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壮拳”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35_12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壮拳招式,摘自《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画册,张声震主编,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25页。<p>壮侗语言文化网>>>壮乡风情<br>壮拳 http://www.kam-tai.org/culture/zhuang/chuantonghuodong/zhuangquan.htm<br>[内容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画册第124页,图片应来自该画册第126-129页] 民族武术网>>>壮族武术 http://www.mzws.com/table/view/base/view.php?class_id=3&table_id=16&base_id=124<p>华夏文化>>>节日竞技场,体育与民俗的盛会 http://online.cri.com.cn/1015/2003-2-25/98@166560.htm (图文,广西)<p>僚人家园>>>ZT泰拳揭秘 http://www.pouchoong.com/cgi-bin/topic.cgi?forum=38&topic=88<br> 有意思,第一位拳师的衣服上印的好像是“田阳舞狮队”几个字,背景像是以前的田阳花园门口。 嘻,老沙在都安买的书这么快就用上了。呵呵。 看了带劲ye! 嘩!田陽舞獅隊,看過一次他們的表演,真了不起。貝儂們如有機會一定要看,絕對推薦。 <P>[转自]鹤亭·苍松网站</P><P>浅谈岑氏武技清末广西西林县那劳村,一门出三总督。其中岑毓英、岑春煊父子对中国近代的政治颇有影响,关于岑氏父子的事迹,在史料上都有较详细的记载。笔者现就鲜为人知的岑氏“摔搏”武技做些浅谈。
史料记载:岑秀歧摔搏靡不过人,喜任侠,周恤族党之贫者,邑人敬而惮之;岑苍松负文武才;岑毓英技尤绝人,兼资文武。
岑氏三代人都身怀武技,民间关于岑秀歧和岑毓英的江湖故事流传很多,且广。如:《岑秀歧摔蛮牛》、《岑秀歧救王老汉》、《岑秀歧寻尸》、《岑秀歧闹羊街赌场》、《岑秀歧洞坚战群匪》、《岑毓英智杀张天飞》、《岑毓英救刘姑娘》、《岑毓英斗黑虎帮》、《岑毓英捕杀叶翔》、《岑毓英救府差》、《西乡奇案》、《教堂魔影》、《窦府擒刺》、《省城看戏》……等,从这些故事情节,可以看到岑氏爷孙用得最多的武技就是“摔搏”。只要岑氏施展“摔搏”绝技,就会招招奏效,威力无穷,立于不败之地。难怪滇桂民间有人称岑氏武术绝技为“沾衣十八跌(摔)”。
岑氏“摔搏”源于何门何派,说法有三:有认为其源于少林擒拿手;有认为其出自宋朝武当丹士张三丰;还有一说,其来自松溪内家拳术(此种拳术在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所著《纪效新书》中有记载)。据说岑氏“摔搏”共有十八招,可以抵制各个角度进攻之敌,也可随机应变,择招从不同角度进摔敌人。“摔搏”十八招中“虎抱头”与松溪内家拳中的招式名称、动作一模一样;“青龙抱柱”与少林擒拿手中的招式很相似。这其实并不奇怪,武技经过广大群众的不断实践,武术家的细心雕琢和传承互补,内涵日益丰富,形式日趋完美,技艺日见精臻。岑氏“摔搏”经过三代人的传承,自然也会带上自身的技术风格及地域特点。如:“跛子脚”就是从桂西壮苗舞步中吸取的。岑秀歧传承的“摔搏”武技,的确有其独特之处,可谓武术奇葩。
武术首先用于原始部落之间的争斗,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地成了用于为阶级斗争和战争服务的工具。岑毓英12岁时已经“技尤绝人”,这为他后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他在社会的大风大浪中,把握住数次机会,在群雄会聚的西南“百蛮”之地脱颖而出。
岑毓英也曾想把这门武艺传给资质聪慧的三儿子岑春煊,然而孩童时的岑春煊对武术毫无兴趣,他说:“我要学制众之术,而不是制人之术。”他认为武术仅仅能制服少数几个人,这不是他的所想,他想要制服整个国家的人,小小年纪就有如此霸气,可见他所言“制众之术”实为“治国之术”。为官后的岑春煊整肃吏治,劾罢无数贪官;兴学建校,培育出无数人才,这就是岑春煊的“制众之术”。他也因此成为南方实力派人物,成为清末第一等督抚,当时广东流传有一首颂扬岑春煊的诗:</P><P align=left>
仇在寅僚德在民,阮林蒋后此名臣。
开藩粤东仅三月,咸道西陲第一人。
严饬吏员畴有是,只看文告已无伦。
使君安得今还我,著手浑生五岭春。
这首诗把岑和清代最有名的督抚阮元、林则徐、蒋益丰并称,足见他在人民心中的位置。在他被调任甘肃布政使时,广东商民闻讯,“不期而集者数千人,各负薪米油盐至藩署大堂,堵塞不听行。”这是岑春煊“制众之术”所产生的效果。由于岑春煊只学“制众之术”,对自家的“制人之术”不感兴趣,使岑氏武技失去了很好的继承人。
在我国历史上有两个用大刀出名的勇将。一个是三国时的关羽,他那把青龙偃月刀重八十一斤;一个是明朝第一大骁将刘綖,他用的镔铁刀重一百二十斤,被天下称为“刘大刀”。岑毓英虽然没有用大刀而出名,但他也有一把练功大刀,重达一百八十斤(据西林有关资料记载:1958年送交上级文物部门),比关羽青龙偃月刀重九十九斤,比“刘大刀”的镔铁刀重六十斤。此刀虽然十分沉重,岑毓英却能单手举舞,可见其臂力过人,非一般习武者所能及。
岑毓英生活的年代,是中国武器由大刀长矛向土枪洋枪洋炮过渡的时期,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武术的实用格斗性已不再象以前那样重要。晚年的岑毓英认为:“今边防日亟造就人才,枪炮尤为制胜之具”;“弓矢可废,专用枪炮”。正因为有了在战场上武术的威力远不及枪炮的认识,加上平日又忙于政治和军务,没有时间亲自教授儿子,已形成岑氏特点的“摔搏”武技就在他的手上失传。当然,虽已在岑氏家族中失传,但在桂西民间并未绝迹。岑毓英初任西乡团总和1858年募勇时,他曾亲任总教头训练兵丁,一些“摔搏”武技因此而流入民间。
笔者有幸看到懂几招的武术爱好者的表演,但由于精髓已失,他们演练的“摔搏”武技,并不象民间传说的那样“威力无穷”。经归纳整理,笔者认为岑氏“摔搏”武技有如下几个特点:
(1)避实击虚,突施爆发力,以搏斗并摔法为主。
(2)主动进攻,先发制人,或后发先至。
(3)在搏斗时不与对方纠缠扭抱,拼劲斗狠,而是迅速近身封住敌腿,以肩、肘、臀、胯、掌、膝为力点,运用反关节擒拿动作乘势转体勾绊掀,将敌人摔翻在地,是一种区别于蒙古跤法的“快摔”武技。
在浩瀚的中国武术星空中,岑氏“摔搏”武技就象一颗流星一样,在许多祝愿者都还没有来得及合掌许愿的时候,它已经划过天际,瞬息即逝。希望岑氏“摔搏”武技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得到有识之士参与开发和整理。</P> 我要学壮拳!哪里有学?知道的告诉我啊!我要去拜师啊 <P>重新链接旧帖“ZT泰拳揭秘”如下:</P>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40"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5&ID=2940</A> <BR>僚人家园>>>越僚史地>>>ZT泰拳揭秘</P> 壮拳要从娃娃抓起,要发扬光大。 <p>厉害</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8-3 21:57:39编辑过] <p>现在还有没有壮拳流传下来啊</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1-18 9:49:21编辑过] 记得龙州有一位老拳师会壮拳,不知道还在不在。 <P>既然:壮语和泰语有不少相同或相似的地方</P>
<P> 那么:古壮拳和泰拳 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呢???? </P>
<P> 我说的是:(古壮拳)~~~不是现在的 壮拳,因为现在的壮拳 以融合了其它拳种的一些特点! </P>
<P> 不知现在 去哪里能找到古壮拳?</P> <DIV class=quote align=center>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小骆</I>在2006-4-10 1:24:04的发言:</B><BR>
<P>会武功的壮族老人:给我们表演的时候不小心铆着个头。。哈!</P>
<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6-4/2006410118789421.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P>
<P><BR> </P></DIV><BR></DIV>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www.rauz.net/bbs/UploadFace/8607_20063312525553298.gif"></P>
<P align=center>这算不算壮拳?</P> <P>不知在哪里能看到 古壮拳?</P> <P>希望 古壮拳 的招式 ,能够以书籍或光盘的 方式 记录下来! </P> 古泰拳和现代泰拳不同,古泰拳就是《拳霸》里的,现代泰拳被西洋化了。古壮拳不清楚,只是听说瓦氏夫人把北派长拳熔进了壮拳里,改变了壮拳无大架的局面. <P>是啊!在《拳霸》中 ,的确有不少 古泰拳的招式,就不知 我们的古壮拳 有没有能流传到现在?? </P>
<P> 有谁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古壮拳?知道者 请在这个贴子里 留言,多谢!</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僚人哦</I>在2006-5-2 9:41:17的发言:</B><BR>
<P>是啊!在《拳霸》中 ,的确有不少 古泰拳的招式,就不知 我们的古壮拳 有没有能流传到现在?? </P>
<P>有谁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古壮拳?知道者 请在这个贴子里 留言,多谢!</P></DIV>
<P>以前去泰国,看见过泰拳。</P>
<P>回国后有一段时间没事就往老家跑,我们那里隔着挺远的地方,有一小片林子,有一天逛过去,无意中看见一个老人在指点两个年轻人练拳,就看了两个多小时,感觉怎么和泰拳这么相似,哪怕练习时也讲求凶狠、凌厉,且没有套路,完全着眼于苦练之后形成的条件反射在实战技术的组合运用,特别是强调腿、肘和膝三个部位的攻击。后面又跑去看了两天,老人也没干涉,任由我看,象是专门展示似地跳起拳舞,那模式简直和泰拳的拳舞是一样的——三根蜡烛,双手各一,头上还有。</P>
<P>第三天,就看出来了,区别在于泰拳起高腿,这种拳基本没有。</P>
<P>我猜,这是一种古壮拳,保留了宋明以前的壮拳特色。与后来的流传至今的壮拳套路相比,后者是前者衍生组合的结果,基于军旅操练的需要而产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