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嚣 发表于 2006-4-27 15:17:00

ZT新华网:以山歌为“资本” 刘三姐传人闯市场变身老板

“山歌以前是壮族青年用来传情示爱的方式,如今却成了我开公司闯荡市场的‘资本’。”广西最年轻的四星级山歌王潘红梅说道。
<P>    潘红梅是刘三姐的故乡广西宜州市人,今年三十五岁。这位漂亮的壮族女歌王,二十九岁便勇摘广西四星级“歌王”称号,被誉为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人。
<P>    “我大学毕业后当过老
<TABLE cellPadding=3 align=left border=0>

<TR>
<TD><!--广告内容开始--><!--广告内容结束--></TD></TR></TABLE>师,后来到旅行社当导游,开始用山歌介绍壮族风情。妙趣横生的壮族山歌,充满了野性和智慧,它就像这里的秀丽山水一样很受游客欢迎。”潘红梅说。 </P>
<P>    经过几年的打拼,以山歌为“资本”的潘红梅,身份已从旅行社导游员变成一家资产超百万的旅游公司总经理。很多来广西宜州的游客登上潘红梅经营的游船,听着她的山歌一路漂流,如同倾听当年刘三姐放歌山水间一样。 </P>
<P>潘红梅的家在广西宜州市下枧河边,传说中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即坐落在美丽的下枧河畔。从古至今,在河边对唱山歌,是当地农民劳动之余传统的消遣方式。随着壮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山歌也被注入市场经济的内涵,如今广西宜州市的农民唱山歌是以歌为媒,吸引海内外的游客来欣赏这里的奇山秀水和壮民族的优秀文化。 </P>
<P>    自古以来,“歌王”在壮族地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可以不种地,而靠教授山歌技巧谋生。但戴上“歌王”桂冠的潘红梅,却不甘心承袭父辈们的谋生方式,她以山歌为资本,一步步打拼,最终摘取“歌王”桂冠。由于拥有歌王的美称,年轻漂亮的潘红梅很快在宜州市下枧河风景区打拼出一片天地,成立了一家旅行社。名称远扬之后,潘红梅组建了广西宜州市歌源文化旅游公司,并将下枧河畔的一座小村庄打造成民族风情旅游景区,成了当地一名“大老板”。
<P>    “以前,壮族人的竞争意识只体现在山歌比赛里,大多数农民自给自足,安于现状。如今,市场经济大潮涌进下枧河,我们必须学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山歌成为了我们开发旅游业的品牌。”潘说道。
<P>    以山歌为资本闯开市场的潘红梅,没有忘记致力于传承发展山歌文化。在她经营的旅游景点里,她聘请了一对姊妹歌王和十多个漂亮英俊的男女青年。让这对姊妹歌王负责教年轻的姑娘和小伙子们唱山歌,并组成一个山歌演唱表演队,专门向游客表演山歌演唱,将发展旅游和传承壮民族山歌文化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P>    随着宜州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段改善,宜州的的山水风光吸引了接踵而至的旅游者,越来越多的游客成了潘红梅的“歌迷”,游客来了又走了,山歌也将潘红梅的资本越滚越大。
<P>    有趣的是,管辖宜州市的河池市市长杨才寿也成了潘红梅的“歌迷”。他外出招商时,有时就用唱山歌的方式介绍本市的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他说:“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山歌是我们独特的品牌,是我们对外招商的‘资本’”。(蒋雪林)</P>

布嚣 发表于 2006-4-27 15:20:00

有宜州贝侬认识这位女歌王吗?不知道她的山歌是壮语的还是汉语的?

布嚣 发表于 2006-4-27 17:00:00

<P>希望冒出更多以壮文化为资本闯市场的壮族人。</P>

僚人老怪 发表于 2006-4-29 10:59:00

<P>用经济手段宏扬民族文化,能做长久。</P>
<P>祝这家公司兴旺发达。</P>

发表于 2006-4-29 11:36:00

<P>柳州河池一带的壮族山歌,大都用桂柳话唱的吧。用壮语唱的歌一般称为“欢”</P>

山谷散人 发表于 2006-4-29 19:35:00

她是讲壮话的!

山魂 发表于 2006-5-10 02:23:00

个人发展的道路嘛,还是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她们的选择。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ZT新华网:以山歌为“资本” 刘三姐传人闯市场变身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