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路壮剧曲牌试听(1):平板过场接唱腔
<p>【南路壮剧曲牌】<br/><strong><font size="5">平板过场接唱腔</font></strong><br/> </p><p><font size="4"><font size="3">/yingyin/syh-pb.mp3 <br/> 整理、配器、演奏、录制:黄广扩 <br/> 后期制作:农评宽</font><br/> </font></p><p><font size="4"><strong>配器:</strong>马骨胡、田螺笛、牛角胡、二胡、革胡、月琴、三弦等</font></p><p><strong><font size="2">2006年1月4日夜晚至5日凌晨 演奏 录音 上传</font><font size="4"><br/> </font></strong><font size="3"></font></p><font size="3"><hr/><strong>壮剧曲牌“平板过场接唱腔”:</strong>该音乐在南路壮剧中运用最广泛的一首曲牌,它的悠扬欢快的基调体现了壮族人民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这首乐器是黄广扩先生一个人演奏、录制并进行多轨合成的,采用的乐器有:<font size="4">马骨胡、田螺笛、牛角胡、二胡、革胡、月琴、三弦</font>等,本来应该还有木鱼和弹拔低音乐器,由于设备不齐,还没有出专辑之前暂时做个小样给网友试听。<br/><hr/><font size="4"><strong></strong></font><strong><font size="3">演奏者黄广扩先生近照 (黎绍卿 摄影)<br/><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2/20051230555508706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font></strong></font>[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8 11:11:28编辑过] <P>最近,我们和黄广扩先生曾经数次会面,交流和商议,最后决定整理一些南路壮剧的曲牌器乐,制作成为专辑发表在壮族在线,这首小样就是给大家的一次试听。这是由黄广扩先生重新整理并配器的一段南路壮剧曲牌器乐,作为南路壮剧的基调,平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这次首先整理平板调。</P>
<P>我特别喜欢听其中的田螺笛。在接唱腔的那段(三分之一处)开始就一直有螺笛的配乐,如同人声沉吟诉说一般,很有意境。另外,马骨胡的袅袅之音始终是浮现在所有的配乐当中,真不愧是壮剧音乐的领奏乐器啊。</P> <P>我这没能听到!!!</P> 好听! <P>非常棒耶!感觉南路壮剧音乐真的是洋洋洒洒、豪迈大气耶!小样就这样棒了,那正式的作品还得了乎?好期待黄广扩先生的曲牌专辑耶!</P>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听耶,太美了耶! <P>再次向黄广扩先生和他的乐队人马致敬!</P>
<P>其实大家现在听到的这段音乐,是壮剧平板,但也是黄广扩先生按照自己对壮剧音乐的深刻理解而重新整理编排过的,在配器上也有了创新的编醅,特别是增加了平时大家听不到的田螺笛和牛角胡,十分新颖和具有感染力。我为德保有这样的人才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南路壮剧还有这样优秀的乐队感到欣慰和期待! <BR></P>
<P>非常棒耶!感觉南路壮剧音乐真的是洋洋洒洒、豪迈大气耶!小样就这样棒了,那正式的作品还得了乎?好期待黄广扩先生的曲牌专辑耶!</P>
<P></P>
<P>我们现在的录音设备还是很简陋,在录这首曲牌时所用的话筒是很普通的动圈话筒,如果有一个好的电容话筒来录这些乐器的话,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牛角胡、二胡、马骨胡就会更加有张力和呼吸感,弹拔乐器就会更加有颗粒感了,现在有些高音部分已经超出了话筒的峰值,所以听起来有“ee”响,这个我和黄老师也想尽一却办法去解决,但是没办法,属于硬件的问题。</P> <P>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牛的人,人、音乐、琴样样牛,在此我向黄老师至于崇高的敬意~~!!</P>
<P>春节晚会应该有这种节目才是,现在都是那些跟艳舞一样的一大群人像野鸡一样上串下跳的乱搞一通,把我们的民族文化都丢完了~~!!</P>
<P>县府领导都是外地人,你们应该露乡随俗,艺术是没有语言界线的, 我们德国人为发扬我们的本国文化而宁死不屈~~!!</P>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12/200512306305286779.jpg 你们德国人?我真是服了你们西德人耶!!!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5 16:01:04编辑过]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凸东桥</I>在2006-1-5 15:33:06的发言:</B><BR>
<DIV class=quote>我们现在的录音设备还是很简陋,在录这首曲牌时所用的话筒是很普通的动圈话筒,如果有一个好的电容话筒来录这些乐器的话,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牛角胡、二胡、马骨胡就会更加有张力和呼吸感,弹拔乐器就会更加有颗粒感了,现在有些高音部分已经超出了话筒的峰值,所以听起来有“ee”响,这个我和黄老师也想尽一却办法去解决,但是没办法,属于硬件的问题。</DIV></DIV>
<P>实在是佩服你们耶。希望你们的设备能够慢慢齐全起来耶!那样我们就可以听到更加完美的音乐了耶!</P> <P><STRONG><EM>熟悉的旋律!</EM></STRONG></P>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再次领略了南路壮剧的超凡魅力,再次深感自己的才疏学浅。看来今后要多向叔扩这样的民间艺术家学习才行!</P> <P>叹为观止啊,相关资料表明,壮剧的十余种基础曲牌唱腔,都是以这种“平板”为基础的,如今一见,果然蔚为大观。南路壮剧的魅力,在于这种具有深厚民间基础的基调吧。</P> 不错,很优美! <P>太美了,太亲切了!</P>
<P>黄老师是我们壮族音乐的天才,是我们的骄傲!向您致敬!</P> <P>听这些曲总是让我感动,己好久没听过了。</P> 想听专集了 希望能有更多人向叔扩学习,把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呵呵!还可以这个调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