也可以形成一个通用方言片,桂北土语、桂边土语和黔南土语则又可以考虑另外形成一个通用方言片。同一方言片的僚人民众和知识分子应该多进行口语交流,在交流中确定大的方言片的代表点。确定几个大的方言片的代表点之后,再讨论通用僚语的相关定义也不迟。<br>
无形
发表于 2003-1-17 10:01:00
可不可以学习汉族,先形成统一文字,再形成壮语普通话。<br>这样的话要用图形字而不是拼音字。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2-15 22:12:00
中国行政区划网http://www.xzqh.org.cn/quhua/45gx/01nanning.htm南宁市<br>面积22188平方千米,人口625万。市人民政府驻新城区,邮政编码530012。区号0771。<p>新城区 面积 108平方千米,人口32万。邮政编码530022。<br>兴宁区 面积 25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邮政编码530012。<br>城北区 面积 526平方千米,人口40万。邮政编码530001。<br>江南区 面积 19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邮政编码530031。<br>永新区 面积 752平方千米,人口28万。邮政编码530012。<br>邕宁县 面积4724平方千米,人口91万。县人民政府驻蒲庙镇,邮政编码530200。<br>武鸣县 面积3367平方千米,人口65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邮政编码530100。 <br>横 县 面积3464平方千米,人口106万。县人民政府驻横州镇,邮政编码530300。<br>宾阳县 面积2314平方千米,人口 96万。县人民政府驻宾州镇,邮政编码530400。<br>上林县 面积1876平方千米,人口 45万。县人民政府驻大丰镇,邮政编码530500。<br>隆安县 面积2264平方千米,人口 37万。县人民政府驻城厢镇,邮政编码532700。<br>马山县 面积2345平方千米,人口 49万。县人民政府驻白山镇,邮政编码530600<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