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树下 发表于 2002-12-1 19:50:00

[转帖]布 洛 陀

布 洛 陀<p>潘敏文<p> <p>  相传他用非凡的智慧和毅力,在骆越托起一个强大的民族。他就是壮族创世始祖布洛陀。<br>——题记<br>一、布洛陀造天地<br>在那远古的时代<br>宇宙混沌像个鸡蛋<br>布洛陀甩着神奇的长鞭<br>将这个鸡蛋形的宇宙分成两半<br>一半往上弹形成了天<br>一半往下落形成了地<br>布洛陀朝天轻轻地吹了一口气<br>天上即出现云朵日月星辰<br>布洛陀轻轻地抚摸着大地<br>大地即形成山丘平原峡谷河流<br>从此骆越有了天和地<br>从此壮民族有了生活和劳作的地方<br>二、布洛陀造人<br>布洛陀是壮族的祖公<br>母勒甲是壮族的母娘<br>两人居住在美丽如画的敢壮山<br>从早上到晚上 从晚上到早上<br>从春夏到秋冬 从秋冬到春夏<br>布洛陀在尿过的地方捏泥巴<br>捏了撒 撒了又捏<br>泥巴撒到哪里<br>哪里就有了壮族的区域<br>沾着布洛陀尿的泥巴变成了男人<br>沾着姆勒甲尿的泥巴变成了女人<br>这一捏一撒呀<br>这一撒一捏<br>使骆越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民族<br>三、布洛陀取火<br>那时壮族先民冷天还没有火取暖<br>那时壮族先民还没有火烤食物<br>大智大勇的布洛陀啊<br>从敢壮山跃身飞上天空<br>手执九九八十一尺长鞭<br>和雷公斗了九九八十一日<br>和雷母斗了九九八十一夜<br>将闪电甩成九九八十一段<br>从雷神手中抢回火种九九八十一盒<br>从此壮民学会使用了火<br>从此壮乡走向了光明<br>四、布洛陀造雨<br>很久很久以前<br>太阳像个很大很大的火盆<br>地表被烤裂了<br>森林被烧枯了<br>人畜被渴坏了<br>布洛陀呀布洛陀<br>又从敢壮山飞向天空<br>忽左忽右地挥舞着长鞭<br>从南从北地聚集着乌云<br>然后跃上天庭撒了一泡尿<br>每一滴尿都化为一片雨云<br>从此天上终于会降雨<br>从此大河小溪长年有水流<br>从此世上的万物能正常生长<br>从此壮族人民生活有了保障<br>五、布洛陀造衣<br>壮族始祖布洛陀啊<br>屹然地站在敢壮山之巅<br>不时地朝空中挥动着长鞭<br>长鞭抖落着一片片白云<br>白云落地长成一棵棵棉花<br>棉花年年吐出一根根丝线<br>布洛陀手把手地教人们纺织<br>织出的布像银河那么长<br>布洛陀手把手地教人们染布<br>染出的布像彩霞那么美<br>从此壮族人不再裹树叶披兽皮<br>从此壮族男女开始变得潇洒靓丽<br>六、布洛陀造石具<br>壮族祖先从岩洞走到山下<br>壮族祖先从狩猎转为农耕<br>茫茫原野如何耕作<br>布洛陀用长鞭朝着石山一甩<br>石山即滚下九九八十一块岩石<br>布洛陀教人们打制这些岩石<br>造出石锄石犁石铲石斧石刀等<br>布洛陀带领壮族先民使用这些石具<br>披荆斩棘 开荒造田<br>在这片土地上辛勤耕作<br>创造出壮乡美丽的天地<br>七、布洛陀创造文化<br>为了创造壮民族文化<br>布洛陀走了九百九十九座山<br>集万物之音于一体<br>编成山歌唐皇唢呐等乐谱<br>布洛陀越过九百九十九道水<br>仿万物之姿态<br>编出许许多多壮族民间舞蹈<br>从此壮乡有了丰富多彩的歌圩<br>从此壮乡有了引人注目的舞台<br>从此壮乡有了美丽动听的传说<br>从此壮乡有了民族特色的文化<br>从此壮族开始从蒙昧走向文明<p>(作者单位:中共田阳县委办公室)<br> <br>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2-12-1 21:43:00

文中“在骆越托起一个强大的民族”等处对“骆越”一词的用法似乎有些不妥。<p>“骆越”(雒越)是古代民族名称,一般情况下不用于指称地名。<p>我想,作者对“骆越”一词的这种用法,可能出于对“壮族源自骆越”的理解。

浪人 发表于 2003-2-2 18:55:00

呵,壮族是有点生殖崇拜的。我的家乡有一个地方叫“大宁”,意为“在生殖器下面”,因为村子在一似男生殖器的山下。其实,古代汉族也是生殖崇拜的,看看“祖”字就明白了。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3-2-7 22:09:00

记得小时候,小孩子摔伤了或者走路不小心踢伤脚趾头了,大人会要求(或建议)小孩就近找到干净的泥土(黄泥或者红泥,干燥的,粉状的或易于粉碎的最好),拉上尿和成药泥敷在脚部伤口上。在壮族人的观念里,孩童的尿是可以做药的,这个似乎没有人会怀疑。<p>关于尿的“妙用”,并非只有僚人才知道,前几年风行台湾的“尿疗”便是一个例子。

倚楼望望 发表于 2003-2-8 12:26:00

是的,说到人尿的妙用,据我所知,被烫伤后立即用于皮肤,可减轻疼痛,避免伤情恶化。童尿最佳,立马见效。

luomaren 发表于 2003-2-28 23:13:00

皮肤擦伤也可以,效果不错。

想家的人 发表于 2003-3-2 10:55:00

电视上不是常有什么童子尿可以驱鬼之类的讲法么?应该因为尿有这么大的功用而谬传起来的吧?......

luomaren 发表于 2003-9-21 16:47:00

[这个贴子最后由luomaren在 2003/09/22 09:46am 编辑]<br><br>壮族创世史诗《布洛陀》 <p>(www.gxnews.com.cn 桂龙新闻网 2002年05月24日10:35:00)<br>   <br>  <br>--------------------------------------------------------------------------------<br>   <br>  &nbsp; &nbsp; 《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 “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布洛陀”是壮族传说中的创世者。 <p> &nbsp; &nbsp;《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 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根据已整理的版本,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共十九章。第一部分是开头歌,包括第一章礼貌、第二章回答歌、第三章石蛋歌。第二部分是创造歌,包括第四章初造天地、第五章造人、第六章造太阳、第七章造火、 第八章造米、第九章造牛。第三部分是治理歌,包括第十章再造天地,第十一章分姓氏等。 <p> &nbsp; &nbsp;《布洛陀》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壮族原始时期的基本面貌,她显示了当时的壮族已是农业民族。如在造谷 一章中,记述了犁田、耙田、耘田等情景。史诗中有关种植、饲养、射箭以及风俗习惯等描述,对于当今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 <p> &nbsp; &nbsp;《布洛陀》主要流传于红水河流域中巴马、凤山、马山以及右江流域的百色、田东等地。唱本多为师公和巫师所传抄。在节日或喜庆时,由歌手或巫师来歌唱。青年男女对歌时也唱《布洛陀》。 <p> &nbsp; &nbsp;在壮族人民的心目中,《布洛陀》是一部百科全书。《布洛陀》不但题材重大,内容丰富,而且艺术成就很高,她的结构宏伟而严谨、格调庄重而端丽、想象奇特而丰富、意境广阔而深远。她笔调浪漫、手法新颖、 语言筒朴,堪称史诗的杰作。 <p> &nbsp; &nbsp;

发表于 2003-9-21 17:47: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6_7_9.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下面引用由沙南曼森在 2002/12/01 09:43pm 发表的内容:<br>文中“在骆越托起一个强大的民族”等处对“骆越”一词的用法似乎有些不妥。<br>“骆越”(雒越)是古代民族名称,一般情况下不用于指称地名。<br>我想,作者对“骆越”一词的这种用法,可能出于对“壮族源自骆越”的理解。<br><br>虽然现在普遍的看法,“骆越”一词是对古代壮族的称谓,但我认为作为地名也未尝不可。如果按我们这里的壮语发音,“骆”可作“(僻远)山中的(谷地)”或“深山里”的意思;而“越”可作“旱地”解释。两个字相连,可作“山里的旱地”解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布 洛 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