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北僚平果嘹歌伴唱《月亮》(广西平果哈嘹乐队原创作品)
<p><font size="4">http://www.rauz.net.cn/bbs/EC_Music/Uploadfile/7474_20065139133127319.mp3</font></p><p><font size="4">《月亮》</font></p><p><font size="4">作词: 莫掩策 作曲: 莫掩策 后期混缩: 黄莫魂 </font></p><p><font size="4">编曲: 哈嘹乐队 演唱: 赵羽、黄玉红、黄晓琼 <br/><hr/><strong>歌词:</strong></font></p><hr/><strong>歌词:</strong><p></p><p><font size="4">想你好整夜, <br/>想到月亮都沉默了, <br/>我满身满头是露水, <br/>晶莹着你温柔的脸庞。 <br/>望着那座山头, <br/>仿佛看见你悠悠飞舞, <br/>心向远方随你飘飞, <br/>凉凉风吹我依然陶醉。 <br/>想你的夜像月亮那么美, <br/>身边小河淌水, <br/>流波潺潺笑容微微, <br/>你那么美像月亮那么美, <br/>时而圆时而缺, <br/>我也永远向你追随。 <br/>我愿意拥有这样每个想你的夜, <br/>想你起舞飘飞, <br/>想你像月亮优柔的美, <br/>就算我不再入睡。 <br/>你那么美。 </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女声嘹歌:(译为中文) <br/>三月松树发新枝 <br/>哥妹结伴赶歌圩 <br/>山歌越唱心越甜 <br/>木棉树下俩相依。 </font></p><p><font size="4"> </font><font size="4">以上文字从“中国原创音乐基地”复制而来,首先上传者觉得这首歌很美,但从上传者对黄玉红、黄晓琼两人伴唱(女声)的这首“那海调”嘹歌佳品的调查了解看,觉得以上汉语译法没有标出是直译还是意译,译文虽然押上了汉韵并有了汉译七言四句诗的美感,但前后句颠倒,连平果本地人听出来并对上号的都不多。以下标准壮语歌词经上传者与广西平果县黄国观歌师求证后记录,并经红棉树贝侬对标准壮语语法语调进行修正,汉壮语歌词对照如下:<br/>木棉树下两相依,Daengzlaj goek goleux(goreux),<br/>心话不吐心不甘。Gangj mbouj leux mbouj ce.<br/>青松树下表心意,Daengzlaj goek goge,<br/>我心不愿再别离。Mbouj ce mwngz youxnoix. <br/></font></p><p><font size="4">直译:在木棉树下,讲不完不舍。在青松树下,不舍朋友你。</font></p><p><font size="4"> 对比起来,汉语歌词大相径庭。上传者还了解到,这种情况并不是偶然的,就在平果嘹歌上北京演出时,都还有把首句都唱成Daengzlaj goek goleux(goreux),“后面不理它”的情况出现,有说“反正别人都听不懂”,这难道是真正宣传弘扬民族音乐的态度吗?这种情况的存在把一些人“利用”民族文化艺术精华的思想表露无遗,他们不知道在“壮族在线”已经有一批“较真者”——并将有越来越多的“较真者”在审视着他们。请抱有“反正别人都听不懂”或类似态度者自重自省!</font></p><br/> <P>大家评评看,如果把<FONT size=4>黄玉红、黄晓琼两人伴唱(女声)的这首“那海调”嘹歌从《月亮》中删除,《月亮》还好听么?</FONT></P><P><FONT size=4>这首歌的成功之处是壮语伴唱和汉语演唱结合得非常好。</FONT></P>
<P><FONT size=4>所以,抱着“反正别人都听不懂”的态度对待,似乎不妥哦。</FONT></P> 楼主“较真”的态度是我们论坛一直提倡的。把壮语诗歌随便通过意译的方式转化为和原意相差很远的汉语诗歌,那是为了追求“美感”而违背了翻译方法上首先要达到的“信”这个原则,原因正如楼主提出的翻译者抱有“反正别人都听不懂”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也间接反映出了因为壮语书面语不普及于壮区而导致的壮人对自己母语文学的不尊重态度。壮语诗歌只有用原文来记录,并配以直译手法来翻译为其他语言介绍给他族,才可以达到“信”,也只有在“信”的基础上才能够陈铺壮族人真正的审美情绪和人生观,那样才是真正的美。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红棉树</I>在2006-5-13 11:20:03的发言:</B><BR>楼主“较真”的态度是我们论坛一直提倡的。把壮语诗歌随便通过意译的方式转化为和原意相差很远的汉语诗歌,那是为了追求“美感”而违背了翻译方法上首先要达到的“信”这个原则,原因正如楼主提出的翻译者抱有“反正别人都听不懂”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也间接反映出了因为壮语书面语不普及于壮区而导致的壮人对自己母语文学的不尊重态度。壮语诗歌只有用原文来记录,并配以直译手法来翻译为其他语言介绍给他族,才可以达到“信”,也只有在“信”的基础上才能够陈铺壮族人真正的审美情绪和人生观,那样才是真正的美。</DIV>
<P> “ 信”是一个民族自信和受人尊重的前提!</P> 对直译应该来说只能局限于意译,也许是译者对壮语音调的不熟而造成的,应该不是反正别人听不懂的心态,问题分析要一分为二.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文者</I>在2006-5-13 11:57:45的发言:</B><BR>对直译应该来说只能局限于意译,也许是译者对壮语音调的不熟而造成的,应该不是反正别人听不懂的心态,问题分析要一分为二.</DIV>
<P> "反正别人听不懂"不是指这首歌,是指某些人对待嘹歌演唱的态度,可能鄙人上文写不清楚,特此声明!</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文者</I>在2006-5-13 11:57:45的发言:</B><br>对<FONT color=#ee3d11>直译应该来说只能局限于意译</FONT>,也许是译者对<FONT color=#1111ee>壮语音调</FONT>的不熟而造成的,应该不是反正别人听不懂的心态,问题分析要一分为二.</DIV>
<P> 红字部分可能是该楼贝侬没有完全理解意译和直译的概念区别。<br>
<P> 蓝字部分——不是音调问题,是态度问题!</P>
<P> 一些人“反正别人听不懂”的态度不是本人乱臆想出来的,而是经过调查确有人这样认为,并且这些人的这种态度已经有歌师提出抗议,但后果可想而知,因为抱这种态度的人并不是一般百姓!</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5-13 20:50:41编辑过] 好听呢!虽然我听不懂! 如果把<FONT size=4>黄玉红、黄晓琼两人伴唱(女声)的这首“那海调”嘹歌从《月亮》中删除,这首歌就没有什么特色了。</FONT> <P>全部用壮语来应该很好听吧!....................</P> <P>好听!!确实好听。。。</P> <p>不错哦,加油!</p> 很好听!很新颖,很有创意!! 个人认为,主唱这种演唱风格唱这首歌曲并不算好,或者说还不能表达好这首歌。本人注意听了,感觉这首歌曲中有很多应该用倾诉的歌声来演绎,主唱却用了吼叫,这很不好,当然这要有对歌曲很透的理解才行,可能需要深一点的音乐造诣,这种能力不是多唱就能有的,还有主唱的普通话不算准,在成为公众人物之前是可以理解的,但成了公众人物后,可能要注意加强练习才行,得对听众负责。我话是直了点,可能会让哈嘹的Fans不高兴,但我有这感觉还是要说的! 这首歌如果给唱《思念歌》的演唱者演绎肯定更有味道! <p>有动力火车的味道。支持我们平果的原唱!</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JW</i>在2006-5-22 22:40:00的发言:</b><br/><p>全部用壮语来应该很好听吧!....................</p><br/></div><p>我也觉得应该很好听.</p> 贝侬,蒙枚本事就全部用壮话来叫盘....... <p>我也是个热衷于壮歌创作的歌手,我还在起步的启蒙阶段,我喜欢这个乐队!喜欢木棉树版主!还是《故乡》,《山中画眉》好听!</p>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000000">后炮贝侬</font>好久没有新作了。</strong>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