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影片《刘三姐》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1_17.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这个贴子最后由liu-dynasty在 2003/02/01 04:03pm 编辑]<br><br>[转引]电影《刘三姐》录音。历史性单声道录音,原录于1960年。 <p>演员表: <br>刘三姐:黄婉秋 <br>阿 牛:刘世龙 <br>舟 妹:张文君 <br>老渔夫:张巨克 <br>刘 二:梁音日 <br>莫怀仁:夏宗学 <br>莫管家(莫进才):贺尔瑜 <p>作词:乔 羽 <br>作曲:雷振邦 <br>演奏、演唱:长春电影乐团 <br>独唱:傅锦华、李敏玲 <p>原录音年份: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音像公司录制 <p><br>上集 <p>1.序曲 (1:49) <br>2.山顶有花山脚香 (7:00) <br>3.渔船虽小能翻身 (1:29) <br>4.小小鲤鱼不吞钩(3:22) <br>5.蜜蜂过岭为花开(4:15) <br>6.只在山歌敬亲人(3:01) <br>7.我家不是财神庙(1:20) <br>8.不种芝麻他吃油(3:19) <br>9.采茶姐妹上茶山(3:02) <br>10.心想唱歌就唱歌(4:23) <br>11.今天看见饭煮锅(4:52) <br>12.众人水来众人山(4:18) <br>13.对白(6:21) <br>14.山歌不唱愁忧多(1:06) <br>15.对白(2:49) <br>16.隔山唱歌山答应(3:19) <br>17.你歌哪有我歌多(3:06) <br>TT:58:53 <p>下集 <br>1.财主请来当奴才(2:30) <br>2.劝你莫进圣人门(3:09) <br>3.富人只会吃白米(2:00) <br>4.这里是条清水河(3:28) <br>5.财主心肠比蛇毒(2:11) <br>6.姐妹二人梭对梭(1:50) <br>7.对白(3:08) <br>8.花针引线线穿针(1:54) <br>9.对白(1:58) <br>10.财主有把铁算盘(2:02) <br>11.砍柴过岭又过坡(2:26) <br>12.对白(7:09) <br>13.砍来虎头垫柱脚(2:24) <br>14.这里原是老虎口(2:14) <br>15.眼望青山难出笼(2:46) <br>16.对白(3:09) <br>17.才把金钩丢下水(1:10) <br>18.好篮从来不装灰(0:46) <br>19.一只小船轻悠悠(1:38) <br>20.刀切莲藕丝不断(4:34) <br>21.世上哪见树缠藤(3:06) <br>TT:55:34 <p><p><br>(注:本片开始,三姐划竹藤沿江游唱) <p>刘三姐: 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 <br> 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 <p> 山歌好像泉水流,深山老林处处有, <br> 若还有人来阻挡,冲破长堤泡九洲。 <p> 虎死虎骨在深山,龙死龙鳞在深潭, <br> 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 <p> 如今世界实在难,好比滩头上水船, <br> 唱起山歌胆气壮,过了一滩又一滩。 <p> 财主嚣, 半夜举起杀人刀, <br> 害我不死偏要唱,唱得大河起浪滔, <br> <br> 浪滔滔, 河里鱼虾都来朝, <br> 急水滩头唱一句,风平浪静姐逍遥。 <p><br>(注:碰到一艘打鱼小船......) <p>独白李老汉:脚下葡萄藤,手握青竹杆,请问小姑娘,你是那家的神仙?) <p>刘三姐: 不是仙家不是神,我是山中砍柴人, <br> 只因生来爱唱歌,四方飘流难安身。 <p>(独白李老汉:砍柴姑娘为什么会流落在江上?) <p>刘三姐: 上山不怕石崖高,手攀青藤好砍樵, <br> 财主到来砍藤断,我落石崖顺水漂。 <p>(注:李老汉请三姐上船......) <p>李老汉: 渔船虽小能安身,老汉不是陌路人, <br> 猛虎再起伤人意,老汉敲他牙三根。 <p>(注:认识李老汉之子,阿牛......) <p>刘三姐: 真像笨鸟不开声,忽然变成分水龙, <br> 隔着船仓喊一句,五尺汉子脸也红。 <p>(注:阿牛跳入江中抓鱼......) <p>阿牛: 小小鲤鱼不吞钩,摇头摆尾江中游, <br> 知道我家客来了,漂出水面碰船头。 <p><br>(注:三姐在李老汉家会四方乡亲......) <p>刘三姐: 多谢了, 多谢四方众乡亲, <br> 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 <p>众人唱: 山歌好, 好似热茶暖透心, <br> 世上千般咱无份,只有山歌属穷人。 <p>刘三姐: 莫讲穷, 山歌能把海真平, <br> 上天能赶乌云走,下地能催五谷生。 <p>众人唱: 好歌声, 三姐开口赛洪钟, <br> 歌声还比钢刀利,难怪四方都闻名。 <p>刘三姐: 取笑多, 画眉取笑小阳雀, <br> 我是嫩鸟才学唱,绒毛鸭子初下河。 <p>(注:莫怀仁的管家来叫李老汉......) <p>(独白管家:我家老爷有请......) <p>李老汉: 不欠租来水欠债,无亲无故无往来, <br> 我家不是财神庙,财主哪会进香来。 <p>(独白管家:......就凭我堂堂莫府管家在你家门前一站,就是对你的 <br> 抬举,你给我走。) <p>刘三姐: 天下怪事样样有,敬酒不吃吃罚酒, <br> 山中老虎都见过,难道怕你这条狗。 <p>(独白管家:......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这是莫老爷的天下,你还不 <br> 知道莫老爷是谁吧?) <p>刘三姐: 不种芝麻他吃油,不种桑田他穿绸, <br> 穷人血汉他喝尽,他是人间强盗头。 <p>(注:从姐妹在茶林采茶) <p>众姐妹: 三月鹧鸪满山游,四月江水到处流, <br> 采茶姑娘茶山走,茶歌飞上白云头。 <br> <br> 草中野兔窜过坡,树头画眉离了窝, <br> 江心鲤鱼跳出水,要听姐妹采茶歌。 <br> <br> 采茶姐妹上茶山,一层白云一层天, <br> 满山茶树亲手种,辛苦换得茶满园。 <p> 春天采茶抽茶芽,快趁时光掐细茶。 <br> 风吹茶树香千里,盖过园中茉莉花, <br> <br> 采茶姑娘时时忙,早起采茶晚插秧, <br> 早起采茶顶露水,晚插秧苗伴月亮。 <p>刘三姐: 采茶采到茶花开,漫山接岭一片白, <br> 蜜蜂忘记回窠去,神仙听歌下凡来。 <p>众男声: 好歌才, 只有三姐唱得来, <br> 心想与姐唱几句,不知金口开不开。 <p>刘三姐: 心想唱歌就唱歌,心想打鱼就下河, <br> 你拿竹篙我拿网,随你撑到哪条河。 <p>众男声: 什么水面打跟斗,什么水面起高楼, <br> 什么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 <p>刘三姐: 鸭子水面打跟斗,大船水面起高楼, <br> 荷叶水面撑阳伞,鸳鸯水面共白头。 <p>众男声: 什么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 <br> 什么结果抱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 <p>刘三姐: 木瓜结果抱娘颈,香蕉结果一条心, <br> 柚子结果抱梳子,菠萝结果披鱼鳞。 <p>众男声: 什么有咀不讲话,什么无嘴闹喳喳, <br> 什么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千家。 <p>刘三姐: 菩萨有咀不讲话,铜锣无嘴闹喳喳, <br> 财主有脚不走路,铜钱无脚走千家。 <br> <br>(待 续) <br>(注:莫怀仁进茶林) <p>(独白莫怀仁:......只要莫某吩咐一声,决不会亏待于你) <p>刘三姐: 别处财主要我死,这里财主要我活, <br> 平常只见锅煮饭,今天看见饭煮锅。 <p>(独白管家: 这是莫老爷你不认识吗?) <p>刘三姐: 常进深山认得蛇,常下大河认得鳖, <br> 常给财主流血汗,谁不认得莫老爷。 <p>(独白陶秀才:......一个乳秀未干的丫头,竟敢唐突莫公) <p>刘三姐: 好笑秀才酸气多,快回书房读子曰, <br> 之乎也者学会了,才好摇头晃脑壳。 <p>(独白莫怀仁:......莫某爱才心切,特来接你到我家去,以后也就有了长 <br> 远安身之处。) <p>刘三姐: 狐狸跑来修鸡窝,恶狼摇身变外婆, <br> 世上也有人一等,口吃人肉念弥陀。 <p>(独白莫怀:......众乡邻们,千万别听人调唆) <p>众乡亲: 如今世界荒唐多,水牛生蛋马生角, <br> 满腔怒火压不住,哪用旁人来调唆。 <p>(独白莫怀仁:......在我这地方,就不许你们唱这无法无天的反歌。) <p>刘三姐: 好笑多, 好笑田螺出了壳, <br> 好笑田螺露了尾,你的弯弯人晓得。 <p>(独白莫怀仁:晓得就行,从此就不许你们再唱山歌。) <p>众乡亲: 州官出门打大锣,和尚烧香念弥陀, <br> 皇帝上朝要唱礼,种田辛苦要唱歌。 <p>(独白管家:你头顶着莫家的天,脚踩着莫家的地,莫老爷说什么就是什么, <br> 不让你采茶,怎么样?) <p>刘三姐: 众人天, 众人水来众人山, <br> 劈开荒山造茶林,哪有莫家一滴汗。 <p>众乡亲: 穷人造屋富人住,穷人织布富人穿, <br> 哪要线是富人纺,哪块砖是富人搬。 <p> 十担香茶九抵税,十箩稻米九当捐, <br> 剩下一箩养儿女,财主又把饭碗端。 <p>(独白莫怀仁:.....只要你们不跟刘三姐唱这反歌,好话好说。) <p>刘三姐: 算你嚣, 算你主意出得高, <br> 一人能唱两台戏,杀人会使两面刀。 <p>众乡亲: 怕了老虎不养羊,怕了南蛇不过江, <br> 凭他刀来有刀对,茶要采来歌要唱。 <p>(待 续) <p>(注:在李老汉家) <br> <br>(独白珠妹:姐姐,明天对歌你去不去?) <p>刘三姐: 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草成窝, <br> 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p>(注:在对歌场,拦秀才的船) <p>(独白陶秀才:今天莫老爷请来的都是当今名士,你们不可无礼。) <p>刘三姐: 隔山唱歌山答应,隔水唱歌水回声, <br> 今日歌场初会面,三位先生贵姓名。 <p>陶秀才: 百花争春我为先, <br>李秀才: 兄红我白两相连, <br>罗秀才: 旁人唱戏我挨打, <br>合: 名士风流天下传。 <p>刘三姐: 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 <br> 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p>(独白李秀才:这个俊巧的姑娘,到有几分聪明,看我对她一首。) <p>李秀才: 赤膊鸡仔你莫恶,你歌哪有我歌多, <br> 不信你往船上看,船头船尾都是歌。 <p>刘三姐: 不懂唱歌你莫来,看你也是一蠢才, <br> 山歌都是心中出,哪有船装水载来。 <p>(待 续) <p>(独白莫怀仁:刘三姐,今天和你对歌的都是当今名士,你要是输了,可另后悔啊。) <p>刘三姐: 没后悔, <br> 你会腾云我会飞, <br> 黄蜂歇在乌龟背, <br> 你敢伸头我敢锥。 <p>(独白莫怀仁:对过去。) <br>(独白李秀才:莫公不必介意,我来) <p>李秀才: 小小黄雀才出窝,谅你山歌有几多, <br> 那天我从桥上过,开口一唱歌成河。 <p>刘三姐: 你歌那有我歌多,我有十万八千箩, <br> 只因那年涨大水,山歌塞断九条河。 <p>陶秀才: 不知羞, <br> 井底青蛙想出头? 见过几多天和地, <br> 见过几多大水流。 <p>刘三姐: 你住口, <br> 我是江心大石头, <br> 见惯几多风与浪, <br> 撞破几多大船头。 <p>罗秀才: 一个油桶斤十七,连油带桶二斤一, <br> 若是你能猜得中,我把香油送给你。 <p>刘三姐: 你娘养你这样乖,拿个空桶给我猜, <br> 送你回家去装酒,几时想喝几时筛。 <p>(独白罗秀才:等等,我还有) <p>罗秀才: 三百条狗交给你,一少三多四下分, <br> 不要双数要单数,看你怎样分得均。 <p>(独白刘三姐:珠妹你来对) <p>珠妹: 九十九条圩上卖,九十九条腊起来, <br> 九十九条赶羊走,剩下三条...... <p>(独白罗秀才:剩下三条怎么样啊?) <p>珠妹: 剩下三条财主请来当奴才。 <p>(独白李秀才:这个姑娘到挺俊巧) <p>李秀才: 见你打鱼受奔波,常年四季打赤脚, <br> 不如嫁到莫家去,穿金带银住楼阁。 <p>刘三姐: 你爱莫家钱财多,穿金带银住楼阁, <br> 何不劝你亲妹子,嫁到莫家作小婆。 <p>陶秀才: 你发狂, <br> 开口敢骂读书郎, <br> 惹得圣人生了气, <br> 从此天下无文章。 <p>刘三姐: 笑死人, <br> 劝你莫进圣人门, <br> 若还碰见孔夫子, <br> 留神板子打手心。 <p>李秀才: 真粗鲁, <br> 皆因不读圣贤书, <br> 不读四书不知礼, <br> 劝你先学人之初。 <p>刘三姐: 莫要再提圣贤书,怕你越读越糊涂, <br> 五谷杂粮都不种,饿死你这人之初。 <p>陶秀才: 你莫嚣, <br> 你是朽木不可雕, <br> 常言万般皆下品, <br> 自古唯有读书高。 <p>刘三姐: 笑死人, 白面书生假斯文, <br> 问你几月是谷雨,问你几月是春分。 <p>众乡亲: 富人只会吃白米,手脚几曾沾过泥, <br> 问你几时撒谷种,问你几时秧出齐, <br> 四季节令你不懂,春种秋收你不知, <br> 一块大田交给你,怎样耙来怎样犁。 <p>罗秀才: 听我言, 家有千顷好良田, <br> 耕田耙地我知道,牛走后来我走先。 <p>(独白罗秀才:我说错了,是我走后来牛走先。) <p>(待 续) <br> <br>(独白阿牛:不要骂你的奴才啦!听我的吧!) <p>阿牛: 什么生来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br> 什么生来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 <p>李秀才: 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 <br>罗秀才: 莫公享福肚皮大,见了皇上背朝天。 <p>(独白莫怀仁:笑什么?) <br>(独白莫家丫环: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啊!) <p>刘三姐: 你发癫, 人家问地你答天, <br> 天上为何有风雨,地上为何有山川。 <p>(独白陶秀才:刘三姐,谁跟你讲天讲地,我们要讲眼前。) <p>刘三姐: 讲眼前, 眼前眉毛几多根, <br> 问你脸皮有几厚,问你鼻梁有几斤。 <p>众乡亲: 唱歌莫给歌声断,吃酒莫给酒壶干, <br> 酒壶干了有钱买,歌声断了无人还。 <p>(注:莫怀仁将歌书丢下河) <p>刘三姐: 这里是条清水河,你的歌书臭气多, <br> 莫把臭书丢下去,免得弄脏这条河。 <p>陶秀才: 劝你休要惹祸灾,莫家有势又有财, <br> 官家见他让三分,阎王见他要下拜, <br> 你若顺了莫公意,莫公自有好安排, <br> 在家让你日不晒,出门三步有人抬。 <p>刘三姐: 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 <br> 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p>(注:莫怀仁被气得一脚踏空,掉下河去。) <p>众乡亲: 好笑多, 好笑老牛跌下河, <br> 若还老牛泡死了,拿起尖刀慢慢剥。 <p>(待 续) <p>(注:在李老汉家门外,珠妹与三姐在修补鱼网) <p>刘三姐: 上河涨水水推沙,下河鱼儿摇尾巴, <br> 打得鱼来街前买,换得油盐换得茶。 <p> 拿起镰刀会割禾,拿起竹签会织箩, <br> 如今遇上渔家妹,手攀鱼网学穿梭。 <p>珠妹: 姐学织网妹学歌,姐妹二人梭对梭, <br> 砍柴女儿渔家妹,患难结交情意和。 <p>(注:三姐一边绣绣球,一边轻唱) <p>刘三姐: 花针引线线穿针,男儿不知女儿心, <br> 鸟儿倒知鱼在水,鱼儿不知鸟在林, <br> 看鱼不见莫怪水,看鸟不见莫怪林, <br> 不是鸟儿不亮翅,十个男儿九粗心。 <p>(独白三姐哥哥:......咱们穷人的命真苦啊!) <p>刘三姐: 不是命, <br> 不是生来就贫寒, <br> 不是生来就命苦, <br> 财主有把铁算盘。 <p>(注:珠妹与三姐在山上砍柴) <p>姐妹俩: 砍柴过岭又过坡,岭上山鸡尾拖拖, <br> 岭上山鸡尾摆摆,展翅飞过虎狼窝。 <p>珠妹: 姐砍柴来妹相帮,问你砍柴砍几长, <br>刘三姐: 长长短短一下砍,哪个带了尺来量。 <p> 砍柴莫砍岭上松,小小松树有大用, <br> 有日松树撑天起,敢挡东南西北风。 <p>姐妹俩: 进山听见斑鸠叫,出山又闻鹧鸪啼, <br> 一声山歌唱出口,气死深山老画眉。 <p>(注:刘三姐被莫怀仁抓去,关在莫家) <p>刘三姐: 入山莫怕虎狼多,下海莫怕蛟龙恶, <br> 剥下龙鳞当瓦盖,砍来虎头垫柱脚。 <p>(独白莫怀仁:.....你不要顾付了我一片好心。) <p>刘三姐: 多谢了, <br> 多谢你这好心人, <br> 谢你拦路刀一把, <br> 谢你捆人绳一根。 <p>(独白莫怀仁:你来到我家,我没有亏待你,好茶好饭你还要怎样?) <p>刘三姐: 多谢你的好茶饭,三姐不吃富家宴, <br> 多谢你的好绸缎,是人谁把狗皮穿。 <p>(独白陶秀才:刘三姐,你傲气的很。) <p>刘三姐: 这点傲气你没有,你是财主桌下狗, <br> 亏你生来牙齿利,能啃几根剩骨头。 <p>(独白陶秀才:你骂人,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p>刘三姐: 这里原是老虎口,这里原是野狼窝, <br> 仁义道德好门面,杀人宰房不见血。 <p>(注:阿牛沿江寻三姐) <p>阿牛: 亏了亏, <br> 不见画眉岭上飞, <br> 不见画眉树头站, <br> 清早出窝夜不回。 <p> 亏了亏, <br> 画眉飞去不飞回, <br> 你今歇在哪蔸树, <br> 你今歇在哪蔸梅。 <p>刘三姐: 画眉困在八角笼,八角笼门锁重重, <br> 八角笼门重重锁,眼望青山难出笼。 <p>阿牛: 笼里画眉莫乱飞,草动只有等风吹, <br> 三更半夜风才起,风吹草动再飞回。 <p>(注:三姐逃出后,莫怀仁追出。) <p>珠妹: 才把金钩丢下水,起秆钓得癞头龟, <br> 拿起送给财主佬,养在灶脚好扒灰。 <p> 好篮从来不装灰,好人从来不作贼, <br> 今天碰上刘三姐,红薯落灶你该煨。 <p> 一只小船轻悠悠,月儿弯弯在当头, <br> 人看明月当头挂,我看明月顺水流。 <p>(注:阿牛与三姐划着小船沿江流) <p>阿牛: 我走东来他走西,放出金鸡引狐狸, <br> 引得狐狸满山转,日头出东月落西。 <p>刘三姐: 日头出东月落西,行人要谢五更鸡, <br> 鸡叫一声天亮了,狼虫虎豹藏行迹。 <p>阿牛: 妹未忧, <br> 黑夜也有人行走, <br> 人人都讲山有虎, <br> 妹呀,特地拿刀拦虎头。 <p>刘三姐: 妹不忧, <br> 浪大也有打鱼舟, <br> 手把舵秆稳稳坐, <br> 哥呀,哪怕急浪打船头。 <p>阿牛: 风吹云动天不动,水推船移岸不移, <br>刘三姐: 刀切莲藕丝不断,斧砍江水不不离。 <p>(注:在大榕树下) <p>刘三姐: 山中只见藤缠树,世上哪见树缠藤, <br> 青藤若是不缠树,枉过一春又一春。 <p> 竹子当收你不收,荀子当留你不留, <br> 绣球当捡你不捡,空留两手捡忧愁。 <p>俩人合: 连就连, <br> 我俩结交订百年, <br> 哪个九十七岁死, <br> 奈何桥上等三年。 <br> <p>(完) <br> 影片《刘三姐》创作于1960年,是当时国产音乐片创作的鼎力之作,是我国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影片影响久远。后来在港、澳及东南亚放映时,被誉为“山歌片王”。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部最佳影片之一。在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大众电影》“百花奖”评选中,获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美工奖和最佳男配角奖。而这最佳男子表演奖30年过去了,长影迄今仍无第二人。 <p> 影片《刘三姐》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景美、歌美、人美的完美境界,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创作,乔羽同志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古装民歌影片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的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本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明白畅晓,朗朗上口。作曲家雷振邦在创作中深入生活,广泛搜集了广西壮族民歌曲调,又根据影片需要,提炼出其中的精华,创作出一首首与歌词,与人物身份、情感十分贴切的,富于地方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优美旋律,为影片中的音乐增添了光彩。本片的摄影郭镇铤和尹志,充分领会了导演为影片规定的,以情动人、情景交融的创作基调,精心选择每一个镜位,充分运用漓江的有利环境,通过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把“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婀娜多姿,鬼斧神工,秀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拍得美不胜收,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景色成为影片的一个有力的形象。 <p> 影片《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而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以得到观众认同这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人物的理想化色彩,不表现得太实,这是创作者在影片中匠心独运之处。 <br> 影片《刘三姐》这部佳作在当时无法超越具体时代的正统思想局限,因此造成作品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不够协调,影响了人物的丰满,但由于影片的故事太美、景色太美、人也太美,故而使观众忘记了影片的这一点微瑕,而溶化于那美人、美景、美乐之中…… <br> 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了。越看越有意思。 ok 刘三姐 <br> 壮族歌仙传说。相传于宜山、罗城、恭城、柳州、融水、容县、岑溪、贵县、桂平、扶绥、平南、梧州等地。还传到广东梅县、翁源、兴宁等地。各地传说刘三姐的生长年代、出生地及情节内容不尽一致。据宜山的资料,刘三姐从罗城搬到宜山下视村居住,砍柴为生,极善唱歌。有陶、李、罗几个秀才闻名前来对歌,不是三姐的对手。其兄端凳搁门而睡,阻止三姐出去对歌,三姐却半夜俟其兄睡熟,轻手轻脚溜出门。第二天其兄知道了,拿石头让三姐用手板煎软,言煎不软就不准出去。三姐把石头放在手心,下烧红火,把石头煎软了。三姐每天到山上攀葡萄藤与男歌手对歌,其兄气极,发誓要砍断葡萄藤跌死三姐。谁知藤砍断后,摇几摇又接上了。其兄用铜盆隔住断藤,使断藤接不起。三姐从悬崖掉进下枧河,葡萄藤随之落下围成一圆圈,托起三姐顺水飘流下柳州鲤鱼岩。据扶绥的资料,生得月貌花容的新安村姑娘刘三姐家穷,与哥哥种田打柴养活母亲。她每天歌不离口,开口成歌,远近男青年都来找她对歌,却唱不赢她。其兄恨她唱歌太多,经常责骂,刁难她。要她插完一大块田的秧,不给她空闲。她却插一蔸秧唱一句歌,歌声引来许多青年同她唱,替她插秧,很快插完。3月的一天,左江上来三只船,上乘桃、李、罗、石四位秀才,见了江边洗衣的刘三姐便唱盘歌,三姐信口答唱,反诘秀才,四位秀才翻遍船上歌书也答不上,三姐代答了,随口讥笑四位秀才。秀才服输,把两船歌书抛下左江。城里一豪绅托媒人携2l两黄金来求婚,其母与兄均答应了,就她本人不愿,指媒唱骂,羞走媒人。其兄再劝不依,恼了骗妹上山砍柴,冷不防将她推下悬崖,被藤萝托住在崖间,唱了3天3夜,其兄复来吓唬不服,挥刀劈断藤条,三姐坠落江中,随藤漂流,沿江歌唱,到邕宁杨美村才沉江而死。传说至今三姐落江处有一圆圆的石墓,从墓顶往上望,在悬崖绝壁问有一长长的滑痕对准石墓,滑痕两边有两丈余长的白壁和黑壁,宛如黑、白两条头巾,为三姐当年头巾变成。据贵县的资料,三妹行三,生于唐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7岁即好笔墨,聪明敏捷,为"女神童"。12岁后即善歌唱,17岁有邕州白鹤乡少年张伟望来访,乡里筑歌台于西山之侧,两人对歌3日,众人围观忘归。两人登山歌7日,化石成仙。 <br> 刘三姐,我小时候的偶象,能否上传更多的图象,让大家重温旧梦。 我喜欢欣赏《刘三姐》。可惜没有任何音像资料。请朋友提供一下。<br>联系地址:http://b237142.xici.net<br>谢谢朋友们!!! 我也想要啊!<br>有的到www.go-8.com说一声<br>谢了! 央视有一个在线影院,可以看<刘三姐>http://www.cctv.com/entertainment/onlinemovie/ 刘三姐,非姓刘,乃壮语"僚三姐"音,原意:我们的三姐<p>传说骑鱼升天,柳州鱼峰山即为其飞天处 2楼文章说:<p>“影片《刘三姐》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景美、歌美、人美的完美境界,这部影片的剧本由我国著名歌词作家乔羽创作,乔羽同志有着极其扎实、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为一部古装民歌影片创作剧本恰好是发挥他的才能的绝好机会。他为本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明白畅晓,朗朗上口。”<p>然而,网上其他文章里是这样说的:<p>黄永刹是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民间文艺家,被誉为“默默工作,只求贡献”的人。对《刘三姐》贡献仅是其中一项。<p>《刘三姐》原是广西著名民间传说,从50年代起,黄永刹便多次去“刘三姐的故乡”采风,并与同事合作于1959年搞出采调《刘三姐》。该剧在柳州演出成功后,相继去省城南宁和北京演出,引起极大轰动,以后又拍成电影《刘三姐》。该电影的演员、导演因之名满天下。从采调到电影虽然经过不少改编,但框架结构还是原来的,尤其是那些清新优美的歌词大体上都是采录来的民歌,然而作为原剧本创作者之一的黄永刹从未表过功劳,当《刘三姐》的著作权发生争执时,他也只是说,“只要承认是广西的、中国壮族的就得了!”除《刘三姐》外,黄水刹从壮语译出了12000多行的《嘹歌》,写出了《歌海漫记》等采风札记。<p>不知看了以上资料后,大家有什么感受,乔老爷本人又是如何感想? 影视剧剧本应该说清是原创还是改编,免得引来著作权纠纷。另外,影视剧总要有个剧本,而这个剧本与原著总是有出入的(说不定它是新编的,没参考原著)。剧本到了编剧和导演那里,还要继续被修改。这著作权确实容易起纠纷。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希望有刘三姐的MP3 黄婉秋是壮族的吗?不是吧~~~长得一点都不像 黄婉秋确实不是壮族人。<p>西部频道 http://202.108.249.200/west/pddt/6848.shtml<br>★黃婉秋<br> 人物簡介:黃婉秋是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 1943年生於廣東省梅縣。1956年,黃婉秋進入桂林市桂劇團"藝"字科班學藝。1961年,黃婉秋在電影《劉三姐》中扮演劉三姐,一舉成為中國知名演員。1965年,黃婉秋成為桂林市歌舞團演員,在文革期間被打成右派。1983年,黃婉秋得到平反,成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歌舞團演員,副團長。1991年,黃婉秋被任命為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長,劉三姐藝術團團長。2001年,黃婉秋與人合資建成劉三姐景觀園。自1961年黃婉秋扮演劉三姐之後,就與"劉三姐"結下了不解之緣,榮辱興衰都和劉三姐連在一起。<br> 節目簡介:黃婉秋在她17歲的時候因為扮演劉三姐一夜成名,成為全國觀眾甚至海外華人心目中的明星,自己的演藝事業也達到了頂峰,從此黃婉秋的名字和劉三姐緊緊的連在了一起。"劉三姐"這三個字既為黃婉秋帶來事業的輝煌,也使她在文革中蒙受不白之冤。然而今天的黃婉秋創建了劉三姐藝術團和劉三姐景觀園,仍然在做著與劉三姐有關的事情,在宣傳劉三姐的文化,廣西的文化。今天的劉三姐是否風采依舊呢?《西部情懷》與您一起關注黃婉秋。<p><br>http://movie.yuxi.gov.cn/xxxs_yx1.asp?id=20030408105942<br>《刘三姐》曾被称为是“风靡全港九,誉满东南亚”的影片。黄婉秋由于成功地扮演了刘三姐,因此,也名扬海外。她生于一九四二年,一直在广西桂林市长大。她自幼酷爱文艺,曾是桂林市红领巾小歌舞团的团员。一九五六年黄婉秋考进桂林市桂剧团当学员。一九六0年她被长影选中扮演刘三姐,这对学艺刚刚期满的黄婉秋来说,难处实在不小。经过导演苏里的耐心启发和摄制组同志们的热情帮助,使她增强了信心和勇气,终于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当时长影很想把她留在厂内从事电影表演艺术工作,后因桂林市缺少青年桂剧演员,使黄婉秋想从影的愿望没能实现。但她还是愉快地服从了组织的需要,此后,一直活跃在舞台上。在桂剧团她是主要演员,演出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现代戏。市歌舞团把她调去搞歌舞,使她的艺术才华又得到了新的施展天地。在歌舞团,她不但能跳民间舞、歌剧、桂剧和彩调戏。除十年浩劫外,她的艺术实践始终没有中断。<p>广西人物 http://www.lgoods.com/cngx/man/man.htm<br> 黄婉秋(1943~ )一级演员。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女主角饰演者。曾用名黄艺群。女。广东梅县人。1959年毕业于桂林市桂剧“艺字”科班。曾任广西歌舞团副团长,桂林市文化局副局长。是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西文联副主席。主演的故事片《刘三姐》获全国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演员第三名。主唱的《刘三姐新歌》、彩调剧《补锅》巳灌录发行。歌舞剧《刘三姐》、《电影精曲二十二首》、《民歌精曲二十首》盒带由香港灌录发行。 <br> 直到现在,广西恐怕还没有可以演刘三姐的电影演员。这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哀,壮族的悲哀。 我所看到的电影资料是这样的:<p> 电影《刘三姐》 根据壮族民间传说改编 <br> 导演 苏里 副导演 姜树森<br> 编剧 乔羽 作词 乔羽 作曲 雷振邦<br> 主演 黄婉秋--刘三姐 刘世龙--阿 牛 梁 音--刘 二 <br> 张巨光--老渔翁 张文君--舟 妹 张 宁--歌 迷<br> 夏宗学--莫怀仁 贺汝瑜--莫进财 马 ?--陶先生<br> 徐峻泰--李先生 李万成--罗先生<br> 独唱:<br> 傅锦华 李敏玲<br> 演奏、演唱:<br> 长影乐团<br> 摄影 郭镇铤 伊 志 <br> 美术 童景文 张起旺<br> 录音 康瑞新 韩维钧<br> 丫鬟--张丽贤、刘凤英 歌伴--卢丽明、阮蔚霞<br> 本片承蒙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文工团<br> 阳朔县文工团<br> 桂林市桂剧团 彩调团 歌舞团 文场剧团<br> 协助演出<br> 其它如故事情节、内容等略。单以上所列,似乎就与liu-dynasty有所不同。至于《刘三姐》的另一“生父”邓昌伶跟其他《刘三姐》的创作人员之间的恩怨,各位请看2002年9月20日《广西政法报》黄世钊的文章。点击“《刘三姐》”,搜索,很快的。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