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21:20:36编辑过] 15楼的,如果你是壮族人,我想你最好现在就去造你所谓的字,文字由你定,标准由你定,然后用你毕生精力去呼吁推广,政府,民间都会听你的号召!你肯定是一代“伟人”!如果你是不怀好意的某个民族的败类,是来这里捣乱的,那请你省省心!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奶昔哥哥</i>在2008-7-19 19:43:27的发言:</b><br/><p>都安话不是桂柳的代名词吗?</p></div><p>不知你是否听过都安壮话?</p> <p><font size="4">我祈祷壮民族兴旺发达!</font></p><p><font size="4">我支持用方言进行各种媒体的声像传播,但反对用龙州话作为南部方言的代表语言。</font></p><p><font size="4">我的母语虽然是南部壮语里的侬安话,但我通过交流和观察后认为,以德靖土语作为南部壮语广播、电视等声像传播媒体的代表方言更符合实际需要,也能更好的承载南部壮语各支系间的书同文。理由如下:</font></p><p><font size="4">1、德靖土语是“跨县、跨市(地区)、跨省(自治区)、跨国”使用的壮语方言,从我个人了解,相同情况下龙州话只有前者中的“跨国”一种特色;</font></p><p><font size="4">2、德靖土语区所在地县城的壮族人民仍然强势使用并继续影响着外来兄弟民族的语言习惯和选择,龙州话的情况大家可以实地调查后再发表意见;</font></p><p><font size="4">3、通过和相关贝侬了解,听说僚人家园的红棉树贝侬早已于前几年在布依语和标准壮语文字方案的基础上,运用他在专业语言学院学到的严谨的语言文字理论知识,创立了完全可以承载从标准壮语到布依语及南北各方言的更为科学的文字方案,丰富的声母、韵母系统完全可以承载南路壮语各支系的所有声母、韵母需求;</font></p><p><font size="4">4、壮民族历史上两位最著名的民族英雄侬智高、岑花(瓦氏夫人)都诞生在德靖土语区,这对壮族后代的教育无形中已具备了强有力的基础教材,德靖土语方言区的传统文化有着强势的跨境传承条件,仅原生态音乐方面就有丰富的德靖麽调、巫调及从巫调发展而来的末伦、极具壮民族自身特点的南路壮剧、山歌(诗、伦)、小调、童谣等,这些文化已经并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全球学者长期驻德靖研究;</font></p><p><font size="4">5、经过本人观察和实践,操德靖土语的壮族群众与操左州话、侬安话、下峒话、仲话、越南侬语、岱语等侬语方言的群众大部分都能直接沟通;</font></p><p><font size="4">6、在僚人家园的影响下,全国乃至全球已经有一群有志于德靖语言、文化传承的年轻人早已并正在为德靖土语文化做着很基础的工作,并已结出诸如“全球首张壮语新歌合辑CD《贝侬》”这样的文化新果,他们也正在用心做着南部方言区间语言文化交流的其他努力;</font></p><p><font size="4">7、以龙州作为代表,我个人理解楼主文章的依据是一位李姓老前辈的一本书和曾经用作全区广播语言的先例,但据我了解,德靖土语区有很多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进行田野调查,并且不套、不靠、勇于坚持自己辩证科学的学术思想的专家和壮学专家,他们坚持用心做着相关研究工作,他们知道人类研究和语言研究应该从哪里着手,怎样着手;</font></p><p><font size="4">8、德靖土语区仍强势保留着并普遍使用着大量壮语民族词,那些民族词与古老壮民族的稻作文化、初始需要、人的本能息息相关,和壮民族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font></p><p><font size="4">9、直到现在,德靖土语还坚持用于公共事务,比如方言区县的电视广播、车站广播和各行政事业单位宣传及跨国(越南)演出用语;</font></p><p><font size="4">10、德靖土语区由于内部相对统一,强势生存,所以方言强势县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县大部分操左州话、侬安话、仲话等其他壮语南部方言的群众以及操北路壮语的群众甚至苗族、彝族同胞,大部分能用德靖土语进行相互交流。</font></p><p><font size="4">……</font></p><br/><br/><br/><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7-23 18:00:53编辑过] <p><font size="4"> 在南宁的江南客运站,我曾听过所谓的“壮语广播”,对该站给贝侬们的照顾和尊重,我深表感激。可是,那些“标准壮语”用我们壮族人的语言习惯去听,根本不懂所以然,再综合了壮语、汉语、粤语去听,才懂一点点。贝侬们,你们会听吗?不会吧。还有《壮语新闻》,除了汉化层度较高的武鸣人能听懂,各位贝侬们听得懂吗?——那是什么狗屁壮语哟!简直是汉语!发音、造词,都是汉语化了。</font></p><p><font size="4"> 所谓的标准壮语和壮文字,不过是汉族人强加给我们的,别说我村里的老人们,就连我都不懂得听,不懂得认,更不懂得写。而我身边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们亦然。</font></p><p><font size="4"> 所以我强烈地呼吁,标准壮语不以高度汉化了的武鸣壮语为标准。</font></p><p><font size="4"> 以哪里的壮语为准?泱泱壮族,语言、习惯、风俗不尽相同,每一个地方的壮话都不能完全代表壮族人的语言。但民族要团结,要发展,要立个标准,我推荐用龙州壮语。</font></p><p> 理由:</p><p> 泰国的泰族,越南的“交人”,老挝的“寮(即僚)人”都是与中国的壮族同源的民族。现在在泰族里有个别已经“作古”了的语言,泰族的年轻人已不理解这些语言,但泰国的语言学者回到左江流域一带还能从壮语中找到那些“作古”了的泰语,而且这些“古泰语”在当地(尤其是龙州一带)还是常用语。泰族与壮族分化出来已是很遥远的事情了,依此证明龙州壮语是比较古老的壮语,受其它民族的语言干扰比较少,“血统”相对纯正,是比较标准的壮语。</p><p><font size="4"><font size="3">
</font>而壮文,应该是模仿汉字另创一种方块字,就像当初的大夏与大辽仿汉字创造本国文字一样。毕竟,我们受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深远,何必非要用拉丁文不可呢?如果汉人不喜欢我们仿冒他们的文字,那我们就用泰文,自家贝侬,来个认祖结亲,那感情多好!</font></p> 成立壮语电视台是发展壮语的最佳途径,广东都有粤语电视台,为何广西不能有壮语台?贝侬们真是gen hei! “biengz fa taiz ”却译成“泰国”的汉语拼音、“ga naz dah”却译成“加拿大”汉语拼音、“Amereca”却译成“美国”的汉语拼音。。。。。。。一切唯汉语拼音是从的壮语,不要也罢,要紧的是误了我们下一代,当然有人想让我们汉化快些,但不好明说吧! 就说这个栏目的名称吧!Faenvaq caeuq Sonhag,在我东巴凤田东田阳等县,文化壮语叫“saw sa ”.古代文化叫“saw sa gaz gonq”,“这个人文化很高”叫“Bouz neihX saw sa sang”或“Boux neix saw sa som”.方言中,有许多涵义很深的原始壮词。值得研究、引用。(提示:我才学壮文3个月)。 泰语借英很多。如:技术、科学等全借英。我认为壮语更应该如些。不要借汉太多,毕竟,我们是在汉语国家生活,自然接触到。学汉语,就要在纯汉语课中学。有的专家说,我们是汉语国家,接近汉语是壮语的特点,有好多汉语借词不奇怪。多么奇谈怪论。不可取。老话重提:中国人民银行一百元、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区党委书记等等仍沿用汉语拼音方式。不可理喻。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