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壮乡人“宴宾节”对唱忙
<P>中国青年报 <a href="http://zqb.cyol.com/gb/zqb/2005-10/21/content_79541.htm" target="_blank" >http://zqb.cyol.com/gb/zqb/2005-10/21/content_79541.htm</A><BR><a href="http://zqb.cyol.com/gb/default.htm" target="_blank" >首页</A><FONT>->></FONT><a href="http://zqb.cyol.com/gb/zqb/zgqnb.htm" target="_blank" >中国青年报</A><FONT>->></FONT><a href="http://zqb.cyol.com/gb/zqb/63.htm" target="_blank" >特色周刊</A><FONT>->></FONT><a href="http://zqb.cyol.com/gb/zqb/67.htm" target="_blank" >旅游周刊</A> </P><P align=center>我说故乡<BR><FONT size=4><STRONG><FONT>壮乡人“宴宾节”对唱忙</FONT><BR></STRONG></FONT><FONT>2005年10月21日</FONT></P>
<P align=center>黎炯宗</P>
<P> 如果你在农闲季节的秋冬期间路过我的故乡———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大里乡,说不定路上会被附近村子里的人拉到家里去做客。当你酒足饭饱要告辞时,热情好客的主人还会给你包上一包油炸的糯米馍或送你几个粽子,并嘱咐你说:“认得家了以后可要常来常往啊!”
<P> 遇上这样的奇事,主人家肯定是壮族人,因为这是我们家乡壮族人特有的一种习俗:每年都有一个专门用于招待亲友宾客的节日,但各村过这个节日的日期又不相同,一般多在农历的7月至11月份。每年过这个节,家里来的客人越多就越体面;要是谁家的客人少了,就会被视为人缘差,很没面子。因而,过这个节,家家户户不但遍邀亲友,就连在路上遇到的陌生人也要拉到家里好好款待。
<P> 过“宴宾节”据说是为了答谢各方亲友宾客对自己的关爱,因为人在世上总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且也都曾得到过各方亲友以及许多不相识的人的帮助,很有必要安排这么一个节日来答谢各方。
<P> “宴宾节”的前一天,太阳快下山时,客人陆续到来,村子里家家户户都门庭若市。因为家家来的客人都比主人家的人口多上好几倍,所以除了一些年纪较大的客人要想办法照顾好外,这天晚上,主人家是没法给那么多客人安排睡觉的床铺的,不过,客人们也都知道这一点,事先总是在自己家里休息足,一来,就要熬一个通宵。
<P> 吃过夜饭以后,主人们要忙着杀鸡宰鸭、炸油馍、做扣肉等,没时间陪客人聊天,但是,他们也不会让客人们受冷落,这天晚上,村里要么就是安排唱戏,不论是演彩调剧或唱师公戏,都是一直唱到天亮才收场;要么就是在开阔一点的地方摆开歌台,让本村或当地比较出名的歌手来和客人们对歌。歌手们不但嗓音好,而且壮欢、勒脚歌、师公调等不论哪一种壮歌都唱得很拿手,凡是心中想要说的话,全都可以通过歌来随口而出。
<P> 对歌都是男女相对,开头时先是分为男女两大阵营对唱,唱时事,唱见闻,唱友情,唱村里的好人好事,唱生活中的喜和忧……唱着唱着,不知不觉就分成了好几拨儿,最后又分化为许多对青年男女一对一的唱,所唱的内容也全是对对方的爱慕之情了。为了不让歌声相互干扰,新分出来的一对,常是边唱边离开歌台,每到这时,村里村外,便处处都有人在唱,处处都有人在听,整个村子彻夜都沉浸在歌的海洋里。
<P> 天亮后,唱戏的收场了,对歌却还在继续,但唱的内容又回到唱时事,唱见闻,唱友情,唱村里的好人好事,唱生活中的喜和忧上来了,参与对唱的各方都是轮换着去吃早餐而不让对歌中断。
<P> 吃过午饭后,客人陆续告辞,宾主依依惜别,一年一度的这个节日里,不但密切了亲情,加深了友情,结识了新的朋友,也成就了不少爱情。</P>
[转帖]一年12个会客节劳民伤财 村民废旧俗
<P>新华网广西频道 <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22/content_1379830.htm" target="_blank" >http://www.gx.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22/content_1379830.htm</A></P><P align=center><B><FONT size=4>一年12个会客节劳民伤财 村民废旧俗</FONT></B></P>
<P align=center>新华网广西频道 2003年12月22日 09:37:15 稿件来源:新桂网</P>
<P> <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wq/yongning/index.htm" target="_blank" >邕宁</A>县一些镇、村一年中竟有12个会客节,家家户户在会客节大操大办酒席,你攀我比,骑虎难下,真是有些劳民伤财了……于是,村民们痛下决心—— <br>
<P align=center><STRONG>一年12个会客节</STRONG> <br>
<P> 都说邕宁县是个
<TABLE align=left>
<TR>
<TD></TD></TR></TABLE>好客的地方,当地人也这么承认。在这里,几乎每月都有会客节,节日期间你来我往,大办酒席,少则三五席,多则一二十席,酒、歌、电影、各种娱乐一应俱全,赴宴客人从几十到数百。当然,花掉的钱也绝不会是小数目。 <br>
<P> 12月16日,记者来到邕宁县南阳镇。<FONT color=#d52b6f>当地人告诉记者,会客节的习俗在当地源远流长,其本意是提倡村民礼尚往来,加强交往。会客节跟春节、中秋等节不同的是,它没有在所有村、坡形成一个统一的约定,就是说,春节在一年当中只有一个,而会客节则可有多个。一部分村、坡兴过三月三、九月九等会客节,而另一些村、坡则兴在六月六、中秋等过会客节。一旦其中一个村、坡操办会客节,那么别的村、坡亲友均要来参加,因此一个会客节实际上并未局限在某个小村坡。</FONT> <br>
<P> 一年里头有12个会客节,这对于南阳镇人甚至邕宁县人来说,早已是平常事。像今年冬至到明年春节、元宵节这段时间,前后相隔只有40余天,其中有两个节日便是会客节。按传统,在会客节不大操大办的人家,就往往被认为“没本事”,而某户人家一旦决定筹办会客节,那就要办得体面,才不至于伤了客人面子。据了解,一户人家筹办一个会客节,大多需花一周时间。 <br>
<P> 在12个会客节里,除了四月八、七月十四、春节这三个节日客人较少外,其余九个节日都有成百上千的客人,有从<a href="http://www.gx.xinhuanet.com/dtzx/nanning/index.htm" target="_blank" >南宁</A>、邕宁赶来的,还有从外省赶来的。南阳镇一位七旬村民告诉记者,他们那个坡才70多户人家,可是每到冬至节,坡里路口停满三轮车、汽车。许多村户家里客人上百,酒席在家里实在摆不下了,就将部分酒席搬到露天空地。酒席间,还要约定下一个会客节的操办时间、地点。 <br>
<P align=center> <STRONG>会客节铺张浪费</STRONG> <br>
<P> 在南阳镇,大部分村民都承认操办会客节很铺张浪费。记者走访南阳镇新兴坡、二田村了解到,会客节一般来说要备3至5席宴席,来客多的则筹办10至20席。南阳镇新兴坡村民小组组长吴凤荣见到记者时介绍,多年来办会客节,已经办出一种攀比风,现在办一桌酒席,至少要花120元,还不包括酒水、烟以及自家养的鸡、鸭、鱼等花费。 <br>
<P> 也就是说,如果一户人家筹办了20桌酒席,这户人家花掉的钱数就要在2400元以上。吴凤荣跟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每年要办好几个会客节,有时五席,有时十余席,现在一亩稻田的年收入大约600元,那么操办一个会客节则要花掉2~4亩稻田的年收入。 <br>
<P> 采访中,另有好几位村民表示,来了十桌以上的客人算大场面,他们均办过这种大场面的会客节。由于在他们的村、坡,每年有三五个会客节,还要参加别村、坡的会客节,以致有的村户每年要为此耗掉五六千元,甚至上万元。 <br>
<P> 这些被耗掉的钱,在当地又被称为冤枉钱。比方说赴宴客人,来时不能两手空空,常要备足入门见面礼——酒、面条、糖果、饼等等;又如会客节结束时,主人不能随随便便就把客人送走,得回赠一份礼品,这份礼品的分量,依来客的见面礼来定,见面礼贵重的,回礼也得跟着贵重一些,多半来礼多少,就要回礼多少。粉丝、棕子、鸡、鸭、红烧肉等,都可以作为回礼。对于小孩,尤其是初次来主人家的小孩,主家则要赠送红包、布匹或衣服。 <br>
<P> 二田村委会梁副主任告诉记者,他家一年也要办几个会客节。每办一个会客节,酒席都在14桌以上,除了耗钱外,一家人忙得团团转,买菜,买酒,做菜,招呼,陪酒等,最后一家人都累得腰酸背痛。 <br>
<P> 据了解,在村坡里办会客节,餐具一般都不够用,得挨家挨户东凑西借。餐具虽然可以凑齐,但在消毒方面却大都达不到卫生标准;再加上切菜炒菜时亦难以做到卫生规范,因而来客患拉肚子等肠胃病的现象时有发生。另外,节后剩菜一大堆,一般村户都没有冰箱冷藏,丢了可惜,而留着再吃,则不利健康。如果在夏天办会客节,这种现象就更加严重。 <br>
<P> 二田村委会孙德生主任对记者说,会客节近些年来十分时兴,仅二田村776户3144人,一年为过会客节就要耗掉30多万元,而由此造成的误工、误事等经济损失还尚未计算在内。那么,整个南阳镇的情况又怎样呢?南阳镇邓金爱镇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拥有七个村委的南阳镇,每年为过会客节大约要耗掉将近200万元。 <br>
<P align=center> <STRONG>勒紧腰带办节</STRONG> <br>
<P> 如此大的开支,村民能否承受?二田村孙德生主任介绍,二田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200元,村民生活并不富裕。曾在二田小学工作过的苏伯良老师对此也颇有了解。他说,二田村有一户人家,在每月交水电费时总埋怨水电费贵了,其实,这户人家的水费每月才四元,可他家操办会客节时,却耗资近千元。南阳镇几位常下乡的干部也向记者反映,去年12月,该镇为搞生态村,下到村里去动员村民出点钱买水泥,而不少村民表示他们拿不出钱,因为他们马上要办冬至会客节。 <br>
<P> 二田村一村民对记者坦言,他好几次在办会客节前四处筹钱,要是在这时碰上小孩选购资料书,就只好耽搁着。特别是在每年的二三月份,一方面得给孩子交学费,另一方面需购买肥料、农具等农业生产用品,可恰在这个时候有两个会客节,即二月二和三月三。这位村民说,别的村户都在办节,如果自己不办,面子上过不去;而且自己以前赶了其他村坡的会客节,现在轮到本坡办节“还礼”了,这个时候你说怎么办?只好硬着头皮到处借钱,先把会客节体面地办下来再说,至于买化肥、小孩买资料等,往后推吧。 <br>
<P align=center> <STRONG> 村民自废旧习俗</STRONG> <br>
<P> 把辛苦挣来的钱花在会客送礼上,你说有多大意义?南阳镇部分村、坡的村民逐步认识到,频繁地办节会客实在是有些劳民伤财。于今年2月份起,他们纷纷要求废除旧习俗。 <br>
<P> 率先废除旧习的是南阳镇星光村新兴坡。新兴坡村民小组组长吴凤荣说,当时村民都有统一认识,而后通过村民代表讨论同意,村里贴出公告,决定取消今年的三月三会客节,以后也将如此。 <br>
<P> 此举在当地影响极大。接着,别的村坡仿照新兴坡做法,将六月六、九月九会客节废除。目前该镇二田、新楼两个村也公开张贴公告,取消冬至会客节。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率先废除旧习的村、坡,决定只保留一年中的某一天作为每年的会客节,其余的会客节则全部废除。 <br>
<P> 南阳镇邓金爱镇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会客节作为南阳镇甚至邕宁县一带的传统节日,其礼尚往来的原意是好的,但由于会客节过于频繁,已经造成了节日泛滥,无形中也增加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据她所知,邕宁别的乡镇也有类似情况。邓镇长在谈到南阳镇部分村、坡率先移风易俗时,认为这是一种好现象,说明村民的觉悟高了,她同时希望村民把这种好风气保留下去,把精力和财力用于共奔小康。(王光家)</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24 17:29:37编辑过] <P>绿城热线 <a href="http://www.nnhot.com/2005/0311/010126-2.Html" target="_blank" >http://www.nnhot.com/2005/0311/010126-2.Html</A><a href="http://www.nnhot.com/" target="_blank" ><BR>首页 > <a href="http://www.nnhot.com/list/list_14_1.Html" target="_blank" >文化频道</A> > <a href="http://www.nnhot.com/list/list_185_1.Html" target="_blank" >艺术舞台</A> </P>
<P><FONT color=#000000><STRONG>少数民族舞蹈<BR></STRONG>www.nnhot.com 绿城热线 2005-3-11</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P>
<P><FONT color=#000000> <STRONG>春牛舞 </STRONG>壮族传统舞蹈。春节期间由春牛队到各村逐户贺年表演。<FONT color=#cc3370>流行于南宁市郊区及邕宁县。旧时从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个别村至三月初七),是当地传统的“会客节”,由各村安排日期,请春牛队表演。</FONT>其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牛和四脚春牛3种。独脚春牛表演时由八音、锣鼓开路,1男青年用竹篙将竹扎纸糊的牛高高举起,边走边舞;随后是几名或十几名化妆的茶公、茶娘。表演时,先在鞭炮声中舞动春牛,接着由茶公、茶娘手持花篮、彩扇边歌边舞。演唱内容有农事歌、恭喜歌及赞颂好人好事、抨击坏人坏事的歌。两脚春牛是在1块大布的一端缀上1对黄牛角,表演时由1人持牛角置身布下舞动,其整个活动方式与独脚春牛相同,但茶公、茶娘仅3男2女,且为单纯的歌舞,动作比较简单。四脚春牛形若舞狮,由两人套上牛头牛身道具表演耕作过程。春牛队往各家各户贺年毕,到村头空旷场地表演春牛戏,由茶公、茶娘扮演各种角色,有相对固定的套路。(见彩图第17页) </FONT></P>
<P><FONT color=#000000>……</FONT></P> <P>一个乡镇的范围内,一年有12个会客节实在算不了什么。在我们那里,元宵节时段的“会客节”从初六到十六,都有人过节——每村自然村任选一天,可与别的村雷同,一经选定年年此期;中秋节时段的“会客节”则是从初十到十九,不限定于八月十五,但每村仅选其中一天以招待亲朋,也是一经选定年年此期。像我老家那个自然村,一年过4个节:春节、正月十五、三月初三、七月十四,其中正月十五和三月初三是会客节。我老家临近的自然村,则有过(二月)初二、清明、(五月)初五、(八月)山节、冬至的,节期选择各有不同。如此算来,一年何止12个会客节?</P>
<P>《<STRONG><FONT size=4>一年12个会客节劳民伤财 村民决心废旧俗</FONT></STRONG>》一文中,“仅二田村776户3144人,一年为过会客节就要耗掉30多万元”的说法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在原邕宁县,2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很少见,这个“二田村”明显是指行政村(非一般意义上的“村”),其中包含了5个左右的自然村,节多不奇怪,花费大也在所难免。大操大办,你攀我比,铺张浪费,劳民伤财,这我也是反对的,但我还反对因噎废食。因为“会客节”是壮族歌圩习俗在我家乡的残存,不能因为有人把每村一两个的会客节统计成12个就把它给废了。</P>
<P>下面是我在“为什么靖西不过三月三” <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8859"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8859</A> 那个帖子里的两份发言:</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5-2-18 1:34:23的发言:</B><BR>
<P>如果你到过僚区更多地方,让你“想不通”的会更多。</P>
<P>给一份参考资料:</P>
<P>《歌圩分布表》统计分析<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10" target="_blank"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10</A></P>
<P>(一)各个月的峰值<BR>正月初一 54个 + 春 节 40个<BR>二月初二 17个<BR>三月初三 100个<BR>四月初八 14个<BR>五月初五 7个 + 端午节 1个<BR>六月初六 8个<BR>七月十四 29个 + 中元节 17个<BR>八月十五 23个 + 中秋节 26个<BR>九月初九 9个
<P>(二)歌圩密集时段<BR>正月初一至十六<BR>三月初三至初五<BR>三月十五至廿九</P>
<P>——————————————————————————————————</P>
<P>壮族的节日,多数跟歌圩有关。各地歌圩的圩期是错开的,武鸣过三月三,而田阳就可以过三月八。当然,靖西可以选择清明作为圩期。</P>
<P>在我的家乡(邕宁县东南部),有过三月三的,也有过清明的,这样的安排被认为必要的,是挤在同一天才是不可思议的。现在歌圩没落了,我们家乡的“会客节”习俗沿袭了歌圩的一些做法,即跟商贸圩镇一样,把相邻村、圩的节期、圩期错开,以方便人和物的流通。</P></DIV>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沙南曼森</I>在2005-4-13 14:52:06的发言:</B><BR>
<P>“会客节”是个统称,壮语里没有专门的名称,这个名称主要用于汉文记载的县志、新闻、杂录等。</P>
<P>邕宁的“会客节”,有元宵节、中秋节等几个时段。元宵节期间,从初六到十六都有村庄过节,有的村过初六,有的村过初七,有的村过初十,有的村过十五,相邻的村一般不安排相同的节期,而且节期一旦排定,就上百年不变更,跟商业圩市的圩期相类似。不同的是会客节一年只有少量几次,圩市则是三天一圩或五天、七天一圩(我家乡那边都是三天一圩,像星期那样不间断地滚动)。春节、元宵节期间的“会客节”,我们一般称为“吃初七”(goen cocaet)、“吃初十”(goen coceib)、“吃十五”(goen ceibhaj)等,似乎没有一个通用的名称。三月初三叫“吃初三”(goen coslam),清明节叫“吃清明”(goen ceingmeingz),五月初五叫“吃初五”(goen cohaj)或“吃伍月”(goen ngoxngid),七月十四叫“吃十四”(goen ceibsleiq)、“吃鬼节”(goen zitmangz),九月初九叫“吃初九”(goen cogouj)等。这些节日各村选择其中一两个来过,一般选了三月三就不选清明,选了七月十四就不选九月九。中秋节期间“会客节”比较集中,一般是从初十到十九都有安排,当然,还是临近的村尽量不同一天过中秋节。中秋节期间的“会客节”我们叫“吃山”(goen ndoi)、“吃八月山”(goen betngid ngoi),可翻译为“山节”,这一段时间秋高气爽,又不是农忙时节,所以做得比较隆重,白天晚上都安排节目,白天有吃饭、喝酒、赛球、抢花炮等节目,晚上有唱戏、放电影等节目(当然,有也有人喝酒到深夜,呵呵),我们那里的中小学以前在中秋节期间一般都放假五天,但不知现在还能不能放假那么多天。有些地方则利用重阳节那一段时间安排“会客节”,做法跟利用中秋节期间差不多。据说邕宁附近的横县、灵山、钦州、武鸣等地也有类似邕宁“会客节”的习俗,我没深入了解过,不好说太多。凌波仙子说他们武鸣那边有“朋友节”,是以年轻人为主的节日,这跟邕宁“会客节”有所不同,“会客节”是全村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备好酒菜等客来,亲戚、朋友、同学都可以是“客”,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也可以是“客”,还可以中餐吃这家晚餐喝那家,唯一要求是你至少认识席上的一个人,客人多了主人就忙一些,但不会不高兴,一个客人都没有那才是最没面子的事情。</P></DIV> <P>时间少了,</P>
<P>没有机会年年都去混!</P>
社会自由资金流动很快哎, <P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TEXT-ALIGN: lef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align=left>顶顶顶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麻烦版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能否告诉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壮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宴客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对唱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篇文章的作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黎炯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通讯方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Q</FONT>或邮箱之类的都可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偶是他的学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已经多年没有联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谢了!!!我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QQ</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9619351</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E-mail</FON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a href="mailttbl808@163.com" target="_blank" >tbl808@163.com</A></FONT>。<p></p></P> <P>试试这个地址:<a href="mailtjiongzong@163.net" target="_blank" >jiongzong@163.net</A><BR></P> <P>网上搜来的:</P>
<P>文化交流(香港)中心 <a href="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ns_detail.php?id=1992&nowmenuid=5549&cpath=0383:0408:&catid=408" target="_blank" >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ns_detail.php?id=1992&nowmenuid=5549&cpath=0383:0408:&catid=408</A></P>
<P><a href="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index.php" target="_blank" ><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首页</FONT></A> > <a href="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ns.php?nowmenuid=5549" target="_blank" ><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作品展厅</FONT></A><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 </FONT><a href="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ns.php?catid=383&nowmenuid=5549&cpath=0383:" target="_blank" ><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作家风采</FONT></A><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 > </FONT><a href="http://www.lmoon.net/com/agenthk/ns.php?catid=408&nowmenuid=5549&cpath=0383:0408:" target="_blank" ><FONT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000000">黎炯宗</FONT></A> </P>
<P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广西来宾人,50年代出生。正式参加工作后历任小学教师、中学校长、县委秘书、文联主席、乡党委书记及县广播电视局局长等职。创办过《广西人才报》,曾任教于广西农垦大学,主要教授《新闻写作》、《电视节目制作》及《电视专题片创作》等课程,期间曾出过多部著作。</FONT></FONT></P>
<P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p></p></FONT><FONT size=3> </FONT></P>
<P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2002年退休后(内退),先到广州混迹于打工族中体验生活,2003年夏天到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从事宣传工作,现受聘为暨南大学,执教新闻专业。</FONT></FONT></P>
<P 0cm 0cm 0pt"><FONT color=#000000><FONT size=3><p></p></FONT></FONT> </P> 听来宾人说,这个节叫笨卵节! <P>凌波仙子说他们武鸣那边有“朋友节”,是以年轻人为主的节日,这跟邕宁“会客节”有所不同,“会客节”是全村人的节日,家家户户备好酒菜等客来,亲戚、朋友、同学都可以是“客”,亲戚的亲戚、朋友的朋友、同学的同学也可以是“客”,还可以中餐吃这家晚餐喝那家,唯一要求是你至少认识席上的一个人,客人多了主人就忙一些,但不会不高兴,一个客人都没有那才是最没面子的事情。</P>
<P>在武鸣确实是有这么一回事,只要是来客,不管是不是自家的朋友、亲戚、同学,哪怕只是村里来村里做客的,不认识的,都会很热情的请到家里做客!</P>
[转帖]风情浓郁的湛江农村“年例”
<p><a href="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htm">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htm</a></p><p align="center"><strong><font size="5">风情浓郁的湛江农村“年例”</font></strong></p><p align="center"><em>2007-02-26 15:08:15 碧海银沙</em></p><p><table width="1"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img height="420" src="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1.jpg" width="560" border="0" alt=""/></td></tr><tr><td align="center">舞狮子</td></tr></tbody></table></p><p><br/> </p><p><table width="1"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img height="420" src="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2.jpg" width="560" border="0" alt=""/></td></tr><tr><td align="center">民俗游行活动</td></tr></tbody></table></p><p><br/> <b>碧海银沙网讯</b> (图/文 特约摄影师 <b>宁庆兵</b> 编辑/<b>冯伟秋 小 雨</b>)春节刚过,湛江各地农村的“年例”就陆续开始了,伴着潇潇的春雨,我们开着车行驶在各村镇的乡间小道上,到处都能听到从远处传来的阵阵隐约的锣鼓声、鞭炮声。儿时起就听说湛江做“年例”的风俗,其热闹和隆重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过春节。在湛江有“年例大过年”之说,大多数外出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必须要回家团聚,可见做“年例”有多么重要。<br/> </p><p><table width="1"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img height="420" src="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3.jpg" width="560" border="0" alt=""/></td></tr><tr><td align="center">游行队伍中的民间艺术“飘色”</td></tr></tbody></table></p><p><br/> 湛江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听说在清代湛江做“年例”就已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的压轴戏是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表演,以博取和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br/><br/> </p><p><table width="1"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img height="420" src="http://zjphoto.yinsha.com/file/200702/2007022615081517/4.jpg" width="560" border="0" alt=""/></td></tr><tr><td align="center">开心的“飘色”小模特</td></tr></tbody></table></p><p></p>[转帖]湛江、吴川的年例 (转载)
<p>吴川商网-金海岸社区 <a href="http://bbs.524500.net/viewthread.php?tid=203">http://bbs.524500.net/viewthread.php?tid=203</a></p><p align="center"><font size="5"><strong>湛江、吴川的年例 (转载)</strong></font><a href="http://bbs.524500.net/viewthread.php?tid=203"></a></p><p>湛江、吴川的年例 (原载soit数码社区 ,作者cean )</p><p> 吴川是南海边上的一个县级市,地处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区就坐落在南海的边上,国道325线在市区的南边穿过。这里的交通便利、气候宜人、海产丰富、地灵人杰,这个边陲小县曾经在清代出了一个状元,状元的名叫林绍棠,他虽然没有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辉煌的一笔,但是作为吾乡吾民,能有这么一个状元作为今天的学子的榜样,也足够鼓励他们发愤图强的了。<br/> 大年刚过,家乡各村镇的“年例”就陆续开始了,伴着潇潇的春雨,“年例”向我们走来了。整个正月期间,城乡之间,到处都能听到远远传来隐隐的锣鼓声、鞭炮声,这种情景让我想起了陆游的那首《游山西村》。<br/> 游山西村<br/>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br/>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br/>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br/>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br/> 诗中的意境,正是家乡“年例”的滋味呵!在这片乡土长大,我对正月期间的天气也是尤其有感觉的。正月里,春寒料峭,烟雨蒙蒙,人们乘着霏霏的冷雨和飕飕的寒风开始了走亲戚的活动了。小时候,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去姑妈家做“年例”的。姑妈家的村庄离我们村很近,奶奶带着我们几个小孩子,步行穿过一条条沾满春天的雨水珠儿的田塍去姑妈家做客。一路上,经过田野、村庄、树林,路上行人很少。正月里,大家都沉浸在年节的欢乐气氛中呢!还没有农人愿意下田干活,四野茫茫,不见人影,春天的雨雾笼罩了远村和近树。田野里的庄稼返青了,都粘上了春天的雨水,湿漉漉的,青翠欲滴。这样的天气、这样的景物,早已定格在我的童年记忆中!<br/> <font color="#e61a42">家乡有“做年例”的风俗习惯,“年例”是什么呢?“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的湛江和茂名两市所特有的风俗。广东省粤西地区的湛江、茂名两市,在春节过后,有做“年例”的风俗,其热闹和隆重程度丝毫不亚于别处过春节。在这里,外出的人过年甚至可以不回家,但“年例”时必须要回家团聚,可见,做“年例”有多么重要。<br/>“年例”,顾名思义就是一年一度的,一个村子一年之中在一个固定的日子里做“年例”。“年例”传说源于“元宵节”,但“年例”的时间范围却比元宵节宽泛得多,以选择在元宵节或元宵节前后做“年例”的居多,各地因地理位置和族人姓氏的差异,所定的日子而有所不同。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一天的时间,搞得热闹隆重的地方一般延续到两三天,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仍有村庄做“年例”(早的在年初二,迟的在十一、二月份)。做“年例”这样的风俗,在广东省乃至全国并不多见,那么,“年例”是何时起源的?</font><br/> 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年例”实际上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年例”的最大目的是敬神,“年例”首先是为神而做的。“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都是为了表演给神看的。在节日里,人们极尽所能来讨好神,献媚于神,以博取神的欢心,讨得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古代,人们的生产力极低,对大自然的驾驭能力很弱,因此,对神的敬畏是很深切的。现在,“年例”依然在继续过,敬神的色彩依然很浓,但是现在的“年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神而过,人们也可以籍此而自娱自乐了,吴川市的人们就凭借“年例”而大做“招商引资”的文章,搞“一节一会”,一节就是“吴川市元宵民间艺术节”,一会就是“吴川市经贸洽谈会”,这就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了。<br/> “年例”期间,鞭炮声伴随着锣鼓声不绝于耳,家家张灯结彩,村镇街道布置彩楼、彩廊、画廊,搭建花桥、花塔,装扮飘色、泥塑等,各种民间艺术表演竭尽所能,尽献于众。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百姓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筵席招待亲朋好友,这时,主人认识的客人带着主人不认识的客人都来了,主人也毫不见外,一律热情款待招呼茶饭,大家便很快融为一体,无拘无束地谈笑风生,吴川人也因此留给客人热情好客的好印象。过去,乡村青年交际圈狭小,“年例”就曾起过“情人节”的作用,深为年轻人所喜爱。每到“年例”,青年男女,走街串巷,一来二往,渐渐熟悉了,婚姻大事不用别人操心了。<br/> 过“年例”的时候,家家户户广延宾客,从早到晚不停地宴请亲朋好友,宾客们随到随吃。谁家到的客人越多,谁家门前停的小汽车最多,谁的脸上就越光彩;若是门庭冷落,则要被人看不起的。有钱人家是这样做“年例”的:他们的“年例”比一般人家的婚宴还要丰盛,开销还要大,他们的餐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珍馐佳肴、名贵酒品。一桌花费少则上千元,多则三几千,一天下来,共摆了十多桌,就得花去数万元。有钱人家这样做“年例”,岂不是亏大了?非也,他们不会全干亏本的事,因为地方的党政干部是他们的“座上宾”,他们把吃 “年例”当成拉关系的一种手段,关系建立了,还不方便他们以后赚更多的钱?没钱人家当然也做“年例”,虽然没钱,但也要尽其所能请一些亲戚来吃“年例”才心安理得,否则就觉得自己太寒酸了。<br/> 也许是年年有“年例”的关系,吴川菜在远近也是知名的,吴川人的各种喜筵上的菜色,都比周边地区的好,味道也佳,吃过吴川人的酒席,再到别处吃酒席,就吃出差别来了!“年例”,不但是一个肠胃的盛宴,还是一个眼球的盛会。街头巷尾搭起牌楼,沿路彩旗飘扬,每家每户张灯结彩。城乡各处,电影、粤剧、轻音乐会陆续上演。吴川是一个粤剧之乡,人人都爱听粤剧,“年例”期间,本地的粤剧被人一订而空,人们就从湖南、广西、广东其他地区请来粤剧团唱戏。这时候,必然要从各种庙宇里请出众神来观看演出。戏首先是演给神看的,然后才是演给人看的。近些年来,由于电视剧的发达,年轻一代喜欢看粤剧的渐渐少了,舞台下面的观众日渐稀少了,照此下去,到最后,也许粤剧的观众就可能只剩下的神了!<br/> 吴川市区——梅菉镇的民间艺术可是赫赫有名的,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了吴川市梅菉镇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梅菉镇民间艺术的“四绝”是:飘色、泥塑、花桥、花塔,历年来曾经吸引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四绝”的来历跟梅菉镇的“年例”密切相关,因为在“年例”中,各种民间艺术都要竭尽所能,表演给神看。梅菉镇的“年例”就是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三天,因此梅菉镇从“年例”敬神的历史渊源中发展出了吴川民间艺术的“四绝”。<br/> “飘色”是四绝之首,“飘色”是什么呢?“飘色”是运用力学的原理,用钢筋作为骨架,巧妙地支撑一个小孩子坐在骨架顶上,小孩身穿鲜艳的古代服装,遮掩了他是坐在上面的实质,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看起来,他们就像是站在上面的或者是飘在上面的。凭民间艺人的想象,他们可以把“飘色”的造型做得变化万千,千奇百怪。有些大型的“飘色”,甚至可以支撑十来个小孩坐在骨架上面。<br/> “飘色”上面的孩子,年龄一般在4至10岁之间,身高在1.1米左右,个子要瘦瘦的。人们不禁担心,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坐在钢筋做成的骨架上面,无依无靠,无遮无拦,安全吗?这是不必担心的,他们是很安全的。就骨架的承重能力而言,“飘色”上面的孩子一般是40斤左右,而钢筋骨架,一般大人都事先试坐过,承受百多斤的重量都没问题。“飘色”巧妙地运用了力学的原理,它在平衡方面也是做得很好的,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出过什么事故。家长们都争相让自己家的孩子去扮演“飘色”,在他们看来,“飘色”是做给神看的,因此他们相信扮演飘色的小孩会得到神的保佑和眷顾。<br/> 泥塑,就是用泥巴做成的一个个比人还大的彩色塑像,沿街布置,装点节日的街道。泥塑本没有什么稀奇的,但它是梅菉镇“年例”的保留节目,是吴川民间艺术“四绝”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泥塑的造型通常是古代人物造型,近年来,泥塑的造型也推陈出新,加入了一些现代人物造型,尤其是加入了吴川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塑像,如原籍吴川的清代驻美大使陈兰斌、民国时期的爱国将领李汉魂将军等等。还新增加了电动泥塑,电动泥塑就是用电作为动力,推动泥塑运转起来,民间艺人把它们设计成自己能吹拉弹唱,自娱自乐的“活”泥塑呢!看到这些,我们不禁佩服这些民间艺人的智慧。<br/> 花桥,是利用流经市区的鉴江中的江心岛上的一条水泥桥装扮成的。桥上摆满了鲜花,桥的上空搭起了彩棚,上面张灯结彩,彩旗飘扬,彩棚的两侧还挂满了吴川文化名人的字画。夜幕降临,花桥上灯花通明,流光溢彩,正月十五的晚上,全城的人们都出动去逛花桥,花桥上人山人海,那种场面真的可以用“灯如雨,游人如织”来形容。花桥的尽头,是一个巨大的送子观音泥塑,新婚夫妇都要到送子观音泥塑跟前买一朵白色的菊花,白色的菊花会祝福他们生出儿子。<br/> 花塔不是固定的建筑,它是每年临时用竹木搭建的,“年例”过后就又拆掉了。花塔共六层,塔上用彩灯装饰,夜晚,塔上灯火辉煌,光芒四射,人们要爬上塔的第二层,从塔身上经过,以图吉利。塔上也有送子观音的泥塑,人们把零钱扔到观音身上,以求生得子裔。<br/> 从前,梅菉镇的“年例”是市民们自发搞的,现在有了政府的组织,政府把它和 “吴川市经贸洽谈会”结合起来,搞成“一节一会” 希望梅菉镇的“年例”在吸引海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的同时,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人前来投资搞建设,政府把“年例”定为每隔两年搞一次,这是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完美结合。愿家乡“年例”的风俗给家乡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双翅,愿家乡的经济发展快步前进、日新月异!<br/> 当大城市的居民日益觉得传统的节日过得越来越无味了的时候,家乡传统的民情风俗依然保存得很完好,家乡的传统文化没有在当今的一切都全球化了的大潮中消失殆尽,我不禁暗暗庆幸!多得了那一批民间艺人,他们年年付出的辛劳使得这些民间艺术的瑰宝得以保存!谢谢他们了,我衷心祝愿家乡的传统民情风俗继续保存下去,直到永远!</p><p></p> <p>14楼文章说『<font color="#e61a42">“年例”是广东省粤西地区的湛江和茂名两市所特有的风俗</font>』。实际上,“特有”谈不上的,广西的“宴宾节”、“会客节”、“朋友节”、“歌圩”都跟粤西的“年例”差不多。</p><p>『<font color="#e61a42">一个村庄的“年例”一般是一天的时间,搞得热闹隆重的地方一般延续到两三天,一直到中秋节前后,仍有村庄做“年例”(早的在年初二,迟的在十一、二月份)</font>』——这样的节期安排,跟我家乡的“会客节”很相似啊。当然,跟壮族歌圩习俗的节期安排也很相似。</p><p>『据《茂名市志》记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但是现在的“年例”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神而过,人们也可以籍此而自娱自乐了』——壮族歌圩的发展,曾被概括为“从娱神到娱人”,粤西的“年例”与其明显有共通之处。</p><p>我是今天元旦之后第一次听说湛江有“年例”习俗,当时我就意识到“年例”与歌圩存在一定的关联。由于当时没听清楚,我很长时间没想起那叫什么年或年什么,直至今天又遇到了来自湛江的人。</p>[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0:53:51编辑过] <p>几个相关帖子,供参考:</p><p>宾阳彩架、香港飘色与德保台阁<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9172">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9172</a><br/></p><p>越南 岱 族 的 “ 隆 东 ”节<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0036">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20036</a></p><p>为什么靖西不过三月三<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8859">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6&ID=8859</a></p><p>《歌圩分布表》统计分析<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10">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10</a></p><p>《壮族歌圩研究》目录、导言、后记<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59">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59</a></p><p>壮族歌圩的活动规律及流布[文摘]<br/><a href="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37">http://www.rauz.net/bbs/dispbbs.asp?boardID=12&ID=837</a><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9 1:58:27编辑过]
[转帖]佛山:民俗纷纷闹元宵 盛世名城风情浓
<p>news.dayoo.com 2007年03月05日 10:37 来源: 佛山日报 </p><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4" width="98%" border="0"><tbody><tr><td background="../../../../img/line.gif" height="8"></td></tr><tr><td align="center"></td></tr><tr><td class="14"><div id="content1" twffan="done"><!--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left" border="0"><tbody><tr><td><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300" border="0" style="BORDER-RIGHT: #999 1px solid; BORDER-TOP: #999 1px solid; MARGIN: 0px 8px 8px 0px; BORDER-LEFT: #999 1px solid; BORDER-BOTTOM: #999 1px solid;"><tbody><tr><td align="center"><img height="206" src="http://www.fsonline.com.cn/news/foshan/hot/200703050072_133667.jpg" width="300" border="0" twffan="done" alt=""/></td></tr><tr><td class="px12" align="left" bgcolor="#e0e0c9" style="PADDING-RIGHT: 3px; PADDING-LEFT: 8px; PADDING-BOTTOM: 3px; LINE-HEIGHT: 18px; PADDING-TOP: 6px;"> 几名小朋友包生菜吃,吃的很带劲。(本报记者 邓活生 摄)</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font color="#8b0000"><strong>■核心提示</strong></font><p><font color="#8b0000"> 昨日,我市各区举办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元宵节民俗活动。禅城的龙狮争霸赛、官窑的生菜会和各地放烟花、猜灯谜等一系列闹元宵活动,处处呈现出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百姓同乐的喜庆场景和氛围,为盛世名城、和谐佛山增添了欢乐与亮色。</font></p><p> <strong> 生菜会场面壮观热闹如过年</strong></p><p> 官窑生菜会增加新项目,吸引2000多名乡亲前来参加</p><p> 本报讯 记者纪可 通讯员邹永榆、杨黛梅报道:昨天,南海狮山官窑的传统民俗活动——生菜会吸引了2000多名南海乡亲和外国友人参加。当地正策划结合时代特色,把这一传统民俗打造成为南海文化的新名片。</p><p> <strong>千人赶赴生菜宴场面如过年</strong></p><p> 昨日,官窑充满了节日气氛,几百头醒狮上街为人们祝福,人们穿上节日的新装,喜气洋洋地看巡游、进行游园活动。今年的生菜会在去年基础上再次扩大规模,开设了中午、晚上两场共230席的“生菜宴”,吸引了2000多名南海乡亲和外国友人前来“赴宴”。在热闹的生菜宴现场,千名男女老少围着圆台而坐,争相祝酒庆贺,裹吃“生菜包”,以圆顺景生财愿望,让这一传统的民俗充满浓浓的乡情。香港官窑同乡会会长刘侣任组织了80多人的新春观光团专程回乡参加生菜会,他说,在乡亲们眼中,生菜会是家乡官窑的传统民俗,也是最能体现官窑人认同感的盛会,所以他们每年都一定如期赶回来,共同见证家乡在新的一年取得的新发展。</p><p> <strong> 老外试吃生菜包连称好</strong></p><p> 今年的生菜宴还首次邀请了在狮山的外国投资者前来“体验”这一当地民俗。看到充满地方特色的生菜宴现场,这些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家们显得非常兴奋。他们在本地包生菜“老手”的带领下,认真学起了生菜包的制作方法,虽然最后“成品”的形状有些奇怪,这些外国友人们还是吃得津津有味。“没想到狮山还有如此独特的民俗活动。”意大利商人伊万说,自己在中国生活了10年,还是首次参加如此有趣的民间活动,等在狮山的新公司投产后,他希望能有更多机会体验当地的民风民情。</p><p> <strong>打造民俗文化新品牌</strong></p><p> 除了传统的吃生菜包,今年的生菜会还增加了狮王争霸、绘画摄影比赛、曲艺表演、游园等新的活动,显得更具时代特色。“官窑生菜会是南海重视传统文化传承,打造民俗文化品牌的重要体现。”</p><p> 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朝阳说,今年生菜会新增的几项活动把传统民间文化与新时代特色结合了起来,使这一历史悠久的民俗活动显现出新的活力,也让群众感受到了南海和谐发展的主旋律。他表示,南海区委区政府将全力支持官窑生菜会申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合区镇村之力共同提升这一传统文化,将其打造为南海新的民俗文化品牌。</p></div></td></tr></tbody></table></p> <strong>“生菜宴”是珠江三角的民俗,似乎和“宴宾节”、“会客节”、“朋友节”大同小异啊!</strong> <p>这个节日我们家乡也有,</p><p>一般是农历6月,也有农历二月的,</p><p>有十八过的,有十九过的,有二十二过的,有二十四过,各村各寨不一样。</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山谷散人</i>在2005-11-15 23:10:00的发言:</b><br/>听来宾人说,这个节叫笨卵节!</div><p>你这个人啊~~不单“肥”!又爱讲鄙话~~但是脸又不会红~~我佩服得如~~滔滔长江水。。屁滚尿流~~哈哈~</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