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遇见过慷慨的乞丐?
<P><FONT color=#04731a>——前言:本贴是纪伯伦《先知》的阅读连载。不定期更新。欲看最新更新,请直接找到最后的跟贴。</FONT></P><P> 爱 《纪伯伦·先知》</P>
<P> 于是艾尔梅特拉说,请给我们谈谈爱吧。 </P>
<P> 他抬头望着众人,人群一片寂静。他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P>
<P> 当爱挥手召唤你们时,跟随着他, </P>
<P> 尽管他的道路艰难而险峻。 </P>
<P> 当他展翼拥抱你们时,依顺着他, </P>
<P> 尽管他羽翼中的利刃会伤害你们。 </P>
<P> 当他对你们说话时,要相信他, </P>
<P> 尽管他的声音会击碎你的梦,像狂风尽扫园中的花。 </P>
<P> 爱虽可为你们加冕,也能将你们钉上十字架。他虽可助你们成长,也能将你们削砍剪刈。 </P>
<P> 他会攀至你们的高处,轻抚你们在阳光下颤动的最柔嫩的枝条, </P>
<P> 他也会降至你们的根柢,动摇你们紧紧依附着大地的根须。 </P>
<P> 爱把你们像麦捆般聚拢在身边。 </P>
<P> 他将你们脱粒,使你们赤裸。 </P>
<P> 他将你们筛选,使你们摆脱麸糠。 </P>
<P> 他碾磨你们,直至你们清白。 </P>
<P> 他揉捏你们,直至你们柔顺。 </P>
<P> 尔后,他把你们交与圣火,让你们成为上帝圣宴上的圣饼。 </P>
<P> 这一切都是爱为你们所做,使你们或许能从中领悟自己心中的秘密,从而成为生命之心的一小部分。 </P>
<P> 但是如果你们出于畏惧只去寻求爱的和美与爱的欢乐, </P>
<P> 那你们最好掩起自己的赤裸,离开爱的打谷场, </P>
<P> 踏入那没有季节的世界,在那里,你会开怀,但不是尽情欢笑;你会哭泣,但不是尽抛泪水。 </P>
<P> 爱除了自身别无所予,除了自身别无所取。 </P>
<P> 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 </P>
<P> 因为爱有了自己就足够了。 </P>
<P> 当你爱了,你不应说'上帝在我心中",而应说"我在上帝心中"。 </P>
<P> 别以为你可以指引爱的方向,因为爱,如果他认为你配,将指引你的方向。 </P>
<P> 爱别无他求,只求成全自己。 </P>
<P> 但如果你爱了,又必定有所渴求,那就让这些成为你的所求吧: </P>
<P> 融化为一道奔流的溪水,在夜晚吟唱自己的清曲。 </P>
<P> 体会太多温柔带来的痛苦。 </P>
<P> 被自己对爱的体会所伤害。 </P>
<P> 心甘情愿地淌血。 </P>
<P> 清晨,带着一颗生翼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 </P>
<P> 午休,沉思爱的心醉神怡; </P>
<P> 黄昏,带着感激归家; </P>
<P> 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P>
<P><FONT color=#108a10>——备注:纪伯伦是黎巴嫩文坛的天之骄子,也是我非常喜爱的诗人。在阿拉伯现代文学史上,纪伯伦是一页传奇。他同时接受过阿拉伯与西方教育,除了能以这两种语言写作,并将两种文化的智能做了完美的融合。他于15岁时即以阿拉伯文写下《先知》初稿。四年之后即1923年,他以英文直接写作,并五度改写的《先知》在美国出版,整个英语系国家及阿拉伯世界都为他带着强烈神秘主义与东方意识的作品深深着迷。美国人形容他就像「像是东方吹来,横扫西方的风暴」。评论则将他与印度桂冠诗人泰戈尔相提并论,同为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此外,他也是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即阿拉伯海外侨民文学)奠基者之一。他以独树一帜的散文诗,创造了所谓的「纪伯伦风格」──既有诗歌的精炼性和音乐的节奏之美,又具有散文富于灵活和多样的表现力;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也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为阿拉伯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儿我将《先知》慢慢贴出来,借此我也重温一遍。如有不耐烦等我连载的贝侬请自己上网搜索阅读全文^_^</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2 14:43:58编辑过] <P><FONT size=5> 看来古老的爱与当代的爱无甚差别,除开表达的方式有异,内心需要和爱情挫败却是千年不变。陈旧的爱情在当代以新的形式出现,让人误解那是新近的爱情,往往让相爱的人心中充满期盼,但是结果走的几乎都只是一条一样的路途。这个世界不把美好的东西摧毁总不会轻易善罢甘休。</FONT></P>
<P><FONT size=5> 这是真的吗?这不是真的吗?看看身边的人吧!</FONT></P> <P>婚姻 《纪伯伦·先知》</P>
<P> 艾尔梅特拉又开口问道:婚姻又是怎样的呢,大师?<br> 他回答道:<br> 你们一同降生,你们将永远相依。<br> 当死神的白色羽翼驱散你们的日子,你们也应在一起。<br> 的确,你们始终相守,即使在上帝的记忆中。<br> 但在聚守中你们要保留空间,<br> 让空中的风在你们之间飞舞。<br> 彼此相爱,但不要让爱成为束缚;<br> 让爱成为奔流于你们灵魂海岸间的大海。<br> 盛满彼此的杯盏,但不要只从一只杯盏中取饮。<br> 彼此互赠面包,但不要只向一块面包取食。<br> 一起欢歌曼舞,但要保持各自的独立。<br> 鲁特琴的琴弦也彼此分开,即使它们为同一首乐曲震颤。<br> 奉献你们的心,但不要让对方保管。<br> 因为只有生命之手才能接纳你们的心。<br> 站立在一起,但不要靠得太近;<br> 因为殿宇的支柱总是彼此分立的,<br> 橡树和松柏也不在彼此的阴影下生长。</P>
<P><FONT color=#047304>——关于婚姻,尚未完全明了,因为还没有经历过。不过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所揭示的“一对恩爱夫妻最重要的不是幸福,而是稳定的关系。”,我想应该就是这样了吧。</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4:11:41编辑过] <P> 孩子</P>
<P> 一位怀抱婴儿的妇女说,请给我们讲讲孩子。<br> 他说道:<br>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br> 他们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求的儿女。<br> 他们借你们而来,却不是因你们而来。<br> 尽管他们在你们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们。<br> 你们可以把你们的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思想,<br>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br> 你们可以建造房舍荫庇他们的身体,但不是他们的心灵,<br> 因为他们的心灵栖息于明日之屋,即使在梦中,你们也无缘造访。<br> 你们可努力仿效他们,却不可企图让他们像你。<br> 因为生命不会倒行,也不会滞留于往昔。<br> 你们是弓,你们的孩子是被射出的生命的箭矢。<br> 那射者瞄准无限之旅上的目标,用力将你弯曲,以使他的箭迅捷远飞。<br> 让你欣然在射者的手中弯曲吧;<br> 因为他既爱飞驰的箭,也爱稳健的弓。</P>
<P><FONT color=#047304>——假如天下的父母都能如纪伯伦之所想,我们这些作孩子的就太幸福了。这么说绝对不是埋怨我的父母,只是心里或多或少总有些遗憾,父母对自己的爱虽然深沉,但缺少一点智慧,因此我们做子女的心智成长一直得靠自己,难免磕磕绊绊的,很不容易。前几天弟弟和我Q聊,说这段时间看了很多书,有很多感悟。“以前真是白过了,怎么不多看点书呢。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啊!”,他感叹说。</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5 14:23:44编辑过] <P>施与</P>
<P> 一位富人接下来说,请为我们讲施与。<BR> 他答道:<BR> 当你们拿出自己的财产时,你们的施与微不足道。<BR> 你们奉献自己时,才是真正的施与。<BR> 因为你们的财产不就是一些你们担心明天可能需要才占有、才保护的东西吗?<BR> 而明天,明天又能给那谨小慎微追随朝圣者,而又把骨头埋藏在荒沙里的狗带来什么?<BR> 除了需要本身,你们还需要什么呢?<BR> 当井水满溢,你对干渴的恐惧岂不就是一种无法解脱的干渴?<BR> 有些人只捐弃自己财产中的一点一些,----他们是为得到认可而施与,而他们隐藏的欲望使他们的馈赠不成为美。<BR> 也有一些人,他们拥有甚少,却全部付出。<BR> 他们相信生命和生命的赠礼,他们的储柜从不空虚。<BR> 有些人快乐地施与,这快乐就是他们的回报。<BR> 有些人痛苦地施与,这痛苦就是他们的洗礼。<BR> 还有一些人,给予时并不觉得痛苦,也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布善施德;<BR> 他们施与,就像山谷那边的桃金娘散发芳香。<BR> 上帝通过这些人之手施教,透过他们的双眸向大地微笑。<BR> 被祈求时施与固然很好,但更高的境界是通过体察,在别人开口前相赠。<BR> 对于慷慨的人,能找到乐于接受馈赠的人较之施与本身是更深的快乐。<BR> 你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BR> 总有一天,你所有的一切都将留与他人;<BR> 所以现在就馈赠吧,把奉献的时机留给你自己,而不是你的继承人。<BR> 你们常说:"我会解囊,但只为值得的人。"<BR> 你们果园中的树木不会这样说,你们草地上的羊群也不会这样说。<BR> 因为奉献,它们才会生存,而拒绝只会带来灭亡。<BR> 一个配得到自己白昼与黑夜的人,无疑配从你们这里获得其他一切。<BR> 一个配从生命之海中取饮的人,也配从你们的小溪里汲满水杯。<BR> 什么样的美德能超过接受的勇气、信任、甚至慈悲?<BR> 你是谁,值得人们撕开胸膛、摘下自尊的面纱,让你看到他们赤裸的价值和他们无愧的尊严?<BR> 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配作一个馈赠者,一件施与的工具。<BR> 因为一切都是生命对生命的馈赠----而你,将自己视为施主的你,不过是一个见证。<BR> 至于你们这些受惠者----你们的确都是受惠者一毋须背负感恩戴德的重担,以免给自己以至施与者套上枷锁。<BR> 不如与施与者凭借馈赠,如同凭借一对翅膀,一起飞翔,<BR> 因为耿耿于欠负,就是怀疑那以乐善好施的大地为母,以上帝为父的施与者的慷慨了。</P>
慷慨慈悲的乞丐
<P><FONT color=#007700 size=4>上面一段,最喜欢的是这三句:</FONT></P><P><FONT color=#990099 size=4> 对于慷慨的人,能找到乐于接受馈赠的人较之施与本身是更深的快乐。</FONT></P>
<P><FONT color=#990099 size=4></FONT></P>
<P><FONT color=#990099 size=4> 还有一些人,给予时并不觉得痛苦,也不是为了寻求快乐,或布善施德;<br> 他们施与,就像山谷那边的桃金娘散发芳香。</FONT></P>
<P><FONT color=#990099 size=4></FONT></P>
<P><FONT color=#990099><FONT size=4> 什么样的美德能超过接受的勇气、信任、甚至慈悲?</FONT></FONT></P>
<P><FONT color=#007700 size=4>——有个朋友去西藏回来,说起途中邂逅的乞丐。是一家人:四十多岁的父母亲,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一个八九岁的男孩。自然也是满身污垢,衣衫褴褛,外表和别的乞丐也没什么区别。但我的朋友说,这次旅行,这一家乞丐带给他的快乐和收获是最多的。</FONT></P>
<P><FONT color=#007700 size=4>他们不是无路可走的可怜人。他们是满脸笑容跟你说:嗨!老兄!今天天气不错!请给我一块钱!你就叮当一声把一块硬币丢进他们的钵钵。兴趣好的话,还可以跟他们一起晒日光浴,聊聊家常。你丝毫不会因为自己的施与者身份而感到尴尬。</FONT></P>
<P><FONT color=#007700 size=4>他们也不是贪婪的懒人。如果你不给钱,他绝对不会缠你或者冲你吐唾沫。你可以跟他们说:今天你运气不好,我口袋里没零钱!或者说:今天你不走运,我有一块钱不过不想给你,因为我今天心情不好!他们就会笑眯眯地安慰你说:没关系,下次再给!赶上他们心情好,他们还会问你,为什么心情不好?然后再安慰你“人生无常,知足常乐”之类。</FONT></P>
<P><FONT color=#007700 size=4>我想这应该就是接受者的最高境界了吧。因接受者的勇气、信任与慈悲,施与者才能享受到施与的最大快乐。</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2 14:48:47编辑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