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东桥 发表于 2005-12-13 15:29:00

[原创]黄广扩先生制作的马骨胡在"上海之春"获一等奖!!

<P>  黄广扩先生为南宁白沙路学校制作的马骨胡,使白沙路学校的马骨胡乐队在2005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荣获“民族之花”少儿专场一等奖,这也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我们本地的学校,为什么马骨胡是我们德保人制作,而我们本地的却没有一所学校开设有这种兴趣班,据我了解,目前德保没有一所学校开设艺术兴趣班,上次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鉴河小学拍摄的《东方儿童》几所县城的小学只有鉴河小学的《鉴河娃》和黄广扩的马骨胡和牛角胡得上镜头,其他的全部剪掉,为什么??《鉴河娃》是唱我们德保山歌的,黄广扩是演奏民族乐器的,人家需要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在播放之前,几所学校都写喜报挂在学校的大门口,可后来给孩子们却是一脸的失望。</P><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5-12/2005121315285989540.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br>

天保武士 发表于 2005-12-15 15:11:00

<P 0cm 0cm 0pt">可喜可贺!可是,马骨胡制作者注册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了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现在这个时代,对自己的特长如果不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就很可能得不到应有的价值和回馈。另外,如果不想马骨胡从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断送,真的应该考虑成立马骨胡制作公司、建立马骨胡文化协会、创办马骨胡学习班等。但是,如何把马骨胡音乐包装起来推介出去,应该是一个大前提,因为有这样的前提,人们才会重新重视这种独特的壮族乐器,才会有传承的市场。</P>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5-12-19 08:56:00

<DIV class=quote>……据我了解,目前德保没有一所学校开设艺术兴趣班,上次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在鉴河小学拍摄的《东方儿童》几所县城的小学只有鉴河小学的《鉴河娃》和黄广扩、刘海德的马骨胡和牛角胡得上镜头,其他的全部剪掉,为什么??《鉴河娃》是唱我们德保山歌的,黄广扩和刘海德是演奏民族乐器的,人家需要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在播放之前,几所学校都写喜报挂在学校的大门口,可后来给孩子们却是一脸的失望。</DIV>壮族地区的通病,大多数地方的老师和家长都不会重视儿童的艺术兴趣,总是以为在学校里学好教材的所有课程就可以走出去,无形中扼杀了多少儿童的艺术天才。壮族地区的人们还普遍崇外,以为学好外面的东西就好了,殊不知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大财富。

byaraiz 发表于 2005-12-20 11:39:00

真厉害耶。希望能够尽快看到马骨胡进入僚区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那天。

英树 发表于 2005-12-20 21:44:00

<P>不错,支持!</P>

行路人 发表于 2006-2-26 15:33:00

<STRONG><FONT face=Verdana color=#da2549>凸东桥贝农能不能出面请<FONT color=#ee3d11>黄广扩先生到我们学校义务教学呀现在学杂费全免了,什么钱也没了,为了下一代我这里先谢</FONT><FONT color=#da2549>凸东桥贝农和</FONT><FONT color=#ee3d11>黄广扩先生了。我们期待中……</FONT></FONT></STRONG>

凸东桥 发表于 2006-2-27 10:35:00

<P><STRONG><FONT face=Verdana><FONT color=#da2549>凸东桥贝农能不能出面请</FONT><FONT color=#ee3d11>黄广扩先生到我们学校义务教学呀现在学杂费全免了,什么钱也没了,为了下一代我这里先谢</FONT><FONT color=#da2549>凸东桥贝农和</FONT><FONT color=#ee3d11>黄广扩先生了。我们期待中……</FONT></FONT></STRONG><IMG src="http://www.rauz.net/bbs/Skins/Default/emot/em01.gif"></P>
<P>义务教学是可以的,但是这不是一个兴趣班或者是为一个文艺节目而准备的,这个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一个氛围,南宁白沙学校也是经过了几年才形成这样的一个规模,我个人认为目前最难的是乐器方面的配制,南宁白沙学校的马骨胡是学校投资的,这个也是一个不小的开支,经常到叔扩家也知道,他老人家制作一把马骨胡,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普通型号的也是八百块钱一把,再反过来看看我们县的教育投入,要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叫学生自己买,家长肯吗?现在都是崇洋得很,还有另外一个就是孩子本身,现在的孩子对自己的民族习俗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就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满大街都是不土不洋的学生仔,如果现在叫他们学习民族乐器,那得从孩子的心理上找到突破口.</P>

越色僚人 发表于 2006-5-15 14:04:00

<P><STRONG>相关资讯:</STRONG><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9483&amp;star=1#155864"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Ingjyaem 影音视听』</FONT> → 用马骨胡弘扬壮文化(南宁晚报) </A></P>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9483&amp;star=1#155864"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4&amp;id=19483&amp;star=1#155864</A></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黄广扩先生制作的马骨胡在"上海之春"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