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iz 发表于 2006-4-29 15:09:00

反映僚族的影视《朝霞》《我的族人》

<P  align=center><FONT size=3><FONT face=宋体><B>文艺扶贫“朝霞工程”再出硕果 </B><o:p></o:p></FONT></FONT></P>
<P  align=center><B><FONT face=宋体 size=3>电影《朝霞》首映</FONT><FONT face=宋体 size=3> <BR ><BR ></FONT></B><o:p></o:p></P>
<P><FONT face=宋体>新华网 周玮<o:p></o:p></FONT></P>
<P><o:p><FONT face=宋体 size=3> </FONT></o:p></P>
<P ><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 反映布依族少年成长的电影《朝霞》15日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首映,文艺扶贫“朝霞工程”再出硕果。 <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 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和北京和融文化发展中心出品的这部电影,取材于贵州山区布依族的真实故事。影片描述了一个有舞蹈天赋的布依族少年阿桐,为了学习继承本民族舞蹈刻苦学习的经历。在“朝霞工程”的扶助下,阿桐最终走进了舞蹈学院……片中小演员都是在当地小学挑选,他们的表演质朴而纯真。黔西南的如画风光,少数民族的风俗趣闻,影片主人公的善良与自强,使观众深受感动。 <o:p></o:p></FONT></P>
<P ><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 为培养21世纪民族文艺人才,尤其是扶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文艺新苗,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等单位于2000年策划实施了“朝霞工程”,资助贫困民族地区品学兼优而又有艺术天赋的青少年文艺人才。影片《朝霞》即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朝霞工程”在全国文艺扶贫中所取得的成就。 <o:p></o:p></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size=3>  </FONT> 据悉,在大学生电影节期间举行了首映式后,由女导演李萍萍执导的这部影片即将在全国上映。</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o:p>
<P >向巴西人民介绍壮族民俗文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巴西拍摄壮族题材电视片杀青<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6-4-19<o:p></o:p></FONT></P>
<P >新闻来源:南宁日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作者:莫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责任编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严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昨日,中国广西民俗文化交流计划第一次工作会议暨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讨论会在南宁举行。记者了解到,由巴西《资源》杂志社和巴西国家电视台联合拍摄,以广西籍作家罗小莹撰写的民俗题材散文集为素材电视专题片《我的族人》经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个月的努力,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拍摄制作,并将在巴西播出。会上不仅播放了《我的族人》电视片段,来自各地的民俗学家还对壮族文化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度讨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电视片《我的族人》源于巴西出版的首部中国图书《生命如河流过森林》,该书是深圳《鹏程》杂志资深编辑记者、广西籍作家罗小莹撰写的民俗题材散文集,其主旨是通过一种“没有演员”的现代纪实手法,以罗小莹探访家乡及其对壮乡的思考为主线,介绍壮人的繁衍生息、文化传承、耕作习俗,以及现代文明对传统的影响等,向人们传递一个壮人的概念,并作为背景配合《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在巴西的出版。<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罗小莹激动地表示,巴西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OA</FONT>公司、国家电视台等单位决定出版《生命如河流过森林》和拍摄播出《我的族人》电视片,不仅是对她多年致力于传播壮族文化努力的肯定,也是对中国<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00</FONT>年文明,特别是对壮族传统文化的好奇和敬仰。“能把我们壮族的民俗与文化传播到大洋彼岸是我的荣幸,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广西是我的出生地和哺育我成长的地方,这里烙下了我最初和最重要的人生印记,壮人善唱,一生以歌传情达意,歌是他们流动的思想和意志,是他们生存的精神图腾,这里的每一片绿叶都依附着歌的灵魂,每一块石头都是千年凝固的音符。我希望通过《生命如河流过森林》把自己家乡的感受和美好记忆让更多的人分享。”<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罗小莹还告诉记者,在电视片的拍摄中,她不仅重温了童年时代生活的环境,也感受了自己族人征服自然和为保留与传承民族传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广西是我的故乡,在这里,我看到经济的迅猛发展,一个民俗生态旅游的发展计划正在启动,人们开始拯救濒临消失的传统,注意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保护,开始关注和谐与发展。在我心目中壮族是美丽的,不仅有好山好水,也有动人的歌声、神奇的壮锦、漂亮的服饰和勇敢智慧的人们。”<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据了解,电视片《我的族人》共<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集,每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0</FONT>分钟,通过对壮族的生存环境、宗教文化、山歌风俗、节日庆典、壮锦、绣球和民族服饰等表现这个民族及其文化底蕴,让人们对壮族有一个客观和深入的了解,以此达到弘扬民族精神和传播壮族文化的目的。一位民俗学家表示,通过电视片《我的族人》在巴西的播放,向巴西人民介绍我们壮族的民俗文化,这不仅是作家本人的骄傲,也是广西和壮族的骄傲。<o:p></o:p></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莫俊<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文<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图<o:p></o:p></P>
<P></o:p> </P>
<P></P>
<P>靖西县人民政府罗荣剑县长(右)向《我的族人》作者介绍靖西壮族民俗风情; </P>
<P></P>
<P>摄制组专心摄录壮族民俗表演。 <BR></P>

vaiz 发表于 2006-4-29 15:20:00

<P>支持!!!!!!!!!!</P>

vaiz 发表于 2006-4-29 15:31:00

<P>http://www.gxwenlian.com/yc/20060419_112314_70552.jpg</P>
<P>罗小莹在接受记者的采访</P>

黄连山 发表于 2006-4-29 16:42:00

<P></P>
<P>这是在靖西旧州召开的有关该电视片的座谈会。</P>
<P>不过横幅上的标准壮文好像书写错误了,图片上gyoengqvunz ranz dou中的dou应该是gou的笔误。壮文书写屡屡出错,反映出精通壮文的人是多么的匮乏。<BR></P>

黄连山 发表于 2006-4-29 16:47:00

另外,除了gyoengqvunz ranz dou之外,其余的全是西南官话借词,而且词序也不符合壮语言自身特点,鄙视这种滥用借词的方式。

wenliqan 发表于 2006-4-29 21:18:00

<P>不过横幅上的标准壮文好像书写错误了,图片上gyoengqvunz ranz dou中的应该是的笔误。壮文书写屡屡出错,反映出精通壮文的人是多么的匮乏。<BR>    当然会壮文是非常少的,何况精通。</P>
<P>   在表示比较亲腻的说法时,有的地方会以dou来代替gou。</P>

黄连山 发表于 2006-4-30 08:47: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wenliqan</I>在2006-4-29 21:18:05的发言:</B><BR>
<P>    当然会壮文是非常少的,何况精通。</P>
<P>   在表示比较亲腻的说法时,有的地方会以dou来代替gou。</P></DIV>
<P>原来如此,又长见识了,谢谢wenliqan贝侬。
<P>德保西北部的北僚语好像没有dou一说。</P>

度莫 发表于 2006-4-30 09:35:00

<STRONG>不知道从外人的眼光看。壮族文化会是什么样子!俺们可能没有眼福吧。</STRONG>

vaiz 发表于 2006-4-30 11:02:00

<P>不知道能不能从BT上下下来</P>

卜丁 发表于 2006-4-30 12:32:00

<P>gyoengqvunz ranz dou 并没有错的,dou 就是"咱们"的意思,当然,南壮语中没有这个说法的.</P>

vaiz 发表于 2006-5-1 19:11:00

北部方言第一人称大多数有包括式raeuz (咱们)和排除式dou (我们)之分。第三人称用de 。南部方言第一人称大多数用laeuz,一般没有包括式和排除式的分别。第三人称有用 minz(他)的,也有用 de的。(《现代壮语Vahcuengh Ciuqneix 》)

红河枫 发表于 2006-5-26 22:4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黄连山</I>在2006-4-29 16:47:54的发言:</B><BR>另外,除了gyoengqvunz ranz dou之外,其余的全是西南官话借词,而且词序也不符合壮语言自身特点,鄙视这种滥用借词的方式。</DIV>
<P>l老是鄙视有什么用!如何去推广壮文才是大事!</P>

datou200 发表于 2006-6-11 04:11:00

是啊,我的家乡是有说DOU的,马山县,呵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反映僚族的影视《朝霞》《我的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