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壮家人讲隐语
<P> 壮家人讲隐语<br> 淡水<br> <br> 居住在那坡县境内的壮族人言谈十分注重分寸和顺耳,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隐语中可见一斑。<br><br> 所谓隐语,就是话不明说、直说,而是通过另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让人理解话的含义。如有人去世了,报丧的人往往说成是某人“没有了”、“ 倒下了”、“过世了”、“走了”、“归仙了”,而不直接说某人死了。在办丧事期间,人们时时处处忌说“丧”和“死”字,把丧家叫做“孝家”、“吃斋之家”,把棺材叫做“寿板”,把丧服叫做“孝服”。对于出丧,则叫做“还山”。这不仅仅在于“丧”和“死”是让人悲伤的字眼,更重要的是对死者和孝子尊重的问题。<br><br> 壮家男女青年结婚叫做“请喜酒”。壮话的“出嫁”是“卖”,不好听,因此姑娘出嫁叫做“下门”或叫做“成亲”、“成家”。新娘出娘家不叫出门,而叫做“下梯”,进新郎家则叫“上梯”,这是因当地壮族人向来居住干栏式木楼,人住楼上、牲畜在底层之故。即使住平房也要这样说。妇女生了小孩则委婉地说成“当家”、“抱娃娃”。问某小孩几时出生叫做几时“落席”。<br><br> 平时结伴上山打柴,严禁说“死”、“伤”、“血”、“鬼”等,否则遭众人谴责。传说山神听见不吉利的话要发怒,会把人轰下山崖。因此,如果不小心被刀砍伤就说成“刀进手”,如果流血则说成“红”了,以防直说了触怒山神使人倒更大的霉。单独上山检草药,只说“找草”,不说“药”字,以防泄密失去药效。中元节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这一天是鬼节,人们处处避鬼,把过鬼节说成是“过十四”。<br><br> 壮族人的隐语确实多,就连禽畜瘟死也说隐语,叫做“闭眼”、“瞎眼”。<br><br> 语言是习俗的反映。由于壮族习俗中的禁忌很多,因此讲隐语也就跟着多了起来。如果谁在该讲隐语的场合而“直言不讳”,则被视为缺德无礼没家教。<br><br> 原载2005年12月1《防城港日报》</P><P><br></P><br> 现在那里有这么多讲究啊! 20年前,我有个学生,他爷爷去了,父母要他去借抬棺材的工具。主人问他借来何用?他不好说爷爷死了,要避讳啊,要说隐语啊!但他掌握的隐语实在太少,一时间找不到说辞,但要避开“死”这个词他是知道的。于是,他突然大声说:“我爷爷不想活了!” 我也会说 <P> 这个很正常啊,我们家乡要是人死啦,一般会说“过了,过位了,走了,返老村了,看捏子(野果)树了,红泥做村啦,上仙凯,三响炮(有人过世要放三响大潮炮)”,现在还有说“当地委干部了”。寿材叫“床”。</P>
<P> 小孩的出生日叫生日,老人叫“做寿”,老人自称自己的生日叫“日子”。</P> <P>过了</P>
<P>这话在死人的时候经常听到</P>
<P>看来我们那里还没有完全汉化</P> 隐语文化应该不只属于壮语的,每个民族都会有这种现象. 哎哟,好无聊哦。人都没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