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蘼 发表于 2007-11-19 18:17:00

[转帖]惊讶《六世达赖情歌》

<p><font size="3">近日从戒嗔师傅的博客上听到一首歌,这首活佛唱的歌,让我有机会欣赏到一位先人的情歌,不忍泪湿衣襟。谁能想到,这情歌,竟然出自六世达赖!这首汉译版全诗是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藏学专家曾缄翻译的,是我比较多个版本之后觉得最动人的一个版本。</font></p><p>http://www.rauz.net.cn/yingyin/2007.11/rbyx2007.mp3</p><p><font color="#0000ff">(演唱者:日波益西活佛。歌词在诗歌正文当中蓝色字体段落)</font></p><p>http://www.rauz.net.cn/yingyin/2007.11/rbyx2007tibetan.mp3(藏语原版.手动播放收听)</p><p><table bordercolor="#cccccc"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3" width="100%" bgcolor="#ffffff" border="1"><tbody><tr><td><p><font color="#5e1a02"><font size="5"><strong>仓央嘉措情歌</strong></font> ( 古本 - 曾缄译 ) </font><br/><font color="#5e1a02"></font></p><p><font color="#5e1a02"><font color="#0000ff">心头影事幻重重,化作佳人绝代容。 <br/>恰似东山山上月,轻轻走出最高峰。 <br/></font><br/>转眼苑枯便不同,昔日芳草化飞蓬。 <br/>饶君老去形骸在,变似南方竹节弓。 <br/><br/>意外娉婷忽见知,结成鸳侣慰相思。 <br/>此身似历茫茫海,一颗骊珠乍得时。 <br/><br/>邂逅谁家一女郎,玉肌兰气郁芬芳。 <br/>可怜璀璨松精石,不遇知音在路旁。 <br/><br/>名门娇女态翩翩,阅尽倾城觉如贤。 <br/>比似园林多少树,枝头一果骋鲊妍。 <br/><br/>名家有女初长成,体态轻盈貌端秀。 <br/>恰似园林清香果,鲜艳熟美挂枝头。 <br/><br/>一自魂销那壁厢,至今寤寐不断忘。 <br/>当时交臂还相失,此后思君空断肠。 <br/><br/><font color="#0000ff">我与伊人本一家,情缘虽尽莫咨嗟。 <br/>清明过了春自去,几见狂蜂恋落花。 <br/></font><br/>青女欲来天气凉,蒹葭和露晚苍苍。 <br/>黄蜂散尽花飞尽,怨杀无情一夜霜。 <br/><br/>飞来野鹜恋丛芦,能向芦中小住无。 <br/>一事寒心留不得,层冰吹冻满平湖。 <br/><br/>莫道平湖波日舟,舟中木马解回头。 <br/>不知负义儿家婿,尚解回头一顾不。 <br/><br/>游戏拉萨十字街,偶逢商女共徘徊。 <br/>匆匆绾个同心结,掷地旋看已自开。 <br/><br/>长干小生最可怜,为立祥幡傍柳边。 <br/>树底阿哥需护惜,莫教飞石到幡前。 <br/><br/>手写瑶笺被雨淋,模糊点画费探寻。 <br/>纵然灭却书中字,难灭情人一片心。 <br/><br/>小印园匀黛色深,私钳纸尾意沉吟。 <br/>烦君刻划相思去,印入伊人一片心。 <br/><br/>细腰蜂语蜀葵花,何日高堂供曼遮。 <br/>但使依骑花背稳,请君驮上法王家。 <br/><br/>含情私询意中人,莫要空门证法身。 <br/>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断红尘。 <br/><br/>至诚皈命喇嘛前,大道明明为我宣。 <br/>无奈此心狂未歇,归来仍到那人边。 <br/><br/>入定修观法眼开,祈求三宝降灵台。 <br/>观中诸圣何曾见,不请情人却自来。 <br/><br/><br/>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眼前。 <br/>肯把此心移学道,即生成佛有何难。  <br/><br/>入定观修上师尊,心中偏偏不显现。 <br/>不曾意想爱人脸,清清楚楚现在前。 <br/><br/>醴泉石露和流霞,不是寻常卖酒家。 <br/>空女当垆亲赐饮,醉乡开出吉祥花。 <br/><br/>为竖幡幢诵梵经,欲凭道力感娉婷。 <br/>琼筵果奉佳人召,知是前朝礼佛灵。 <br/><br/>天马飘向苍穹际,宝幡高耸入云霓。 <br/>感得名门才女聘,共邀赴彼佳宴席。 <br/><br/>见齿微张笑魇开,双眸闪电座中来。 <br/>无端觑看情郎面,不觉红涡晕两腮。 <br/><br/>情到浓时起致辞,可能长作玉交枝。 <br/>除非死后当分散,不遣生前有别离。 <br/><br/>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br/>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br/><br/>绝似花蜂困网罗,奈他工布少年合。 <br/>圆成好梦才三日,又拟将身学佛陀。 <br/><br/>别后行踪费我猜,可曾非议赴阳台。 <br/>同行只有钗头凤,不解人前告密来。 <br/><br/>微笑知君欲诱谁,两行玉齿露参差。 <br/>此时心意真相属,可肯依前举誓词。 <br/><br/>飞来一对野鸳鸯,撮合劳他贡酒娘。 <br/>但使有情成眷属,不辞辛劳作慈航。 <br/><br/>密意难为父母陈,暗中私说与情人。 <br/>情人更向情人说,直到仇家听得真。 <br/><br/>腻婥仙人不易寻,前朝遇我忽成群。 <br/>无端又被芦桑夺,一入侯门似海深。 <br/><br/><br/>明知宝物得来难,在手何曾作宝看。 <br/>直到一朝遗失后,每思奇痛彻心肝。 <br/><br/>深怜密爱誓终身,忽抱琵琶向别人。 <br/>自理愁肠磨病骨,为卿憔悴欲成尘。 <br/><br/>盗过佳人便失踪,求神问卜冀重逢。 <br/>思量昔日天真处,只有依稀一梦中。 <br/><br/>少年浪迹爱章合,性命唯堪寄酒怀。 <br/>传语当垆诸女伴,卿知不死定常来。 <br/><br/>美人不是母胎生,应是桃李树长成。 <br/>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br/><br/>生小从来识彼姝,问渠家世是狼无。 <br/>成堆血肉留难住,奔走荒山何所图。 <br/><br/>山头野马性难驯,杌陷犹堪制彼身。 <br/>自叹神通空俱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br/><br/>羽毛零乱不成衣,深悔苍鹰一怒非。 <br/>我为忧思自憔悴,哪能无损旧腰围。 <br/><br/>浮云内黑外边黄,此是天寒欲雨霜。 <br/>外现僧相内是俗,无非末法到沧桑。 <br/><br/>外虽解冻内偏凝,骑马还防踏暗冰。 <br/>往诉不堪逢彼怒,美人心上有层冰。 <br/><br/><br/>弦望相看各有期,本来一体冀盈亏。 <br/>腹中顾兔消磨尽,始是清光饱满时。 <br/><br/>前月推移后月来,暂时分离不须哀。 <br/>吉祥白月行看近,又到佳期第二回。 <br/><br/>须弥不动住中央,日月游行绕四方。 <br/>各驾轻车投熟路,未须却脚叹迷阳。 <br/><br/>须弥山王居中央,稳若磐石不动摇。 <br/>日月围绕恒转旋,不曾迷途错方向。 <br/><br/>新月才看一线明,气吞碧落便横行。 <br/>初三自诩清光满,十五何来皓月盈。 <br/><br/>十地庄严住法王,誓言呵护有金刚。 <br/>神通大力智无敌,尽逐魔军去八荒。 <br/><br/>杜宇新从漠地来,无边春色一时回。 <br/>还如意外情人至,使我心花顷刻开。 <br/><br/>不观生灭与无常,但逐轮回向死亡。 <br/>绝顶聪明矜世智,叹他于此总茫茫。 <br/><br/>君看众犬吠猩猩,饲以邹豚亦易驯。 <br/>只有家中雌老虎,愈温存处愈生嗔。 <br/><br/>抱惯娇躯识重轻,就中难测是真情。 <br/>输他一种占星术,星斗满天认得清。 <br/><br/><br/>郁郁南山树草繁,还从幽处会婵娟。 <br/>知情只有闲鹦鹉,莫向三叉路口言。 <br/><br/>拉萨游女漫如云,琼结佳话独秀群。 <br/>我向此中求伴侣,最先属意便为君。 <br/><br/>龙钟黄犬老多髭,镇日多昏仗尔才。 <br/>莫道夜深吾出去,莫言破晓我归来。 <br/><br/>为寻情侣去匆匆,破晓归来鹱雪中。 <br/>就里机关谁识得,仓央嘉措布拉宫。 <br/><br/>夜走拉萨逐绮罗,有名荡子是汪波。 <br/>而今秘密浑无用,一路琼瑶足迹多。 <br/><br/>布达拉宫之圣殿,持明仓央嘉措居。 <br/>夜访拉萨逐绮罗,宕桑汪波亦是彼。 <br/><br/>玉软香温被裹身,动人怜处是天真。 <br/>疑他别有机权在,巧为钱刀做笑颦。 <br/><br/>轻垂辫发结冠缨,临别叮咛缓缓行。 <br/>不久与君须会合,暂时判诀莫伤情。 <br/><br/><font color="#0000ff">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 <br/>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 <br/></font><br/>死后游魂地狱前,冥王业镜正高悬。 <br/>一困阶下成擒日,万鬼同声唱凯旋。 <br/><br/>卦箭分明中鹄来,箭头颠倒落尘埃。 <br/>情人一见还成鹄,心箭何如挽得回。 <br/><br/><br/>孔雀来自印度东,工布深谷鹦鹉丰。 <br/>两禽相去常千里,同聚法城拉萨中。 <br/><br/>行事曾叫众口哗,本来白璧有微瑕。 <br/>少年琐碎零星步,曾到拉萨卖酒家。 <br/><br/>鸟对垂杨似有情,垂杨亦爱鸟轻盈。 <br/>若叫树鸟长如此,何隙苍鹰哪得撄。 <br/><br/>结尽同心缔尽缘,此生虽短意缠绵。 <br/>与卿再世相逢日,玉树临风一少年。 <br/><br/>吩咐林中解语莺,辩才虽好且休鸣。 <br/>画眉阿姐垂杨畔,我要听她唱一声。 <br/><br/>纵使龙魔逐我来,张牙舞爪欲为灾。 <br/>眼前苹果终须吃,大胆将它摘一枚。 <br/><br/>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br/>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font></p></td><td><p><font color="#ff0033"><strong>演唱者日波益西活佛</strong><br/>是个非常年轻帅气阳光的藏族活佛<br/>声音很清澈<br/>只有心无俗念的人,歌声才清澈透亮<br/>他没准就是六世的转世</font></p><p><br/><br/><br/><br/><br/><br/><br/></p></td></tr></tbody></table><br/>&nbsp;</p><p>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 <br/><br/>  这位六世达赖出生在被称为“西藏的江南”的“山南”地区。山南与林芝地区是指喜马拉雅山脉的东南部。东西方向的喜马拉雅山至此忽然北翘,与高大的伯舒拉岭形成了一个喇叭形的巨大通道,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长驱直入,在此留下来丰沛的降雨,因此这块土地像江南一样温暖湿润,这是西藏惟一能种水稻的地方。 <br/><br/>  六世达赖仓央嘉错(一六八三-一七四五),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p><p> 仓央嘉措,公元1683年生于藏南门隅地区宇松地方的一户世代信奉宁玛派佛教的农民家庭。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1663~1737)为师,剃发受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在著名学者桑杰嘉错的直接培养下,学习天文历算、医学及文学等,对诗的造诣很深。二十五岁时,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错,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青海、甘肃、蒙古、四川、卫藏、印度、尼泊尔等地。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 <br/><br/>  仓央嘉措虽然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但这派教规并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达赖所属的格鲁派(黄教)佛教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接近妇女。对于这种清规戒律,仓央嘉措难以接受。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领袖的显赫身份,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意缠绵的“情歌”。 <br/>  一说仓央嘉错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写作品为二十五岁以前的东西。&nbsp;&nbsp;另有传说仓央嘉错并未遇难,而是隐居在五台山,享年60多岁。<br/>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神王,是情圣,是诗人。他在人世间逗留过,虽然仅有短短25年。他在人世间短暂逗留,仿佛就为留下这些诗篇。“玛吉阿米”的名称正是从仓氏情诗中借用而来,在经典的拉萨藏文木刻版汇集的66首作为篇首: <br/>在那东方山顶,生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nbsp;&nbsp;<br/><br/>  玛吉阿米直译为“未嫁少女”、“未嫁娘”;据说八廓街的黄房子正是诗中这位少女居家之地,或说是微服出行的仓央嘉措以少年宕桑汪波的名义与情人幽会之处。这幢黄颜色的小楼骄傲地存在并成为某种象征,仓央嘉措的诗歌在西藏一直被广为传颂。诗中有初识乍遇的羞怯,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由于作者特定的身份,所有的爱情最终指向的是幻灭,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体验到怨相会、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显示出人间情爱的珍贵美好。 <br/><br/>  如今仓央嘉措的身世遭际已经广为人知,他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间的汉语翻译,我所见到的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由派生而影响,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经由仓央嘉措鼓励和加持的人间情爱凭添了神性光彩。 </p><p align="center"><br/></p><br/><br/><br/>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7-11-26 13:44:00

<p><font size="3">惊“艳”。藏族的许多年轻活佛“明星化”,似乎成为了一种时尚,不由想起以前我贴出的另一个青海藏族活佛的帖子:</font></p><p><font size="3">《超级偶像活佛·盛噶仁波切》:</font><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7&amp;id=18968"><font size="3">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7&amp;id=18968</font></a></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6 13:44:39编辑过]

侬情蜜忆 发表于 2007-11-26 14:04:00

感动!心纯净的人,其他才会纯净!

侬那桐 发表于 2007-11-26 14:28:00

有信仰的民族才会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藏族人口不多,在中国却让人提心敬畏的原因,我们壮族人,往后哪怕人再多,也只能当主体民族的附庸了?这段时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就是附庸,谁在乎我们?我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了!不是吗?想想吧,再过五十年,我们会讲壮语的这些人可能会还活着,但随着我们化为尘埃,我们的后辈虽然肉身仍在,血液中的民族元素还会有吗?还会吗?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还拿什么来谈自己?

骆越达妮 发表于 2007-11-26 15:10:00

<p>这样的问题不独独壮族人问,汉族人也在问,哈萨克族人在问,蒙古族人在问,似乎不少的中国人都在问。</p><p>壮族过去就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到了现代社会恐怕更难形成统一的宗教。现代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宗教是个人</p><p>的自由,你可以选择你认同的东西。我认同这样的民族观:如果你在血缘上属于壮族,那无论你信仰什么,无论你说什么样</p><p>的语言,你都是壮族。就像美国的黑人,没人因为他们说英语(一种白人的语言)就认为他是白人一样。</p><p>&nbsp;&nbsp;&nbsp;&nbsp; 与其总是责备自己的民族,不如自己先做个自认为合格的壮族人。要自己先在乎自己,别人才能在乎你。再说,什么叫“在乎”?</p><p>不管别人说什么,做自己认为该作的吧。</p><p>&nbsp;&nbsp;&nbsp;&nbsp; 藏族是不是让人提心敬畏,我好像没有感受到,但是藏族的确有很鲜明的特色。要知道50年代以前的西藏一直都有自己的社会结构,</p><p>而我们壮族不同。</p><p>&nbsp;&nbsp;&nbsp;&nbsp; </p><p></p><p></p>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7-11-26 15:44: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骆越达妮</i>在2007-11-26 15:10:00的发言:</b><br/><p>……&nbsp;藏族是不是让人提心敬畏,我好像没有感受到,但是藏族的确有很鲜明的特色。要知道50年代以前的西藏一直都有自己的社会结构,</p><p>而我们壮族不同。</p></div><p><font size="3">壮族地区某些地域50年代之前,还残存着土司制度,所以不能说完全没有自己的社会结构。土司制度在清朝中期由中央朝廷主导的大规模改土归流之前,曾经是整个桂西和滇东南、黔南僚人区的基本社会制度,可以说,将近千年历史的土司制度,是壮族用其杰出的军事才能维系并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制度,它使得壮族民族的完整性保存到近代,但土司制度的分封割据和相互蚕食、相互吞并、相互拉锯与僵持的特征同时也是造成近现代壮族一盘散沙的一个历史主因之一。同时,壮族的文化还有一种性别制度的支撑,女性在壮族社会当中的作用和汉族是迥然不同的,至今仍然发挥着影响力。</font></p><p><font size="3">对于壮族历史上这样独特的社会制度,一个叫做“Jeffrey Barlow”的美国人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上写了一本《The Zhuang: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壮族:历史与文化的纵向研究)的书详细地研究了它,并提出他颇有见解的观点。在对壮族的历史与文化的回溯、梳理与构建中,巴洛突出了军事与女性两个要素:“壮族人民的历史大部分是一部军事战争史,他们作为汉族和越南军队的雇佣兵服役了两千多年。壮族之所以能够作为一个族群持续生存下来,一个重要的解释就是他们的军事战争文化,这种文化使他们有力地抵制了汉族的同化,而这也正是许多其他民族没能做到的。”“他们的文化一直受到一种性别制度的支撑,在这种性别制度中,性别的作用,特别是女性的作用和汉族是迥然不同的。这种性别体系,就像壮族所有的文化,不断被对歌这一壮文化的主要艺术巩固下来。壮文化就是以歌的形式一代又一代地一直流传下来。” </font></p><p><font size="3">今年七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壮学·第三辑》上的《审视壮族历史的异域眼光——读杰弗里·巴洛〈壮族:历史与文化的纵向研究〉》一文介绍了这本书,广西民族大学的硕士生导师金丽副教授正在组织人翻译它,计划出版中文版。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版,会对国内壮族历史与社会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font></p>

骆越达妮 发表于 2007-11-26 17:07:00

<p>谢谢越色僚人,我还有好多东西要了解。谢谢!</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骆越达妮</p><p></p>

红棉树 发表于 2007-11-26 17:21:00

<p>宗教的感染力与对人心灵的涤荡作用,真的是不可小觑。</p><p>不知怎的,仔细听歌者唱的汉语歌词,发现原来藏族人初学汉语,居然也和壮族北部方言人一样有“夹壮”的口音,如“轻轻”唱成“静静”、“出”唱成“珠”、“清明”唱成“精明”、“春自去”唱成“谆自聚”等,顿时倍感亲切,呵呵。</p>

倚楼望望 发表于 2007-11-26 20:42:00

<p>让人倍感幸福的是内心的坚定的信念。如果贝侬们能把我们自己民族的信仰用歌声来演绎,不也很美吗?</p>

后牛 发表于 2007-11-26 22:57:00

<p>这首歌我在四川做工作的时候就听过了,不过我在藏族读书的朋友告诉我,创作这首歌的人老是拿一把琴背着个音相到处卖唱,他还给了他十块钱.可见这首歌的创作者不是活佛本人,</p><p>藏被称为高原,神圣就有点夸张了(只是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如同我在高原时听到一句话:</p><p><a href="http://blog.sina.com.cn/u/49140195010003k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 size="1">不到跑马山遗憾终身 到了跑马山终身遗憾</font></a></p><p><font size="1">佛有抚慰部分人心的作用,但对于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创新突破等等上却毫无意义,如果每个人都去信佛了那谁来做经济谁来搞科学?谁来创新,佛总是不敢做这不敢做那,害怕上天的抱应,这是佛的一大缺点.你看李敖他信佛吗?</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有一次金庸跑去跟李敖说他信佛了,不看重财产了等等,李敖就反问他,那你的钱有没有捐出来啊,按照佛经讲的,你的钱要捐出去,金庸无话可说,因为他当然没有捐出去.</font></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6 23:19:58编辑过]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7-11-26 23:48: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后牛</i>在2007-11-26 22:57:00的发言:</b><br/><p><font size="2">这首歌我在四川做工作的时候就听过了,不过我在藏族读书的朋友告诉我,创作这首歌的人老是拿一把琴背着个音相到处卖唱,他还给了他十块钱.可见这首歌的创作者不是活佛本人,</font></p><p><font size="2">藏被称为高原,神圣就有点夸张了(只是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如同我在高原时听到一句话:</font></p><p><a href="http://blog.sina.com.cn/u/49140195010003km" target="_blank"><font color="#000000" size="2">不到跑马山遗憾终身 到了跑马山终身遗憾</font></a></p><p><font size="2">佛有抚慰部分人心的作用,但对于经济发展科学发展,创新突破等等上却毫无意义,如果每个人都去信佛了那谁来做经济谁来搞科学?谁来创新,佛总是不敢做这不敢做那,害怕上天的抱应,这是佛的一大缺点.你看李敖他信佛吗?</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2">有一次金庸跑去跟李敖说他信佛了,不看重财产了等等,李敖就反问他,那你的钱有没有捐出来啊,按照佛经讲的,你的钱要捐出去,金庸无话可说,因为他当然没有捐出去.</font><br/></p></div><p><font size="3">“在藏族读书”应该是“在西藏读书”之误吧?后牛贝侬此话都是传言,而且有些不对题。第一本帖没有人说过这首歌的原创是谁,不必质疑,第二没有人说要谁看了这个帖子听了这首歌就要去信佛吧?你这么喜欢的泰国,佛教还是他们的国教呢,怎么不见你发表过类似言论?</font></p><p><font size="3">金庸和李敖的对话,还是传闻而已吧,呵呵。</font></p><p><font size="3">不管怎么说,西藏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神圣的,令人向往的。</font></p>

骆越达妮 发表于 2007-11-27 10:38:00

<p>如果想听宗教音乐,这里有一个网站</p><p><a href="http://www.musicsky.org/Special/24.Html">http://www.musicsky.org/Special/24.Html</a></p><p></p>

去无方向 发表于 2007-11-27 13:59:00

<p>宗教音乐总是那么的动听!</p><p>红棉老表什么时候也去找些年轻蚂蚁出来唱末伦啊 ?!呵呵 !</p>

wenliqan 发表于 2007-11-27 17:2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侬那桐</i>在2007-11-26 14:28:00的发言:</b><br/>有信仰的民族才会希望,这就是为什么藏族人口不多,在中国却让人提心敬畏的原因,我们壮族人,往后哪怕人再多,也只能当主体民族的附庸了?这段时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就是附庸,谁在乎我们?我们自己都不在乎自己了!不是吗?想想吧,再过五十年,我们会讲壮语的这些人可能会还活着,但随着我们化为尘埃,我们的后辈虽然肉身仍在,血液中的民族元素还会有吗?还会吗?一个连文字都没有的民族,还拿什么来谈自己?<br/></div><p>这正是我们民族的悲哀……</p>

山中伐客 发表于 2007-11-28 12:12: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去无方向</i>在2007-11-27 13:59:00的发言:</b><br/><p>宗教音乐总是那么的动听!</p><p>红棉老表什么时候也去找些年轻蚂蚁出来唱末伦啊 ?!呵呵 !</p></div><p>有同感!我们民族的宗教仪式专家“蚂蚁”,比起活佛来说更贴近我们族人的生活,她们是我们民族语言和音乐艺术的最高典范,如果有人包装,肯定不比西藏的时尚活佛差。</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28 12:13:39编辑过]

山中伐客 发表于 2007-11-28 12:26:00

<p><font color="#16387c">楼主说的歌者日波益西“<font color="#ff0033">他没准就是六世的转世</font>”,按照藏传佛教的理论来说是不成立的。因为每个达赖都是上一世达赖的转世,现在达赖还活着,当世就不可能有一个人同时是任何一世达赖的转世了。</font></p>

侬情蜜忆 发表于 2007-11-28 12:46:0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去无方向</i>在2007-11-27 13:59:00的发言:</b><br/><p>宗教音乐总是那么的动听!</p><p>红棉老表什么时候也去找些年轻蚂蚁出来唱末伦啊 ?!呵呵 !</p></div><p></p>为什么又要是红棉老表呢?!如果事事都等一个贝侬去做,那个贝侬肯定做不好也做不了!家园现在已经不是初期的家园了,既然是“家”,每个成员应该自觉地为这“家”做一些事,当然这些事都是义务的,得靠“心”,有时会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但只要有心,在你有机会时,就会自觉去做,没有机会也会用心创造机会的,静静的独处时,我们贝侬都试着摸摸自己的胸口吧!

芒果 发表于 2008-1-16 18:17:00

<p>&nbsp;&nbsp;&nbsp; 以前在晋江文学城上也看过相关内容,帖子标题叫做“好帅的西藏活佛啊”,有人用“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来形容日波益西活佛,很贴切。</p><p>&nbsp;&nbsp;&nbsp; 仓央嘉措的情诗真的很优美动人,当时我在电话里还给一位同学念过几句: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桶,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吟着这些诗句,不由令人低回不已。</p><p>&nbsp;&nbsp;&nbsp; 但是我们这些红尘俗世中人,看着这些诗歌,觉得是情诗,修行人则说,他看到的是道诗,也有人对此进行纠正:<a href="http://www.myfo.org/showfile.html?articleid=4328A298D509461F82F517FBC2ADA2ED&amp;projectid=1&amp;username=xiule">http://www.myfo.org/showfile.html?articleid=4328A298D509461F82F517FBC2ADA2ED&amp;projectid=1&amp;username=xiule</a>#</p><p></p>

芒果 发表于 2008-1-16 18:43:00

<p>诗歌,还是要分行写,重贴一下</p><p>《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p><p>&nbsp;&nbsp;&nbsp; 那一天 <br/>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br/>  蓦然听见 <br/>  你诵经的真言 <br/>       <br/>  那一月 <br/>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br/>  不为超度 <br/>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br/>       <br/>  那一年 <br/>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br/>  不为觐见 <br/>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br/>       <br/>  那一世 <br/>  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呀 <br/>  不为修来世 <br/>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br/></p>

土人香草 发表于 2010-2-10 08:19:00

<p>听过他的歌,不知道是一位达赖呢</p><p>佩服呀</p>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惊讶《六世达赖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