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保县干栏建筑和乡村风光(4)
<P><STRONG><FONT size=5>前言</FONT></STRONG></P><P>2005年6月24日—25日,我陪同一个韩国学者到德保乡下调查南部壮族乡村状况,我们主要调查了都安乡伏计村的陇意屯(Mbanj Luengh'eij)和三合村的鉴屯(Mbanj Poujgyamj)、燕峒乡古桃村那沙屯(Mbanj Nazsla)、马隘乡乐林村的麒麟屯(Mbanj Gizlaenz),我还顺便拍下了许多这些村屯里的干栏建筑。干栏建筑在陇意屯和那沙屯里还是该屯的主体建筑,而在鉴屯和麒麟屯里都只是残留了少量的干栏。</P>
<P>经过大炼钢铁年代的摧残,德保县的森林面积已经大大的缩小,因为是石灰岩台地,所以石漠化也很严重,已经不能再象历史上一样可以砍伐大量的优质木材来修筑干栏建筑了,因此这里的干栏建筑大都是现代干栏,主要是土木建筑,年代大都也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最新的干栏也有用水泥砖修筑的。也有一些纯木干栏,因为年代大都有上百年甚至两三百年历史了,因为缺乏木材来制作或者修补,所以很残破不堪。</P>
<P>现在将这些干栏建筑的相片合辑如下,并附带一些沿途景致和文字说明。
<HR>
<FONT face="Arial Narrow" size=4><STRONG>Hangs Maxais·Faih Taiqhof<BR></STRONG></FONT><FONT size=5>马隘乡太和村一瞥</FONT>
<P><STRONG>太和村驻地(太和屯,壮语名不详)祭祀岑氏土司的太元庙</STRONG><BR>
<HR>
<STRONG>小型简易水车</STRONG><BR></P>
<P><BR><STRONG>水车远处石桥上的鹅</STRONG></P>
Hangs Maxais·Faih Loflyenf·Mbanj Gizlaenz(1)
<P><FONT face="Arial Narrow" size=4><FONT size=5><STRONG>Hangs Maxais·Faih Loflyenf·Mbanj Gizlaenz(1)<br></STRONG></FONT><FONT size=6>马隘乡·乐林村·麒麟屯(1)</FONT></FONT></P><P>2005年6月25日早上,我们前往马隘乡大年村一带参观完华银铝业氧化铝一期工程的工地之后,驱车前往敬德镇。半路上听韦先生说敬德镇一带也都普遍种植了烟草之后,我们决定放弃去敬德镇的调查计划,中途左转进入马隘乡乐林村,打算操近道转入靖西-德保公路返回德保县城。途径乐林村麒麟屯,逗留了一个多小时。麒麟屯现在写为“其林屯”,据村里的老人说以前写为麒麟屯(事实上壮语村名为为Gizlaenz,正是“麒麟”之意),不过现在人们懒惰了,觉得笔画多了就改写为“其林”,壮语地名翻译为汉语的随意性又可见一斑。</P>
<P>乐林村一带除了普通的德靖土语(Gangjiang央话)的村子之外,还有当地人称为Gangjnoengz(侬话)的壮语方言的两个村子。麒麟屯说的是央话,但是对面的Mbanj Pyalungz(壮语名称,意思是“龙山屯”,汉语名称不详)却是说侬话的村子。这种不同支系杂居而且长期保留不同方言的村屯在德保并不多见(相对来说旁边的靖西县的壮族支系杂居状况却普遍得多),因此宋先生决定在这里进行初步的调查。</P>
<P>这个村子的干栏相对于落地式新建筑来说是少数,但是绝对数目却也不少。后来我们和村民打交道之后,才知道一年半之前曾经有一个广西民族学院的学生曾经来这里住了将近一个月,他研究的就是干栏建筑,而据说那个学生是平果县人,现在已经去了泰国学习。这个资讯令我敏感地想到我的朋友小农,广西民族学院范宏贵教授的硕士生,正是我在前年向他推荐德保作为他调查干栏建筑的地点的,而我也知道他是平果人,也正在泰国以汉语教师的身份进行泰族干栏的实地调查。相隔一天之后的6月27日,我在广西民族学院拜访范宏贵教授的时候,巧遇了刚回国几个月的小农,和他了解之后果然证实了我的想法。原来小农曾经在这个村子里做过干栏建筑的调查,并已经将调查的结果写在了他刚刚通过的硕士论文《百越文化的底层——广西壮族与泰国泰老人传统住屋的比较研究》里,我有幸得到他赠送的一本。小农说,他之所以选择麒麟屯作为调查的地点,是因为他通过广西民院的德保籍同学了解这个屯有木匠,以前这一带的干栏建筑很多都是这个木匠亲自设计和参与施工的。<br>
<HR>
<STRONG>在干栏前剥南瓜叶两位老婆婆</STRONG><br><br>
<HR>
<STRONG>增补了水泥砖墙体的干栏</STRONG><br><br><br><br>
<HR>
<STRONG>完整保留干栏形式的整排房子<br></STRONG>
<br>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 0:06:06编辑过]
Hangs Maxais·Faih Loflyenf·Mbanj Gizlaenz(2)
<P><FONT face="Arial Narrow" size=4><FONT size=5><STRONG>Hangs Maxais·Faih Loflyenf·Mbanj Gizlaenz(2)<br></STRONG></FONT><FONT size=6>马隘乡·乐林村·麒麟屯(2)</FONT></FONT></P><P><STRONG>乐林小学</STRONG></P>
<P>按:现在所有普通屯的小学都已经撤消了,只保留行政村(村公所)的小学。麒麟屯是乐林村村公所所在地,因此有小学。<br>
<HR>
<STRONG>家里的老婆婆和孙子</STRONG><br><br>
<HR>
<STRONG>干栏门口的石磨</STRONG><br><br>
<HR>
<STRONG>正梯上的石磨正梯下的石舂<br></STRONG><br>
<HR>
<STRONG>干栏的门牌<br></STRONG>
<br>
<BLOCKQUOTE dir=ltr style="MARGIN-RIGHT: 0px">
<BLOCKQUOTE dir=ltr style="MARGIN-RIGHT: 0px">
<BLOCKQUOTE dir=ltr style="MARGIN-RIGHT: 0px">
<P><FONT size=5><STRONG>---(完)---</STRONG></FONT><br></P></BLOCKQUOTE></BLOCKQUOTE></BLOCKQUOTE>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 21:21:05编辑过] 谢谢楼主连续提供了这么多的“干栏”照片。网站整理后保存进资料库,数十年后这些图片就是珍贵的历史文物资料了。 <P>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山冈,美丽的小村庄;</P>
<P>蓝蓝的天空,阵阵的稻香,时常出现在我的梦乡。</P>
<P>哦,问故乡别来是否无恙?</P> 很好的资料。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依俺</I>在2005-7-2 21:24:14的发言:</B><BR>很好的资料。</DIV>
<P>是什么资料?你不要说是*********文化哦!
<P>这些图片应该天天挂在领导们的面前!!!!!! <P><a href="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7/20057120433743878.jpg" target="_blank" ><IMG src="http://www.rauz.net/bbs/UploadFile/2005-7/20057120433743878.jpg" border=0></A></P>
<P>我家的祖屋在1988年以前也是这样!</P>
<P>现在没有了!因为它变成了危房!我叔叔重建了新的!</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山谷散人</I>在2005-7-2 21:49:29的发言:</B><BR><BR>
<P>是什么资料?你不要说是*********文化哦!<BR>
<P>这些图片应该天天挂在领导们的面前!!!!!!<BR></P></DIV>
<P>这当然是一种传统文化的遗留,干栏建筑是僚人几千年历史以来的杰作,是中国五大传统民族建筑之一。不能光看到贫困就看不到文化。</P> <P>也许有一天,我们再也看不到这些干栏了</P> 我家乡每家都有石磨和米春的 我还是不明白,什么叫干栏啊?我听妈妈说我是喝马隘的水长大的呢!可惜到现在为止,我只去过那里一次 <P>非常感谢红棉给我们提供这么多照片资料。</P>
<P>我从小在壮族乡村长大,却没见过干栏。看起来德保乡村以前规划很好,一排排干栏排列非常整齐,可以想象从前虽然大家都贫穷但相对和谐的乡村生活。</P>
<P>现在贫富差距拉大,腐败太甚,象我们那儿,除了少数人能够勤劳致富,大多数人虽然比以前要吃的好,穿的暖,可是人心总是愤愤,整天不是自暴自弃,就是赌六合彩指望一夜暴富,直至把家里的家当全部赌光;贫穷的则挣扎得可怜,他们受官府和贫困的双重压迫。。。</P>
<P>我现在走在大街上,看到民工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态。一方面我对他们有同情和亲切感,因为他们是我的兄弟;另一方面,我又不敢靠近他们,尤其是晚上,我害怕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在城市的生活并不尽人意,有些甚至很艰难(在北京,我目睹过民工被撕碎暂住证,被野蛮地遣返),而城里那些富人的生活又如此奢侈,任何一个人心理都会不平衡,因此衣着光鲜的我,在他们面前感到极度的不安全。。。</P>
<P>对这样的社会,对我们的僚乡,我不知道我能为此做什么。</P> 象红棉说的,干部们假借种烟等种种名目,贪污扶贫款,还要压榨农民,我们那儿这样的事例很多。最可悲的,是农民已经麻木了,我爸爸跟我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最初是愤慨,后来就掺入了一些艳羡:你看某某有亲戚在县里当官,就有本事拉来扶贫款,有扶贫款不就富了吗?象我们累死累活,要喂饱那些纳税的,每年要订各种摊派报纸,才能攒下那么一点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5 13:54:22编辑过] <P>麻木是表面的,是苦于无处申述,暂时选择沉默。私底下,他们依旧牢骚不断,在适当的时候,心中怨愤很可能爆发。</P>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醉醉</I>在2005-7-5 13:02:48的发言:</B><BR>我还是不明白,什么叫干栏啊?我听妈妈说我是喝马隘的水长大的呢!可惜到现在为止,我只去过那里一次</DIV>
<br>“栏干”特指底层架空的建筑样式。 <P>一般一个争穷山村都有一个不错的土地庙.......我的建议是,,,,我们不要再过于信奉于什么土地庙之类的东西,,,,,要知道劳动才能创造我们人本身.....也只有有头脑有科技的劳动才能快速改变我们的生活.</P> <P>说得对,但谁给你这个身子活着,我们称这些“村头小庙”为“公祖”,这是对祖宗的尊重,所以不是迷信,就如各家各户都有的《历代祖亲之位》一样,要多多思考区分一下哟,不能把这个与迷信混为一谈。</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3 23:13:13编辑过] 前些天一场大火把广西三江的四百多间<STRONG>干栏给报销了。</STRONG>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英树</I>在2005-7-5 13:50:18的发言:</B><BR>象红棉说的,干部们假借种烟等种种名目,贪污扶贫款,还要压榨农民,我们那儿这样的事例很多。最可悲的,是农民已经麻木了,我爸爸跟我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最初是愤慨,后来就掺入了一些艳羡:你看某某有亲戚在县里当官,就有本事拉来扶贫款,有扶贫款不就富了吗?象我们累死累活,要喂饱那些纳税的,每年要订各种摊派报纸,才能攒下那么一点钱。。。<BR></DIV>
<P>德保人口中僚人占99%以上,干部们很多应该也是僚人啊,僚人压榨僚人,究竟是谁造成的啊?
<P>农民失去了土地,吃什么啊?农民田地下面的矿藏,算不算是属于农民的?天啊,我可怜的僚人!</P>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