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nie1013 发表于 2004-2-9 19:18:00

为什么泰国南部的一些泰族人的语言中不含有送气清塞音?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28_16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我前几天看了一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梁敏研究员写的《侗台语族概论》一书,其中论述泰语支内部声母发音问题时,他提到泰国南部马来半岛上的董里(Trang)府的泰族人语言中没有送气清塞音。我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在那么靠南边的地方还有和北僚语相似的泰语言?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4-2-9 19:29:00

喔?真还有啊!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4-2-9 23:48:00

《民族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北京)“泰人”词条:“……泰人与中国傣族、壮族以及缅甸掸人、老挝寮人等同源。与中国古代百越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根据分布地区和方言,分为中部泰人、东北泰人、北部泰人和南部泰人4大支系。……南部泰人由当地泰人与孟人、马来人以及北部泰人、东北部泰人移民融合而成。……”<p>南部泰人的三个主要融合成分中,泰人与孟人的语言即泰语、孟-高棉语都有送气清塞音,而马来人的语言即马来语没有送气清塞音。我想,泰国南部Trang府的泰语方言没有送气清塞音应该是受了马来语的影响,那里的居民可能多数是马来人泰化的,马来人学送气音有难度,所以他们的泰语“夹马来”(类似“夹壮”)。

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10 11:13:00

方言的分布呈线状和网状两种基本形态,此外,也有“飞地”的存在。贵州的独山,有个地方,人们讲的话语,语音、语调跟广西武鸣双桥极为相似,甚至听不出有何差别。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方言的“飞地”现象。

红棉树 发表于 2004-2-10 15:39:00

我比较同意沙南曼森贝侬的看法。壮泰语支的北部组一般都分布在中部组、西南组的北面,但是也有例外,如泰国的“石家话”,也就是没有送气塞音声母的北部组语言。不过,我不知道泰南那些没有送气音的泰语是否石家话,如果不是,其情况与沙南贝侬所推算的应该是合理的。<p>确认泰南的无送气塞音声母的泰语方言是否属于老翁先生所说的“飞地”(即与北僚在发生学上关系更近),还是马来族“泰化”后在其方言中遗留下来的马来语音特征,应该从这个方言本身的基本词汇去鉴别。虽然南北僚基本词汇大都一致,但是也有来源不同的、自成体系的少数基本词汇。这些来源不同的基本词汇差异如下:<p> &nbsp; &nbsp; &nbsp; 南僚-泰老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北僚<br>天 &nbsp; &nbsp; &nbsp;fax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mbwn<br>上 &nbsp; &nbsp; &nbsp;nw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gwnz<br>下 &nbsp; &nbsp; &nbsp;dawj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laj<br>月亮 &nbsp; &nbsp;hai(该词古泰语同南僚) &nbsp; &nbsp;ndwen<br>疆域 &nbsp; &nbsp;mwengz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biengz<p>如果泰南的类似这些词汇是属于北僚范畴的,那么几乎可以肯定那是一片北僚语的“飞地”,但如果这些词汇是属于南僚-泰老的范畴,那么该方言极可能是马来人泰化的产物。

红棉树 发表于 2004-2-10 16:49:00

顺便提一提语言“飞地”的看法。如果老翁先生说的贵州独山那个地方人们讲的话语、语音、语调跟广西武鸣双桥真的极为相似,甚至听不出有何差别,那我觉得用语言“飞地”来说明,还不如说那是古代武鸣壮人的移民的直系后裔、形成了一个武鸣壮话的“方言岛”,而不可能是在贵州自己形成这样一个与武鸣话及其近似的僚语方言。<p>集体移民一般都会保留自己的方言,如德保壮人在清朝时期曾经发生过向云南、越北以及百色地区北部的移民潮,留下了许多操南僚语德保话的方言岛。如云南富宁县的者桑乡、广西田林县靠近贵州的板桃乡,以及遍布广西那坡县的零零星星的“侬府”村。这些地方虽然与德保隔着山山水水和其他僚语方言人群,但是至今仍然保留着天保话(德保话)的母语,声韵调以及词汇等极少发生变化,连现代的德保人去听一般也听不出与自己的母语有什么差别来。

壮族万岁 发表于 2004-2-10 17:06:00

越北地区,也有许多龙州人的方言岛。

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4-2-11 01:58:00

好久没有摸语言学的东西了,已分辨不清我所讲的“飞地”与方言岛在语言关系、方言差异和方言规模上有什么区别。<p>老翁认为,毫不相关的语言,有时也会有相同或相近的语音。例如壮语就有个别辅音跟英语相似。通过语音仪分析,壮语的 b,d,g 等辅音在发音时气流先往口腔里移动,然后再送出。据说,这种奇特的发音方法跟非洲丛林里的某个群体发音方法相似。<p>另外,只要文化之间存在交流,两种语言之间就必然存在不同形式的“交换”。这跟商品交换的必然性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商品交换表现为等价交换,而语言之间的“交换”,则是弱者与强者不平等的“交换”:弱者从强者那里得到的多,因而丢失的也多。强者在“交换”过程中几乎没得没失,因为弱者丢失的那部分并没有被强者当作宝贝拿去。<p>-----老翁捂嘴自笑的新理论,仅供参考,不必较真。

浪人 发表于 2004-2-11 16:51:00

给“壮族万岁”贝侬<p>浪人小时候,曾在龙州一个叫“罗回”(近水口)的地方生活小段时间,那时候完全不懂任何汉话,平时买东西只能用靖西话说,但好象还没有遇到过听不懂的情况!<br>呵呵……

Is-peiq 发表于 2004-2-11 17:10:00

[这个贴子最后由香港來的沛在 2004/02/11 05:12pm 编辑]<br><br>「飛地」概念在語言學上是指,如果一項語言學特徵在兩處或以上不連接的地方存在,而中間夾有一大片相反特徵的地區,那麼處於弱勢及作零散分佈的特徵應為母體,而強勢且成片狀分佈的是後來的變體。<p>例如,如果在某一語言的廣泛地區,某個詞彙(或一組詞彙)絕大多數方言都沒有入聲,只有極東及極西兩小片有入聲,那麼這詞彙(或一組詞彙)的母體(或原型)應是有入聲的。<p>當然,對於一些極容易變化的特徵,如聲調,這飛地的概念是不適用的。也不可用在太廣泛籠統的特徵上,例如概論語言的送氣或不送氣。我所見主要是用在個別詞彙的語音特徵上,如「手」的說法是/m/聲母還是/f/聲母為原型,就可以使用。「飛地」在多數場合也不可以孤用。一般要幾項特徵出現重覆的飛地現象才可下結論。

使君子 发表于 2010-7-24 20:12:00

马拉话好像有ptk吧?比如星加坡的另一个称呼“淡马锡”(Temasek)

黄胜祥 发表于 2010-7-24 20:57:00

泰语的送气音实在太普遍了,几乎每一句话都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泰国南部的一些泰族人的语言中不含有送气清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