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都护 发表于 2008-8-8 07:33:00

[转帖]初见敬柳

<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初见敬柳</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转贝侬ANDREW新浪博客的博文</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未经允许,请ANDREW见谅</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 6月13号是地震过去一月后的第一天,是预报名的第一天,也是敬柳去东北的日子吧。6月11号的晚上,接到贝侬的电话,说刘敬柳来了,也要我过去聊聊,在5号楼的咖啡厅。<br/>&nbsp;&nbsp;&nbsp;&nbsp; &nbsp;刘敬柳,这个名字以后会在台语系研究业界出名,只要他保持自己的方向和努力。在我们的小圈子里,他已经有名了,只是大家对他的看法不一。从西化的观点看,他是深入一线,有诸多田野调查经验和丰富一手语言积累的专家,国内这方面最权威的专家也要听他的陈述的,并且也明确跟他表示,你比研究生还研究生,你什么时候考我的研究生我什么时候要。我们的贝侬说他比壮人还壮人,因为许多壮人自己都未必会母族语,惭愧的我便是,我也只会很少的日常用语,那还是我小时候老妈每年暑假让我回老家的成果之一;而你绝对想像不到,他不是壮人,他是汉族,而且他是柳州市区人,母语并非壮语。对于壮语,他真的是一种热爱,在许多人看来,他已经被归入偏执行列,而周围一些人甚至说他不正常了。其实我自己也有点无法理解,但是他对于壮语的熟悉和了解令我惊讶,因为几乎整个壮族地区的各种方言壮语他都了解。壮语上,我曾师从韦景云老师,不敢公开地老说,因为学得太差,说出来给老师丢脸。以敬柳的壮语水平,比韦老师过之无不及。同族贝侬名应是读李老师的博,原来他一直很照顾敬柳,感谢,相比名应,敬柳在学术论文和研究方法上还要努力,但是在这个语言学专业里,敬柳的实践积累和业务能力,我觉得也许名应今生都无法超越了。敬柳进入相关系统工作,考上名师的研或直博后,如果能再补充更多高级理论和研究方法,补充人类学、社会学等等相关交叉学科,他本身就是日语专业,再加强英语,那么他的前途将是非常梦幻的,他有潜力成为业内的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一流专家,他是84年的,比我小多了。<br/>&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 功利地看,如果你是学文科的,我是可以置疑你的能力的,文科的人要么文字了得,能写能说,思维开阔而敏捷,学经济的要么还能算算帐,建建模,做做调查,搞搞公关什么的,否则一无是处,有什么实际用处?理科的还有可能相对扎实一点。文科因为虚,所以文科更是要重实践了。贝侬敬柳就是实践家。在咖啡厅,我见到这个小子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我们当地小伙,有点瘦,有点黑,小个子。还好,他不吸烟,也不爱喝酒,这是搞学术的人标准最初的样子,令人欣赏。<br/>&nbsp;<br/>&nbsp;&nbsp;&nbsp;&nbsp; &nbsp;语言学上,我自然无法和他交流太多。但是他还是给我带来了许多关于家乡的一些我不愿正视的消息。不怪他,是我要听实话的,而喜事又不用他说。<br/>&nbsp;&nbsp;&nbsp;&nbsp; &nbsp;我不是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无论是国家和地区级别,都不是。我最初接受的是西化的贸易教育,需要的是改革开放,当然,我们也不是为了成为买办,而是服务于贸易兴邦,即便这仅是个理想。我希望我的观点和眼界能超越一些东西,因为许多时候这样是必要的,否则接受那么多教育有什么用。家乡一些人正在毁灭当地民族文化,愚蠢。语言上的消灭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从实用上看,在城里的500万族人可以用汉语,但在农村还有1200多万人处于一种文字真空中,他们不常用汉语,不会,但又没有壮文文字支持,他们无法形成什么高级思维,永远处于一种半文盲的状态。当地人如果在成长时有母语的支持,出来接触汉语,他学习汉语会比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还快,甚至还好,这是已被实验证实的结论。但农村推广壮语,却又不能再用过去的农村包围城市的老观点,以为在农村扎根,一线作战就灵,要实事求是:现在是大众传媒时代,而农村的文化和消费是受城市引导的,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这种观点你甚至可以从假货的流行来论证。发展中国家的消费是由上层来引领的,发展中国家的上层常常比发达国家的上层更具备奢侈消费能力,他们的消费直接影响下层人民的消费方向,对于那些名牌,下层自然也想有相同相似的消费,但是下层的经济实力只能寻找替代品,发展中国家的法律又不健全,商品生产与管理又处于国际下行,假货盛行也就不奇怪了。因此发展民族语,首先却是要在城市展开,以标准壮的形式(我也支持标准壮,并且不支持泛泰化,因为不实用,泰语受南亚、东南亚地域文化、佛教文化影响,又复杂繁琐,它都在想简化、拉丁化,也应以发展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看问题,当然我也不支持汉语拉丁化和过度简化),以大众传媒的形式,前卫点更好,并在相应民族人群中的民族教育中有所反应,而这在当地几乎是不可能的。壮人也是中国的纳税人,但是实际上没有了自己的语言权利,这样长久下去,中国的一个支系文化也会消亡。一些人在庆祝所谓的大一统时,也许不知道自己在文化上做了多么罪大恶极的事情,而这些人中间,有不少是自己同族的官僚,愚蠢。对于国家的忠诚和统一的维护,这样其实也并非上策,都什么时代了,一些东西还停留于封建时代。教育是根本,国家自己的实力是根本,经济和文化的吸引力内聚力是根本。我担心的是,现在的一些内幕和现状,日积月累会成为更大的隐患,日后会为反华势力所利用。一个民族是不能过度异化的,有其发展的正常规律,文化可以交流和演进,但是这样的破坏会导致许多连锁的问题,壮人是台语族在中国南部的核心民族。民族的矛盾是不同社会的矛盾。真正狭隘的不是各自的民族主义,而首先是人们的眼界。我一直认为留学多年,眼界开阔的周总理胸怀要比最后爱读史书的毛主席要宽,他是我最尊敬的领导人。周总理,您的一些努力也在被一些无知愚蠢的人毁了。<br/>&nbsp;&nbsp;&nbsp;&nbsp; &nbsp;我终于明白一些人你也许永远无法与之交流,让他们相信你的一些学术观点,让他们相信学者们实事求是的科学建议。荒唐到什么程度了现在?学法律的人知道,民族语也是国家宪法保护的合法语言,有法律效力的,而当地公安系统用的那萝卜章上的民族文字居然有错的!要他改还骂人,做官真的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等中国有严谨的司法审查制度的时候,等政府能像西方那样重视保护文化的时候,政府公信力是否还是如初呢?不是说手里有枪什么都有的。而且蔑视也要有个限度,地区高级领导人看来也不过尔尔,气质比老成当年都差,不是埋汰,怎么能如此对待自己的母族语,对待自己的工作人员呢。出离愤怒!我愤怒的是那种无知!<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庆幸的是,如同光明与黑暗,我们也有许多实事求是的干部前辈,学者前辈一直在努力。只是我觉得他们的力量和自身实力还不够。许多研究壮学的人其实不会或不熟壮语,只能用普遍的观点研究特殊的问题,用老爷子的观点,那是致命的缺陷,老爷子自己也有这个缺陷,所以一直教导我们要进入相应研究领域一定要有相应的语言实力,那怕是借兵。<br/>&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 敬柳是个特例,一个绝对的特例,我生活中遇见的一个天才,一个特别的小子,一个很有潜力的小子,而我现在遇到的他,是他最落魄的时候,也是他最初的时期之一,希望他未来能证明自己的伟大,在平凡的点滴工作中证明。我的贝侬,加油! </p><p>&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 而我,我却陷入了一些彷徨,怎么老彷徨了,又彷徨了?闹心。还是点滴地积累点滴的胜利吧。我如果想改变什么,也只是为了让事情是它原来的样子罢了。在文化上,我们要有比欧美人更宽阔的心胸和更深远的眼光才能真正超越他们,否则如何大国崛起?我们现在国家的、社会的结构还处于一种改革状态,改成什么样子其实也未知,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是否能在文化上实事求是,遵守规律呢?我们要警惕苏联那样凌驾于人民之上非真正意义上民选政府形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话说回来,在国家层面,道德比法律要弱,实现法治是根本,从历史长河的观点上看,其实也只是一个黄金时期的开始而已,但就这点,还遥遥无期。我终于也体会到当年鲁迅先生的那种绝望心情。我只能相信宿命。家族宿命。民族宿命。当年家族的先人曾是明末桂王的步军,其实就是当地有军役在身的村寨。在最后明显就是在桂中随明军被清军杀得大败,家族精英几乎全损,族谱里还吹什么转战,永历皇帝自己最后都被从缅甸遣返了。一群剽悍的山民,在正面战场面对潮水般的正规清军,再强悍又能支撑多久?当年随着瓦氏夫人抗倭的狼兵雄风早已不复。家族如此,民族如此。我们最勇敢的勇士会为无望的最后的政权战斗至最后一刻,却又无人记起,仿佛也毫无意义。还有在朝鲜,在越南。和越南的战争到1985年才正式停火。许多人不知道,越南北部住的也大都是壮人,越南人把他们称为岱侬族,就是要与中国的叫法不同,但是语言完全相通,住得近的,相互通婚的也不少。越军中他们也有服役。各为其主,生死由命。壮区几十年不受重视,现在总算学欧盟了,搞搞自由贸易区,对方穷点也没办法,领土领海有争议也搁置。谁想自己的传统文化又在被消灭,语言上的消灭,真是残酷,谁都读过都德的《最后一课》,壮语远不如法语好听,但也是有很多人正在用的,做人不能太自私。台语族从南部到东南亚有一亿多人,壮语区消亡,中国与东南亚将缺乏文化上的衔接,合作说太顺利,互信互利那是骗人。我原来也不重视文化的力量,但是后来才认识到,无处不文化,光会数钱要想赚钱根本不可能。又能秀文化,又能发展经济,再抓环境,少种桉树,控制污染,循环经济,那是真正的自然和谐,又争面子又赚钱的事情,居然不做!这就是素质。这就是命。想想当年的萨达姆就知道了。萨达姆不懂经济,更不懂文化。用前辈的话说,他只知道利用油钱来实现他个人的野心和霸权之梦。他所在的两河流域中下游,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巴比伦地区,投资于农业灌溉系统——5000年前这里就以灌溉网和运河网著称于世界,将使伊拉克农产品能养活全国人口还有剩余出口。巴格达作为当年阿拔斯王朝的首都,曾创造了伊斯兰世界首屈一指的灿烂文化,只要给以适当的支持和赞助,伊拉克的文化繁荣将使它的领导人赢得广泛的好名声。伊拉克周边都是伊斯兰强国富国,它们在石油价格和输油管线上本来就有共同的利益,这构成了伊拉克外交和经济的良好舞台,但是萨达姆却满怀怨恨,与周边全部弄僵,他的外交战略和运作水平,真的是连普通小国的外交官都不如。伊拉克占理时同情者少,输理时反对者众。长期陷于孤立而不自我反省的境地。最后怎么样?萨达姆自己是解脱了,他身后的伊拉克成了什么地方?伊拉克老百姓过的什么日子?上街买个菜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回家。今天伊拉克这个样子,萨达姆和他的腐败政权要负很大责任。<br/>&nbsp;<br/>&nbsp;<br/>&nbsp;</p>

度莫 发表于 2008-8-8 09:08:00

我的贝侬,加油!

粤西土著 发表于 2008-8-8 09:44:00

小刘确实很有天赋,我们都该向他学习。

后牛 发表于 2008-8-10 00:46:00

文笔功底带劲

LC僚人 发表于 2011-3-26 23:44:00

向敬柳致敬!

gangjdoj 发表于 2011-3-26 11:38:00

<p>Beix ha? Yienznaeuz mwngz nuengx gvaq gou, hoeng gou lij gyaez heuh mwngz guh beix。</p><p>Mwngz baenzlai ak, baenz lai okmingz ha?</p><p>Dwg gij cinghsaenz mwngz gamjdoengh gou. Gou caengj(cij)  hag sawcuengh.</p><p>Hoh mwngz ngoenzlaeng engq akvaiz!!!</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初见敬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