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西境内的“黄国”
各位贝侬,小弟新来,曾听说过广西境内原来有一个“黄国”,不知那位贝侬有这方面的资料?敬请各位贝侬指导 我至今还没有听过壮族地区有过一个“黄国”,但是知道唐朝中期的时候,岭南道西原州(今广西左江地区与中越边境一带)曾经有过很强盛的僚人先人部族——黄峒蛮的活动,黄峒蛮的得名在于其首领都是姓黄的,壮族平民古时候是有名无姓的,后来普遍跟随了自己首领的姓氏,今天壮族地区如此众多的黄姓人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是黄峒蛮的直系后裔,而并非象家谱里普遍捏造的“北来说”或者“广东来说”。<p>唐至德元年(756),西原州黄峒蛮僚人在其首领黄乾曜、真崇郁的领导下,联合了陆州(今钦州地)、武阳(今罗城县北)、朱兰(今东兰)、黄橙(今扶绥地)等一百余峒人民,“合众二十万”举行武装反抗唐朝的统治,“占地数千里”,以武承斐、韦敬简为帅,号称中越王,梁奉为镇南王,罗诚为戎成王,莫浔为南海王,下设各级官吏,建立自己的政权,声势十分浩大。唐王朝因此惶恐不安,采取“剿抚”结合的策略,一面对起义军进行分化瓦解,一面调兵遣将加以征讨。结果,起义队伍受挫,黄乾曜等牺牲。(《新唐书·西原蛮传》)<p>唐朝大历十二年(777),西原州的僚人又在首领潘长安的率领下,掀起更大规模的反抗斗争。武装部队占地“南距雕题交趾,西控昆明夜郎,北泊黔巫衡湘”,建号称王,威镇中原。(唐·韩云卿《大历平蛮颂》)<p>唐贞元十年(794)年,西原蛮黄峒僚人在首领黄少卿的领导下,又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反抗,相继功陷横、钦、浔、贵西州,围攻经略使驻地容州。黄少卿的儿子黄昌沔率领的一支军队先后功陷了十三州的地方,动摇了唐朝在岭南的统治。唐朝为了挽回败局,派阳旻为容管讨招经略使,率军与义军大战,每次交锋达6、7次之多,起义军终于不支受挫。唐元和元年(806),起义军将领黄承庆在邕州被俘,黄少卿诈降受封为归顺州(今靖西地)刺史。不久,黄少卿复与其弟黄少高举起反抗大旗,联合黄少度、黄昌驩两支军队,功陷宾州(今宾阳)、峦州(今横县地),并占据达11年之后。随后挥军南下功陷钦、横二州,与邕管经略史韦悦激战,再陷严州(近来宾地),锐不可当。唐军主帅阳旻、斐行相继身亡。唐王朝在损兵折将之后,又从湖南、湖北、江西等地调兵来征讨,但因长途羁旅,人疲马乏,加之环境生疏,水土不服,伤亡极大。唐长庆三年(823),黄少卿回师功邕州,陷左江镇,下钦州,破千金镇,占领了广东西部和桂南的十八州。后来,唐王朝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法打败了僚人军队。(《新唐书·西原蛮传》)<p>西原州黄峒蛮反抗唐王朝的斗争,持续了一百多年,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根基,同时与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的正面的长期对抗也使得僚人整体上元气大伤,在民族内部整合上受到延缓,最终没有建立起长期而稳固的民族政权。<p>参考资料:《壮族简史》 谢谢红棉树贝侬,我是因为我们村的黄姓被收录在《黄氏通书》里边,所以产生了疑问,自己的祖先在何处?在个人感情上,看了红棉树贝侬的文章后,我更认同我是黄洞蛮的后裔,要不然很难解释(为什么祖先不呆在平原,偏跑来这个环境比较恶劣的地方),呵呵,还是黄洞蛮的贝侬多呀! 香港来的沛贝侬,你有这方面的资料的话,也给贝侬参考参考呀!谢谢贝侬 在家乡田阳读书时,班里50多个同学,姓黄的可能不会少于30个。 以前有看到一本翻译著作,里面提到古代曾建立有一个黄姓壮族首领建立的“南天国”。不知与这个有没有关联。 “南天国”是北宋壮族首领侬智高建立的,这是壮族历史常识,与黄姓无干。 是的,连壮民族英雄侬智高、南天国这样的僚人历史常识都不知道,恐怕说不过去。 没有普及的壮民族历史书籍,要求壮人都象常识一样了解壮族历史是否苛求了呢? 中国啊!很多事情都难说。一本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族历史而已,正如历史学家说的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二十四家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美术史、中国音乐史等也一样。看来,编写一本普及性的僚人史是我们的责任了。说了就要做,请红棉树贝侬领领头,我第一个报名。 首先感谢南粤孤客贝侬的抬举。说到编写一部普及性的僚人史,其难度不言而喻。首先是现有的僚人地区教育制度、出版制度已经决定了我们编写的历史书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普及性的出版书籍;而作为僚人的民族意识先锋们,我们所生活与工作的地区大都不在僚区,财力、物力、人力的缺乏也使得我们目前仍然无法促成为一个能为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的传承事业做实事的基金会与团体;再次,统一的僚语文还没有在僚区普及开来,无形中使得这本应该用僚语文谱写的僚人历史书缺乏一个合理的载体。所以目前来说,不管是编写一本僚人历史书,还是僚人宗教经典,亦或僚人的文学作品,也是无法顺利推广与普及开来,可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太多,要走的路还太远,中途遇到的困难也还是不可预见的。不过,从缔造壮族在线的那一天开始,为僚人文化传承事业奋斗已经成为我的人生信念,所以,再大的困难我也是义无返顾的了。南粤孤客贝侬的提议我很支持,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会开启这个事业的。 完善的正史可能是目前我们力所难及的,但是,将网上的一些文章收集,再分配各贝侬完成一些作业,向一些学者征集部分文章,整理成册是可行的,不一定以僚人的名称出现,叫壮族布依族历史文化漫谈就好了,先印几千册,应该不需要太多的钱,大家可以想办法募捐。前一段时间我就有这样的想法,一忙又忘了。(千万不能忘记附是僚人家园的望址。)<p>希望大家多出主意。 讲得我感觉上火辣辣的,是应好好多看书,但有关这方面的书实在是太少了。课本上都是说汉民族的英雄及历史,有多少是关于壮族的呢?即使是在广西也没有一本这方面的与当地相结合的课本。光是靠长大以后的民族意识来慢慢去捡,难度可想而知。 是啊,我也是成年之后才开始接触本民族历史文化资料的,很多资料还是我主动去找的。其他的贝侬在本民族历史文化资料方面的贫乏可想而知。像《广西乡土历史图册》(中国地图出版社1994年6月第1版,32开32页)、《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3年9月第4版,32开40页)这样简约的初级中学历史、地理补充教材,我也是在新华书店才弄到的,我当年读初中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补充教材。 是该编写这样的书了! 为了我们僚人的前途,如需捐款,我第一个报名。 这个“黄”我总觉的很特别,首先“黄”是南方人的大姓,包括南方汉人和南方的少数民族中有相当多的人姓“黄”。另外广东广西的“广”古汉繁体写成“廣”,也有个黄字,所以我不知道这个“廣”和“黄”是否有什么来源说法,向大家请教了。 赞同编著这样的书!!!!!!!<br>黄确实是南方的大姓,也是壮族的大姓。<br>广与黄应只是形声借音吧?? 提议首先在网上对广西的大姓黄姓进行研究!希望网友们能提供多多资料。 http://61.146.236.26/hfl 是一个关于黄姓的网站,但有关资料不是很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