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14:16:00

山谷家乡的新农村建设

<H3 align=center><STRONG><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009900><STRONG>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STRONG></FONT></STRONG></H3>
<H3 align=center><STRONG><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009900><STRONG>桑园边上起洋楼——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迹</STRONG></FONT></STRONG></H3>
<P align=center> </P>
<P><BR><FONT size=4>图为土桥村的横山屯(山谷家就在该屯)一瞥。摄影:黄尚彪 </FONT></P>

<P><BR></P>
<P><FONT size=4>图为横山屯村民正在桑园地里劳动。摄影:黄尚彪</FONT></P>
<P><FONT size=4>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离宜州市区20公里的石别镇土桥村,看见一幢幢楼房拔地而起,村边连片的桑园郁郁葱葱。 </FONT></P>
<P><FONT face=幼圆 size=4>    被桑园和甘蔗地包围的土桥村,共有8个自然屯,580多户2370多人,耕地面积5900多亩。近年来,土桥村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以桑蚕、甘蔗种植为主。2005年,全村共种桑园1800亩,生产鲜茧790多吨,产值880万元。甘蔗种植面积2380多亩,产值360万元。仅有128户农家、500多人口的土桥村横山屯,2005年靠种桑养蚕全屯人均纯收入3076元,加上甘蔗、水果等项收入,去年横山屯人均纯收入达5945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屯。村民黄瑞光形象地比喻说: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我们这里的农民和城里的干部一样,种桑养蚕,就等于月月有 “工资”领,种植甘蔗,等于到年底干部领“奖金”,差别不了多少。” </FONT></P>
<P><FONT size=4> 现在土桥村的横山屯,连幼小的蚕苗也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平房。今年38岁的村民梁广红,全家4口人,种植甘蔗9亩,桑园8亩,去年甘蔗和桑蚕收入达52000元,新建蚕房2间110㎡后,接着又投入22000元,建了一幢2层高、面积150㎡的楼房。梁广红说: </FONT></P>
<P><FONT face=幼圆 size=4>    “种植桑园、甘蔗和林果,不仅增加收入,改变了生态环境,也绿化了我们的家园。”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STRONG> 随行采访的石别镇镇长韦仕业说: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土桥村发展桑蚕和甘蔗种植,使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去年人均纯收入达三千九百八十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多元。有了钱以后,他们对村容村貌进行全面的规划。现在村委的庭院实现了绿化、美化、硬化和净化。88%的农户住上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有农户都进行了电网改造。还投资80万元修建了高甫、横山等自然屯2条3公里长的水泥路、5个篮球场、3间文化室,又投入80万元建好了土桥饮水工程,有400多户群众、1700多人受益,有效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富裕起来的土桥村,大力推进继承民主政治建设,实行村民自治,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他们成立了1个调解委员会、8个治安联防队,维护本村的治安秩序,组建了5个篮球队,逢年过节都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娱活动。村边一位村民说: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通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现在我们这里赌博、打架斗殴的事少了,搞封建迷信的也没有了”。 </FONT>
<P><FONT face=幼圆 size=4>    如今的土桥村,道路宽敞,村容整洁,民风朴实。村委会副主任李景弘说: </FONT>
<P><FONT face=幼圆><FONT size=4>    “我们土桥村近20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自恢复高考以后,有将近60人考上大学。” <B> </B></FONT></FONT></P>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14:17:00

<H1>宜州市<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石别</B>镇土桥村移风易俗 构建文明富裕村</H1>

<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P 2em" align=center><a href="http://www.newgx.com.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a href="http://www.gxnews.com.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a href="http://www.gxnews.com.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ff0000><a href="http://www.gxnews.com.cn/" target="_blank" ><FONT color=red>广西新闻网</FONT></A></FONT></A></FONT></A></FONT></A>-南国早报记者 王克础 </P>
<P 2em">风光优美、环境整洁、路网畅通。一幢幢独具风情的楼房,依山而居,错落有致;一派和谐的田园风光,湖畔洋楼,桃花桑树。这就是宜州市<B black; BACKGROUND-COLOR: #ffff66">石别</B>镇土桥村。走进土桥村,宽敞洁净的水泥路、小花园式的楼房立刻让人眼前一亮。</P>
<P 2em"><STRONG>喜事新办 主任嫁女不收彩礼</STRONG></P>
<P 2em">曾任村委主任、现任<B bl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横山</B>屯党组长的韦显辉告诉记者,在1980年以前,一提起土桥村,人们总会把它跟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P>
<P 2em">那时候,村里人深受婚丧陋习之苦。以前,办一件喜事,一般都要花费3000元以上,差不多相当于当时一个家庭一年的纯收入。</P>
<P 2em">韦显辉说,当时,村干部意识到,要改变土桥村的面貌,必须从提高村民的素质入手,破除陈规陋习,把村民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探路子、赚票子”上来。</P>
<P 2em">韦显辉从自己做起。前几年,他女儿出嫁,他不摆酒,不请客,不收彩礼,不送嫁妆,一家几口坐在一起吃一顿饭后,就将女儿送出门了。当初,女儿还觉得颇委屈;如今,她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在父亲的带领下,她一家人脱贫致富,耗资18万多元,盖起了一栋3层高的漂亮楼房。</P>
<P 2em"><STRONG>丧事从俭 老人过世遗体火化</STRONG></P>
<P 2em">过去,村民们不但是办喜事讲排场,连办白事也大操大办。办一件丧事,也要花费两三千元,摆上几十桌,子孙们披麻戴孝,折腾两三天……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给村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大量兴建坟墓,既浪费了土地又增加农民的负担,而且还产生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P>
<P 2em">如今,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许多村民崇尚节俭,老人去世不再土葬,改为火化。几年来,村里共有3户人家以火化的方式为老人送终。</P>
<P 2em">一位村民说:“前两年,我父亲因病去世,家人要求请两套班子人来吹打,把丧事办得体体面面。但我认为,尽孝应在老人生前,死后花再多的钱,老人也享受不到。最后,我们不请吹打,遗体火化。这一来,不但省钱,而且原来要折腾两三天的,现在一天就可以办完。”</P>
<P 2em">另一名村民则说,以前,村里人有病不是去医院,而是请巫婆做“法事”。现在,村里再也没有人做这种蠢事了。</P>
<P 2em"><STRONG>村规民约 赌博者将被“请”出村子</STRONG></P>
<P 2em">破除了陈规陋习,少了封建迷信,村子里多了各种文体活动、普法培训班,让村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在普法教育开展的同时,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成立了“青年突击队”。</P>
<P 2em">村规民约规定,参与赌博者将被“请”出村子,最少要搬到村外500米以外居住。<B black; BACKGROUND-COLOR: #99ff99">横山</B>屯屯长黄瑞光告诉记者,这一条规定很有震慑力。多年来,村里从来没有出现过赌博现象。时下,有的乡村“六合彩”赌博泛滥成灾,但他们村里无一人参与“六合彩”赌博。</P>
<P 2em"><STRONG>养蚕致富 蚕茧“垒”起栋栋新楼</STRONG></P>
<P 2em">在土桥村,村前村后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桑树。走进农户家,记者看到农民们都在忙着喂蚕。</P>
<P 2em">去年,全村鲜茧产量384吨,产值达768万元,加上其他种植收入,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498元,88%的农户都盖上了新楼房。</P>
<P 2em">一幢幢漂亮的楼房,全是村民靠养蚕致富建起来的,两条长3公里的村级硬化水泥路也是靠蚕丝“铺”出来的。村路宽4米,水泥路面厚20厘米,共投入了80多万元资金。</P>
<P 2em">沿着村路一路走进去,只见路旁的山坡上种满了桃树。去年,为美化村景,村里组织的“青年突击队”发动全村男女老少,花了几个月时间,种上300多亩桃树。陪同记者采访的镇干部李泽松说:“如果你明年这个时候再来,眼前将是一片桃花盛开的景象。”</P></TD></TR></TABLE></P>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14:18:00

<IMG src="http://image.gxnews.com.cn/uploadpic/2006/04/26/c6c06d23fbd9b8cdf5192b60dbcdae7b.jpg" border=0>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14:27:00

村名<BR>  <BR>    河池市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BR>  <BR>    总户数<BR>  <BR>    618<BR>  <BR>    总人口<BR>  <BR>    2320<BR>  <BR>    党员人数<BR>  <BR>    36<BR>  <BR>    <FONT color=#1111ee>各民族人口比例<BR>  <BR>    1∶2∶3(汉、瑶、壮)<BR>  <BR></FONT>    自然地理特征<BR>  <BR>    山区丘陵地貌<BR>  <BR>    主要产业及其<BR>  <BR>    规模、产值、纯利润<BR>  <BR>    糖蔗、蚕茧、粮食<BR>  <BR>    2005年人均纯收入<BR>  <BR>    4459元<BR>  <BR>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BR>  <BR>    情况简介<BR>  <BR>    该村人均耕地面积5.2亩,人均林地面积1亩,位于宜州至忻城县二级公路旁。2005年糖蔗产量3125吨,鲜茧产量138.5吨,粮食产量160吨,农业总产值35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59元,各种设施较齐全,群众生活较富裕,砖混结构楼房普及率达98%,建有文化室、篮球场、戏台、卫生室等服务设施,村民出门走的是水泥路,座的是面包车。村风文明纯朴,群众自学破除陈规陋习,破除封建迷信,树立文明新风,倡导尊老爱幼,邻居和睦的健康文明科学生活方式。村容整洁卫生,楼房布局合理有特色,山水风光优美,环境宜人,村民管理民主,制定有村规民约,组织健全,班子团结,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强。

gs560 发表于 2006-5-1 22:02:00

楼主该不会是用来宣传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吧我的家乡我离开了十几年,回去还是一个样,一点都没变,听说我们乡那里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那可是县长大人去北京学习回来了亲自点名修建的哦,想来那个示范村的村民可真幸福哦,想想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破落的多,要不然怎会个个都跑进城来呢在农村多好,不用挤车,不用挤单元房。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22:44:00

<P>呵呵!</P>
<P>5楼的贝侬可能不了解我们村吧!</P>
<P>我们横山屯的村民勤劳是实实在在的!</P>
<P>我还读小学的时候,</P>
<P>就知道有本村的村民的勤劳:</P>
<P>夫妇俩晚上剁猪菜,累了就直接靠着墙边睡觉,天亮又继续劳动!</P>
<P>我上初中的时候,知道有两夫妇凌晨4点就起床去砍甘蔗!</P>
<P>我上高中的时候,连续三年的除夕夜都在野外听鞭炮声,因为我去参加和村民们一起装甘蔗车.</P>
<P>我上大学工作以后,就知道我的工资远远不如村民们养蚕的收入高!</P>
<P>特别我刚刚工作时候,远远不如我家请的短工的收入,每天20元,还管吃管住!而我的工资才450,还没吃没住!</P>
<P>我们横山的村民白天几乎都劳动,白天村里人很少.去年自治区党委书记曹去我们村参观,来欢迎的大部分村民不是本村,因为本村的都在地里劳动,来不及组织啦!</P>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22:46:00

<P>我今天上网查找了广西新农村建设的资料,发现像本村人均年收入超4000元的也没有几个村!</P>
<P>而年人均收入1500----2500的却很多,这样怎么建设新农村的???</P>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1 22:48: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gs560</I>在2006-5-1 22:02:53的发言:</B><BR>   楼主该不会是用来宣传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吧我的家乡我离开了十几年,回去还是一个样,一点都没变,听说我们乡那里有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那可是县长大人去北京学习回来了亲自点名修建的哦,想来那个示范村的村民可真幸福哦,想想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是破落的多,要不然怎会个个都跑进城来呢在农村多好,不用挤车,不用挤单元房。</DIV>
<P>在我们附近也有几个以前上级搞的"小康示范村",但是很假!不实在,赌博成风!呵呵!</P>

浪人 发表于 2006-5-3 16:42:00

<STRONG>横山地保原来不是白做的,呵呵!</STRONG>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3 17:11: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浪人</I>在2006-5-3 16:42:03的发言:</B><BR><STRONG>横山地保原来不是白做的,呵呵!</STRONG></DIV>
<P>哈哈!
<P>我现在不是我们村的农民了!
<P>可惜啊!
<P>所以挂一个虚衔!</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6-5-3 17:50:00

  在中国,像<FONT color=#009900><FONT size=5>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FONT></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 size=3>还是不多,如果多了中央就不发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FONT>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3 23:1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土著虎尾</I>在2006-5-3 17:50:00的发言:</B><BR>  在中国,像<FONT color=#009900><FONT size=5>宜州市石别镇土桥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FONT></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 size=3>还是不多,如果多了中央就不发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了。</FONT></DIV>
<P>你去过我们横山吗?</P>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6-5-4 15:17:00

上世纪80年代我在宜山呆过两年,但没去过横山.我坚信:当今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FONT color=#009900 size=5>社会主义新农村</FONT><FONT face=黑体 color=#000000 size=3>还是不多.</FONT>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5-5 13:23:00

<P>呵呵!</P>
<P>我也坚信。相比之下,横山绝对是比不上其他地方的!</P>

红河枫 发表于 2010-10-10 11:23:00

<p>四年过去了!现在的横山该大康了吧?</p><p>也好久没见散人了变飞人了吧?</p>

山魂 发表于 2010-10-11 13:45:00

什么好经到中国好像都容易被念歪了。现在“新农村建设”已常被地方用来作为提升GDP,剥夺农民土地,把宝贵的耕地变成房地产用地的名目。只要有利在其中,他们什么断子绝孙、丧尽天良的事情都能干得出来。以后如果还有人记录这些历史的时候,一定十分地震惊和感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谷家乡的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