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水啸翁 发表于 2003-7-24 14:22:00

壮族的得与失

几千年前,壮族先民就居住于长江以南的广袤地区,和被统称为百越民族的其他先民开发中国第三流域---珠江流域的文明。以稻作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珠江流域文化在与长江、黄河流域文化交流的同时,对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就是说,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珠江流域文化曾经跟长江、黄河流域文化互相辉映,形成“三”字发展的态势。据有的学者研究,由于铁器技术出现并取代了青铜技术,长江、黄河流域文化逐步合并,壮大势力,而且逐步向南推进,最后,中国的文化发展格局由最初的“三”经过“二”变成了“一”。<p>在中国文化整合为“一”的过程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冲击、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但是,由于“二”毕竟大于“一”,所以,从事物的弥散规律来看,内涵于“二”中的思想观念、文化技术等等自然流向“一”,使“一”在量上基本趋同于“二”,以便达到相对的“均匀”或“对称”。假如那些学者研究的发现反映了民族文化融合的某种规律的话,那么,在这种交往与融合过程中,壮族是得的多还是失的多,抑或是在“弥散规律”的作用下,得失趋向与“均匀”或“对称”?<p>

铜碗豆 发表于 2003-7-24 15:11:00

僚人在与汉族的所谓“融合”中,损失极其惨重,几乎要被灭族了!而有不少人还认为这种融合是什么“历史的进步”!当然,历史从来就是强者书写的。<br>“老翁”的用意是不是要我们僚人快快融合啊?

季历 发表于 2003-8-1 19:38:00

下面引用由铜碗豆在 2003/07/24 03:11pm 发表的内容:<br>僚人在与汉族的所谓“融合”中,损失极其惨重,几乎要被灭族了!而有不少人还认为这种融合是什么“历史的进步”!当然,历史从来就是强者书写的。<br>“老翁”的用意是不是要我们僚人快快融合啊?<br><br>那么你认为让南越保持部落状态,就是合理的很了<br>秦朝征服南越,里面的民族压迫的确应得到谴责,但是落后的部落文化受到先进的中原文明的冲击,客观来看的确是历史的进步。<br>就象我们中国面对鸦片战争,侵略者的罪行永远要谴责,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唤醒昏睡的老大帝国,瓦解封建制度,客观来说的确是历史的进步。<br>

南粤孤客 发表于 2003-8-1 19:54:00

壮族的得与失

&nbsp; &nbsp; &nbsp; &nbsp;楼上所说的是建立在南越国如果没有中原文化的影响它就不会自主发展的认识论来立论的。这就等于是说,越人不会主动跟其他民族交往,永远停留在部落时代,越人的发展如果没有汉族他就永远停滞不前。可能吗?<br> &nbsp; &nbsp; &nbsp; 想不到季历先生竟然有如此荒唐的逻辑。

土著虎尾 发表于 2004-8-6 15:46:00

3楼的观点我不敢苟同

woaibt 发表于 2004-8-22 05:03:00

<P>我们一方面要勇敢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要放开心胸来承认别人的先进的地方。</P><P>我个人认为,只要是优秀的,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拿来拟补自己的不足。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壮族的得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