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莲花 发表于 2006-4-14 15:26:00

(刷新你的听觉)大山里摇滚出来的“三架马车”

<P><FONT color=#bb4444>文化广西·壮语新歌</FONT></P>
<P><STRONG><FONT size=5>大山里摇滚出的“三架马车”</FONT></STRONG></P>
<P></P>
<P><STRONG>广西铜鼓乐队的"三驾马车":主唱、鼓手蒙海泊(武鸣壮),吉它手、编曲阿农(德保壮),吹笛手小莫(柳州壮)</STRONG></P>
<P><br><br>  3月下旬的一天,小雨霏霏。在办公室里接到武鸣新歌王蒙海泊的电话,嘿,过来看看我们铜鼓乐队的音乐工作室啊。</P>
<P>        敲开南宁市望州南路金桂花园小区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个高大的帅哥——就这样,一不留神又发现了埋藏在身边的一支民间乐队,3个壮族小伙子做主力的广西铜鼓乐队。<br><br><STRONG>“三驾马车”奔驰乡间</STRONG><br><br>        这是一套普通的居民房,所谓的音乐工作室,其实只是新房中的一个小书房,但是各式录制设备齐全。正在他们录制歌时,门铃响了,进来一个小伙子,很瘦,穿西装、戴眼镜,手里拎着个大包,塞着芦笙、葫芦丝、笛子等乐器。这下,乐队的3个主要成员到齐了——主唱和鼓手蒙海泊,吉它手、键盘手、编曲阿农,吹笛手莫崇桂——3个人都是一专多能,所以被朋友称作“三驾马车”。</P>
<P>       长得高高大大的阿农,是广西某区直单位网络中心的网络工程师,但他在大学时学的是机械系,又是个机械工程师。因为喜欢音乐,读大学时他已经是西大乐队的吉它手,玩起键盘来也很专业。不过,他现在的主要爱好已经变成了编曲、制作。鼠标一点,一首流行歌响起,这是他为一位北京歌手创作的,听后记者由衷地点评“不错”,他却说:“这是口水歌,我自己不是很喜欢,更喜欢那种融人民族元素的音乐,这是我们以后创作的一个主要方向。”</P>
<P>        蒙海泊追述:多年前,乐队4个刚出大学校门的毛头小伙,时不时会接到一些演出邀请,其中一些是下乡演出。于是,这样一幕久不久就会出现:乐队成员从不同的方向赶到武鸣,一辆摩托车载着4个人和乐器,飞驰在乡间道路上。“那时阿农还在工地里,从大山里‘爬’出来,有时一走就是20多公里,全靠那么一点‘摇滚精冲’支撑着;超载不安全,可是没办法,只有一辆车,我们想抓住一切锻炼的机会”。</P>
<P>       1999年,铜鼓乐队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摇滚风格壮语歌曲《甫壮》,在武鸣剧院演出,初次听到本地壮语歌曲摇滚版的台下听众欢声雷动。2002年武鸣县举办龙眼节暨经贸会,他们创作并演唱了一首《龙眼花开》,这首歌在后来一段时间里一直是武鸣电视台节目的片头曲。焦点乐队创作《中国.广西》这首歌,铜敲乐队也参与了录音制作。在今年举办的“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上,铜鼓乐队又推出了新作品——壮语三声部民歌《园中果芳香》。阿农说,乐队的追求是把壮族音乐和流行音乐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壮语流行乐精品。<br><br><STRONG>“沦落”广州街头卖艺</STRONG><br><br>        轮到莫崇桂表现了——他的身份是广西歌舞团的民族管乐器演奏家,在乐队中的身份则“不明”——笛子吹得最好,但他喜欢“搞搞阵”:一会是芦笙,一会是葫芦丝;拉拉二胡,又吹吹埙。而且,这些乐器全部是他一个人制造的!</P>
<P>       仔细一看,莫崇桂捣鼓出来的乐器,有一些与众不同:芦笙用铝管做,那个有裂纹的埙,比常见的埙多凿了几个孔。<br>    “我自己做乐器是‘穷’字适出来的。”莫崇挂笑着说,他玩音乐是“一面笑,一面哭”。笑是因为很喜欢,从小就这样,听到音乐就会动起来;而且很“多手”,看到什么乐器都想摸,特别喜欢做木工,在广西艺术学院读音乐系时,他竟然“手痒”,将学院琴房的门拆了重做。哭是哭“穷”,学了那么多年音乐,生活一直清贫。工资只能勉强维持日常开支,买不起乐器,他就琢磨着自己制作。幸运的是,团里退休的覃立兴老师很支持他,教会他做葫芦丝和芦笙、现在,莫崇桂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旁边开了个巴掌大的民族乐器店,把自己制作的乐器,便宜地卖给那些像他一样买不起昂贵乐器的音乐爱好者,由于他制作的乐器选料讲究,音色、音准俱佳,很受欢迎。</P>
<P>        因为穷,莫崇棒曾经“沦落”广州街头卖艺。去年5月长假期间,他和阿衣到广州街头卖艺,体验生活。</P>
<P>        在广州天河广场附近的一个地下通道,两个大小伙就那么一站,奠背着芦笙、笛子等等,那些他最拿手的乐器轮番上阵。而阿农是来广州探亲,没带吉它,他就临时拿来几个空易拉罐,敲打伴奏。卖艺生涯持续了5天,收入最多的一天是130元,最少的一天只有30元。</P>
<P>      或许是因为有了这段卖艺生活体验,莫崇桂的葫芦丝吹奏进入了一个新境界,他说,自己正尝试着把各种民族乐器融入壮语新歌的创作中,搞点“另类”的。眼下,他正为参加2006年北京葫芦丝邀请赛作准备。</P>
<P><STRONG>田阳歌会交流“取经”星夜赶路</STRONG><br>    </P>
<P>       4月4日晚,“布洛陀贝依歌会”在田阳举行,听说有不少乐队和壮语新歌登台亮相,铜鼓乐队当晚专程开车赶到田阳,观摩“取经”、交流。为了不耽误第二天上班,他们又星夜赶回南宁。正好参加歌会的靖西“情歌王子”赵兵也要到南宁,就搭上了他们的顺风车。此后不久,赵兵就向记者索要阿农的电话,说那天晚上一直聊到南宁,阿农教他许多制作方面的东西,现在一碰到问题就想和他们交流。</P>
<P>        两台液晶电脑,7000元一个的麦克风,所有的录制设备花了10多万元,这样一个音乐工作室,对于记者已走访过的民间自由音乐人来说,已算“奢华”。莫崇桂开玩笑说,这些发烧设备,“是用一块块砖头堆出来的”——毕业后阿农到一线工作岗位,也就是各个筑路开桥的工地上苦干了几年。辛苦挣来的钱一分分攒起来,几乎不去高消费,全花在买设备上。</P>
<P>       默默积累了几年,终于实现了拥有一间音乐工作室的梦想。“三驾马车”现在踌躇满志,不仅打算将以前创作的壮语歌曲重新录制,而且要开足马力,创作新作品,使壮语新歌的风格更加多样化。对于未来。铜鼓乐队没有什么“野心”,他们的目标只是“立足民主路,走向青秀山”,仅此而已,说这话时,“三驾马车”笑成一团。<br><br>(转自<南国早报>4月14日第32版 记者蔡立梅)</P><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11:49:01编辑过]

度莫 发表于 2006-4-14 16:12:00

<STRONG>6年前他们就用摇滚演绎壮语歌曲,惊叹!到现在,俺还没有听过他们的歌,遗憾!</STRONG>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06-4-14 16:20:00

壮族乐队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可喜可贺!期待此乐队的音乐及乐队成员照片能尽快出来。

蓝莲花 发表于 2006-4-14 16:23: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度莫</I>在2006-4-14 16:12:53的发言:</B><br><STRONG>6年前他们就用摇滚演绎壮语歌曲,惊叹!到现在,俺还没有听过他们的歌,遗憾!</STRONG></DIV>
<P>来了来了....这是录音制作于1999年的&lt;莆壮&gt;,6年前他们用很简陋的设备作出了铜鼓乐队的第一首歌</P>
<P>  词曲唱:蒙海泊 制作:阿农</P>
<P>据了解新版的&lt;莆壮&gt;正在紧锣密鼓地制作中..</P>
<P><br>http://www.shange123.com/pz.mp3</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9:34:57编辑过]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06-4-14 16:26:00

刚才我看贴子的时候还没照片,现在补充了啊。   好!终于见到庐山真面目了,呵呵!楼主,什么时候才能听到他们的音乐呢?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06-4-14 16:29: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蓝莲花</I>在2006-4-14 16:23:41的发言:</B><BR><BR>
<P>别着急,休息一会。歌很快就贴出来了。<BR>
<P>新歌不久后也会出来。</P></DIV>
<p>  怎么一转眼就很快又有歌出来了,楼主,你能不能一次把这些都弄好了再贴?

med 发表于 2006-4-14 18:49:00

<P>      当晚田阳歌会结束后众贝侬欢聚酒吧,我看到了铜鼓乐队的成员在那里用吉他弹唱了他们的歌曲,感觉到很新颖,可惜当时没能和你们好好谈,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乐队之间能多多交流 。</P>
<P>     另外,很想到你们的音乐工作室去取经,并能很快听到你们的壮语新歌,一起加油~~!!</P>

Stoneman 发表于 2006-4-15 07:53:00

<STRONG>武鸣壮,德保壮,柳州壮组合,高兴!我们各地壮人多交往,语言统一有希望!</STRONG>

Stoneman 发表于 2006-4-15 07:55:00

等待他们的原创壮歌出台!

浪人 发表于 2006-4-15 08:15:00

<STRONG>期待中……[</STRONG>em05]

蓝莲花 发表于 2006-4-15 09:27:00

<P>歌已贴上了</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5 9:34:27编辑过]

刘芒 发表于 2006-4-15 10:14:00

好听~严重支持~

蓝莲花 发表于 2006-4-15 11:37:00

<P></P>
<P>很有创作爆发力的一支乐队</P>
<P>实力派</P>
<P>霍霍.再坐一坐沙发</P>

萧萧瑟瑟 发表于 2006-4-15 12:05:00

顶!壮民族音乐元素浓重,特别是芦笙的加入更是画龙点睛!美中不足,音质效果不好,也许是当时的设备所限。严重期待尽快推出新的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8 14:22:29编辑过]

洪流 发表于 2006-4-15 18:16:00

创业辛苦,先苦后甜,"武、德、柳"加油!

whl 发表于 2006-4-18 19:39:00

实力派的支持,僚人女派的要加油哦!

好好 发表于 2006-4-29 01:34:00

好好好。。。。

黄连山 发表于 2006-4-29 17:57:00

好听,唱腔粗犷,壮味浓郁。

wenliqan 发表于 2006-4-29 21:34: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Stoneman</I>在2006-4-15 7:53:16的发言:</B><BR><STRONG>武鸣壮,德保壮,柳州壮组合,高兴!我们各地壮人多交往,语言统一有希望!</STRONG></DIV>
<p>开心哪。

wenliqan 发表于 2006-4-29 21:39:00

武鸣话我还是能听懂好多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刷新你的听觉)大山里摇滚出来的“三架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