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通东人 发表于 2005-12-24 22:29:00

壮语的nau(生气)本字就是汉语的恼吗

请问壮族兄弟,壮族NAU与汉语的恼同源吗,我昨天查现代汉语词典发现汉语恼也有生气的意思,难道这个词汇是壮语向汉语借的吗,或者是同源.现在想想就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壮语中还有很多基本词汇与汉语相似的,比如壮语把啃叫很,发音就很相似

lannie1013 发表于 2005-12-24 22:42:00

可能都来自古百越语也不一定啊。汉语里面应该有很多词是百越民族融入以后才有的。

Is-peiq 发表于 2005-12-25 01:20:00

<P>頂樓的觀察很有意思。我查了一下,「惱」字的中古音大約是nau(上聲),這個字在今日粵語作nou2,依然是上聲。但粵語表示「生氣」、「生某人的氣」用的詞是nau1,是平聲,一般寫作「嬲」,而壯語nau也是平聲,與粵語同。從這方面看,漢語「惱」和今日壯語的nau對不上。</P>
<P>另一個可以看的是語意方面。「惱」作及物動詞似乎十分勉強(*「我惱你」),但壯語的nau作為及物動詞一點問題都沒有,如「gau nau moy」。同樣粵語也可以作「我嬲你」。</P>
<P>從這兩方面看,壯語的nau與粵語nau一致,而與漢字的「惱」不一致。</P>
<P>其實驗証一個詞是否借詞還有一個方便的方法,就是看看這個詞在台語系各語言的聲調對應是否整齊。如果是借漢的,在不同的台語語言、方言中的調類對應往往較不整齊(除非是極早各分支未分化前借入),而如果是民族詞,一般會較整齊,分歧不會太大(當然也要考慮台語各語言方言內部的聲調分合)。這算是一個便捷的初步驗証方法。nau在南北壯的調類一致,我不知道在傣語或老語、泰語是否也有這個詞,又是否同一調類。</P>
<P>初步看來,壯語nau和「惱」不同源的機會較高,如果是同源的話,就應該是很古(壯泰等各台語支系未分化前)的一個借詞了。</P>
<P>由於台語與漢語一樣都是音節構造較簡單的語言,因此發生語意相約的近音詞的機會很高。如果表面看來相似就認定是同源關係,則很容易有穿鑿附會的危險,就如英語「strong」和漢語「壯」、英語「ear」和漢語「耳」也可「對得上」一樣。</P>
<P>我的歷史語言學尚比較皮毛,如有方家看到而不同意的請隨便賜教批評。</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5 1:32:13编辑过]

南通通东人 发表于 2005-12-25 12:26:00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IhPei我完全不同意你的意见,我认为汉语的这个恼可能源于古商语,古商语不是汉语,是一种带有南岛,藏缅,通古斯的一种独特语言,从现在汉语的特点看,我可以肯定商人的语序就是主语,谓语,宾语结构,与壮语言类似,而不同于藏族,也就是说汉族的有相当部分是起源于古百越人和东夷族的,类似的词汇就不希奇了,还有我们通东话把喷射叫pio,把萝卜糠心叫fu 与布依语的pjo,pu比较接近,那么你说通东话的这些词汇属于什么呢,因为北方汉语根本这些词汇的,很明显来自于江苏古代的百越族群,那么我有理由相信北方汉语的恼也有可能来源古代越语 ,就像日语的sapishiyi寂しい来自于马来语的sepi,壮语的ban来原于马来语的kampung(村庄,乡村),日语的ta田来源于高山族布农语的pudanuman是一样的,再比如我的通东小伙伴长得有许多马来人的特点,大眼,浓眉毛,五官与北方人很不相同.可能就是古代越族人的后裔 </FONT></STRON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5 12:27:26编辑过]

ling452623 发表于 2005-12-25 12:40:00

<P>‘生气’一词的壮语发音跟‘热’的发音一样,意思也是一样,用‘热’来表示‘生气’,它的发音跟‘恼’一点都不象</P>

byaraiz 发表于 2005-12-25 16:06:00

通东人,我觉得你和香港来的语言学博士IhPei贝侬谈语言简直是班门弄斧耶。来自香港大学的IhPei贝侬在几年前读硕士的时候就曾经深入壮乡研究壮语耶,他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丰富了壮语研究耶,他曾经给我们家园介绍了许许多多的语言学知识耶。而你远在通东,只通过一些出版物的片面的语言材料来臆断语言之间的关系耶,级别不可同日而语耶。

chinjingh 发表于 2005-12-25 16:33:00

<P>楼上的勒侬什么时候学起北姑来了耶!呵呵</P>

浪人 发表于 2005-12-25 19:22:00

<P><STRONG>生气在靖西话中可以说:“nau”。还有一说法:“gih(激)”。</STRONG></P>

Duhhenj 发表于 2005-12-26 21:37:00

第一次听说“恼”在壮语中是生气的意思,北壮语中,表示生气的词有很多,如,ndatheiq,ndaenqheiq,fatheiq,hozyaek,hozndat等等,还有很多,但没听说过“闹”这个音。

红棉树 发表于 2005-12-26 22:39:00

<P>我也认为壮语的naeuq(生气)不一定是来自汉语的“恼”,naeuq与粤语的(生气)同音,而粤语字写作“嬲”,但该字和普通汉语字典上的释意不同,而是“生气”的意思,与壮语一致。而粤语里另外把汉字“恼”读成,与有明显的区别。《壮汉词汇》(1984年1月第一版 广西民族出版社)收录了 naeuq 这个词,详见第557页)。</P>
<P>靖西话的“生气”,并非阳上调的gih而是阴平调的gi,更不是来自汉语的“激”,因为“激”是一个入声字,没有理由变成阴平字,从音韵学的角度来看这个词不是一个借词而是靖西话固有的方言词。靖西话的gik(实际发音是,e是倒写的e),才是来自汉语的“激”,意思也是“生气”。</P>
<P>德保话里,naeuq、ndaenq、hozbongz、aiboeg、singqkij、gik(都采用标准语拼写规则来拼写,德靖方案分别是naus、ndaens、sleengskij、vozbongz、aiboeg、geek)等,都是“生气”的意思。德保话里的heiq(heis),虽然语源上来自汉语的“气”字,但是意思并不是生气,而是“忧愁”、“伤心”的意思。</P>

南通通东人 发表于 2005-12-27 19:30:00

<P>我告诉我的好同胞门我学习语言很快的,日语,朝鲜语暂且不提,单说壮语吧我一天一口气就能背几百个壮语单词.语法比日语要简单多了,日语是粘着语,与汉语,壮语完全不同,但是我学习日语比较轻松,感觉有些象我的母语,尤其是发音.至于壮语虽然也是刚接触不久但是比日语简单多了,现在我不断在扩大我的壮语词汇,至于马来语,高山族语言对我而言也是小意思.背这些多音节的语言,对我实在是太轻松了,我上面举的例子是我学习过的语言词汇 我还懂一些日本阿夷努人的语言呢 我献丑了</P>
<P>马来语     日语</P>
<P>bulan   つき                  pevahu         ふね     ini         この</P>
<P>sudah      すでに    tupai            ツバィ         lima        いつつ</P>
<P>api           ひ     tongkat   つえ     putih        しろい</P>
<P>kampung    田舎 むら      manuk       とり      pahah      あし</P>
<P>kamu          あなた    anak   わらべ  こども     semut     あり</P>
<P>terban         飛ぶ     mata     まなこ 目     </P>
<P>vas        花瓶                  bahu          かた</P>
<P>ruma         家      tanah      た</P>
<P>angkat     かつぐ                sekam           ぬか</P>
<P>angka       かず     panak             矢 </P>
<P>orang      ひと      makan       したためる  食べる</P>
<P>tani        たみ                      hitam           くろい</P>
<P>多举就没什么意思了,  应该说日语比马来语水平要高一个档次,但是马来语的语法简单.所以学习起来一定容易.而且我很喜欢学习多音节的亚洲语言,学得越快越好.其实你们壮族学习马来语比我更加快哦,壮族和马来族有某种血缘关系吧</P>

哥田林 发表于 2005-12-29 22:48:00

nau 应为naeuq,是“气恼”的意思,与汉语同源;又有“不”的意思,还与英语同源哪!——开玩笑啦!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5-12-31 00:33:00

我家乡话表示“气恼”的词有hiq ndat(气热)、geik hiq(激气)、goz haen(脖子绷紧)、naeu(讨厌、气恼,疑源自粤语)、yaengz(厌恶、怒对)等。

沙南曼森 发表于 2005-12-31 00:36:00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南通通东人</I>在2005-12-27 19:30:05的发言:</B><BR>
<P>我告诉我的好同胞门我学习语言很快的,日语,朝鲜语暂且不提,单说壮语吧我一天一口气就能背几百个壮语单词.语法比日语要简单多了,日语是粘着语,与汉语,壮语完全不同,但是我学习日语比较轻松,感觉有些象我的母语,尤其是发音.至于壮语虽然也是刚接触不久但是比日语简单多了,现在我不断在扩大我的壮语词汇,至于马来语,高山族语言对我而言也是小意思.背这些多音节的语言,对我实在是太轻松了,我上面举的例子是我学习过的语言词汇 我还懂一些日本阿夷努人的语言呢 我献丑了</P>……<BR></DIV>
<P>看来这位贝侬堪称天才。至少比我强多了,我最不喜欢记单词了。</P>

aro 发表于 2005-12-31 13:31:00

在布依族里,同样也没有和这个音相近的词来表示“生气”。

Haeuxseng 发表于 2006-1-2 16:25:00

<P>宾阳话有个naeuq(标准壮文形式),对应于壮语第一声,我也觉得不是汉语,要是说“恼”,我们会说,是第二声。</P>

吴越 发表于 2006-1-5 15:48:00

<P>“气恼”一意,我们说成“ao tsao”(无汉字对应)。</P>
<P>沙南君的goz haen(脖子绷紧),类似于我们“k'o haan”(发怒)。</P>
<P>吾认为声调调值调型确实可以作为判别参照物,但不是完美的。语言的发展,声调可以合并,也可以分化。单个字或词语的声调调型(比如阳平,阴平)在我们吴方言中没有意义,古上声字、去声字我们可以随便读成平上去,例如“恼”,“上”,“气”,而且放到句子中肯定要变调,但不会影响到辨义。</P>
<P>粤语是声调严格形方言,跟我们不同。</P>

铜碗豆 发表于 2006-1-5 18:06:00

<STRONG>“gih(激)”——jil(既)!哈哈……</STRONG>

vaiz 发表于 2006-3-31 13:14:00

宾阳平话的naeu是第一声,调值为35.一般是恨,烦的意思

西蒙 发表于 2006-3-31 20:48:00

<STRONG>gih</STRONG>,靖西话,除了生气的意思,还有一个意思是“盐”的意思,我说得对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壮语的nau(生气)本字就是汉语的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