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特田栏钟)我们是壮族人 , 我们中庸公允...
<p>哇!这首诗好棒!有空再跟你学壮文,你知道吧?我的壮文进步了不少!原先不会标音调,现在我会了!感谢你和“明白人不明白”(刘老师)</p> 我幸庆经过几千年的风雨,我们现在还能看到自己祖先的痕迹,幸庆我们还有这么多人在田阳怀念自己的祖先,幸庆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打破封锁,知道自己的祖先...... <p>支持2楼观点。</p><p>我也不很清楚布洛陀,但是有很多壮族人相信,陈也是把布洛陀当作壮族祖先来写的,作为壮族人一定要抗议。</p><p>就算我们有汉族血统,我们也一定有壮族血统,壮族汉族的祖先都不能侮辱,谁侮辱就和他斗争到底。</p> <p>现代壮族必须要走出一盘散沙的沉沦现状,这就需要一个民族全体的精神信仰。而这个信仰的对象就是相当广阔地域上壮族民间信仰的始祖神和壮族学术界普遍推崇的人文始祖——布洛陀。</p> 布洛陀和姆六甲信仰分布范围并不广,而且神话内容跟汉族的伏羲与女娲极其相似,到底他们的渊源如何!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南巴佬</i>在2007-12-20 2:45:00的发言:</b><br/>布洛陀和姆六甲信仰分布范围并不广,而且神话内容跟汉族的伏羲与女娲极其相似,到底他们的渊源如何!</div><p><font size="3">布洛陀、姆六甲的信仰其实是相当广的,至少在整个壮族地区来说是最广的信仰之一,广西有右江流域三县(田阳、百色、田东)、桂边土语区五县(田林、西林、隆林、凌云、乐业)、桂北土语区的至少巴(马)东(兰)凤(山)三县和德靖土语区的那坡县,云南的壮族三大支系(侬、沙、土僚)全都信仰布洛陀并有古壮字书写的麽经流传,而贵州布依族地区也是几乎全都有布洛陀的信仰和传说,部分布依族地区也有布洛陀麽经手抄本的流传,在整个僚人区,以地域为标准的话,布洛陀信仰毫无疑问是最广泛的信仰。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家乡没有布洛陀传说,就否定其分布范围的广泛性,那是一叶障目了。甚至有的人连自己家乡的信仰体系都没有真正深入调查就轻易断言没有<font size="2">(在我了解自己家乡德保靖西一带的信仰体系之前,我对这些信仰也可以说是所知甚少的)</font>,比如说武鸣县、马山县一带其实也是有布洛陀的传说的,只是这个传说只是民间故事的形式,布洛陀变成民间故事的主人公而缺乏神性等,这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神话传说遗留下来的痕迹,虽然没有保留信仰体系,但至少保留了布洛陀的名字,说明布洛陀其人其事在更为远古的时代在整个壮族来说都是普遍知晓的,只是现在许多地方汉化较深而逐步丢失了这些信仰和传说而已。又如左江流域和德靖台地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布洛陀”这样一个名字的神祗,但其民间故事和信仰体系当中,却清晰的保留了《布洛陀》创世纪神话,其中的大部分章节如“公祖老夷”、洪水滔天、葫芦兄妹、东永童子等,都和《布洛陀》经诗的故事极其相似和一脉相承,这也不难看出名称的丢失不代表共同信仰体系的缺失,只是大家对最高神祗的叫法在名称上有所差异而已。</font></p><p><font size="3">布洛陀传说是创世纪的传说,天地万物由他创造,人类有何疑惑和困难都向他征询答案和出路,我认为这和西方的上帝相似,与伏羲相似倒是第一次听说。你不妨先详细了解一下布洛陀、姆六甲的传说和神话体系和伏羲、女娲的传说和神话体系,再详细罗列出来说明他们是否相似以及渊源关系,现在轻易下定论就为时过早了。</font></p> <p>布洛陀传说是创世纪的布洛陀传说是创世纪的传说,天地万物由他创造,人类有何疑惑和困难都向他征询答案和出路,我认为这和西方的上帝相似,传说,天地万物由他创造,人类有何疑惑和困难都向他征询答案和出路,我认为这和西方的上帝相似,</p><p>=============================================================</p><p> 我也觉得很相似。都是试图给这个世界的存在以一种合理的解释。说心里话,我很为祖先这样的思维方式而感动,</p><p>这是一种求职求真的态度,假如我们的文明进程不被打断,应该会发展出一种与汉很不相同的文化出来,我们的文字恐怕都不会是</p><p>方块字,因为原生的壮语与汉语很不相同,不仅仅是发音。</p> 楼主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壮族人,是一个有思想的壮族人,对于壮族的文化、前景、还有过去相信他都是很了解的,他看到了我们看不到的一面,提了很多自已的观点,他对壮族的担忧是很多人都不能与他相比的,大家可以搜搜他所发的帖子,不难发现他对“壮族”两字有多了解,也为“壮族”两字花了多少精力,他是个热血的壮族人,楼主你好棒 <p>建议所有想进一步了解壮族布洛陀信仰的网友,抽空看看下面链接的这篇文章:</p><p>在象征与现实之间——壮族布洛陀信仰的人类学解析<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18672">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18672</a>
</p> <p></p><p> </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本人赞同楼主的观点,至少在广东的壮族聚居地一点儿也没有所谓的“布洛陀”认知,我本人也是在僚人家园才知道有这么一个传说,我个人认为“布洛陀”充其量只不过是<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某个地方政府为发展旅游业而无限量扩展出来的新事物而已</b>,当然得不到全体壮族人的认同了!!!</span></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大凡什么始祖之类的传说,必须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经千百年的不断传承发展,才能是具有群众基础,反观“布洛陀”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硬要其他地方的的壮族接受,只会适得其反。</span></p><p></p> 没有开始就永远不可能有"悠久"也不可能有"深厚",悠久的宗教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是等来的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红棉树</i>在2007-12-20 12:48:00的发言:</b><br/><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南巴佬</i>在2007-12-20 2:45:00的发言:</b><br/>布洛陀和姆六甲信仰分布范围并不广,而且神话内容跟汉族的伏羲与女娲极其相似,到底他们的渊源如何!</div><p><font size="3">布洛陀、姆六甲的信仰其实是相当广的,至少在整个壮族地区来说是最广的信仰之一,广西有右江流域三县(田阳、百色、田东)、桂边土语区五县(田林、西林、隆林、凌云、乐业)、桂北土语区的至少巴(马)东(兰)凤(山)三县和德靖土语区的那坡县,云南的壮族三大支系(侬、沙、土僚)全都信仰布洛陀并有古壮字书写的麽经流传,而贵州布依族地区也是几乎全都有布洛陀的信仰和传说,部分布依族地区也有布洛陀麽经手抄本的流传,在整个僚人区,以地域为标准的话,布洛陀信仰毫无疑问是最广泛的信仰。很多人以为自己的家乡没有布洛陀传说,就否定其分布范围的广泛性,那是一叶障目了。甚至有的人连自己家乡的信仰体系都没有真正深入调查就轻易断言没有<font size="2">(在我了解自己家乡德保靖西一带的信仰体系之前,我对这些信仰也可以说是所知甚少的)</font>,比如说武鸣县、马山县一带其实也是有布洛陀的传说的,只是这个传说只是民间故事的形式,布洛陀变成民间故事的主人公而缺乏神性等,这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神话传说遗留下来的痕迹,虽然没有保留信仰体系,但至少保留了布洛陀的名字,说明布洛陀其人其事在更为远古的时代在整个壮族来说都是普遍知晓的,只是现在许多地方汉化较深而逐步丢失了这些信仰和传说而已。又如左江流域和德靖台地的大部分地区都没有“布洛陀”这样一个名字的神祗,但其民间故事和信仰体系当中,却清晰的保留了《布洛陀》创世纪神话,其中的大部分章节如“公祖老夷”、洪水滔天、葫芦兄妹、东永童子等,都和《布洛陀》经诗的故事极其相似和一脉相承,这也不难看出名称的丢失不代表共同信仰体系的缺失,只是大家对最高神祗的叫法在名称上有所差异而已。</font><br/></p><p><font size="3">布洛陀传说是创世纪的传说,天地万物由他创造,人类有何疑惑和困难都向他征询答案和出路,我认为这和西方的上帝相似,与伏羲相似倒是第一次听说。你不妨先详细了解一下布洛陀、姆六甲的传说和神话体系和伏羲、女娲的传说和神话体系,再详细罗列出来说明他们是否相似以及渊源关系,现在轻易下定论就为时过早了。</font></p></div><p></p> <p>正因为目前了解壮族历史的族人不多,我们才更要维护布洛陀这一形象,否则子孙后代想了解民族文化时,我们会内疚的发现什么美好的东西都没给他们留下。</p> 布洛陀、姆六甲的信仰其实是相当广。但我觉得左江流域和德靖台地的大部分地区更姆六甲(花婆)的信仰等浓厚。 小的时候奶奶给我们讲过一些壮族神话故事,其中一些主角应该就是布洛陀始祖,叫法不一样不代表没有。 有就好啊 布洛陀有的地方不一定叫做布洛陀,就叫布,意思也是一样。 <p>更希望把侬智高作为至上神灵来崇拜</p> 我们这里也似乎没人知道布落驼,问了好几个老人家也不知道,不知道是不是读法不一样? <p>网上抄来一句话:</p><p>『人文科学有个铁律:“说有容易说无难”。您说某件事情“无”吗?只要找到一个“有”的例子,就可一举推翻。所以,要说“无”,就非读书极多极广不可。』</p><p>若要说某个壮族地区没有布洛陀信仰或传说,需要做大量的调查。一个地区不只是一两个村子,更不只是一两个家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