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思考韦拔群之一:是拔哥还是哥拔?
<P>近日读一本应付编辑写的《韦拔群》,故而有些思考。</P><P>最让我费解的是:按我们壮族的习惯,“拔哥”应是“哥拔”才对。可社会上(不仅书上)广为流传的是把韦拔群尊称为“拔哥”。(这应该是汉译了。)</P>
<P>其实,我们僚人定是叫他“哥拔”的。即便是用西南官话说也是“哥拔”的。一个事实是,身边的汉人多半也会跟着这么叫的——哥拔。</P>
<P>我想了解的是:到底是当地人开始就叫他“拔哥”还是后来汉译了??</P>
<P>另外:为何不是——哥群(或群哥)?????(按说应该是用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来叫人的啊?)</P> 音译变意译. 如果重写哥拔的传记,该还原叫哥拔。 <P>关于这个问题,最好是到东兰实地调查一番。</P> 我知道壮家习惯是叫哥拔,可我觉得拔哥更亲切 玄武有点搞笑了,民族之间的表达不同不关系到亲切不亲切的问题,试想如果黄帝炎帝叫帝黄、帝炎,帝尧、帝桀叫尧帝、帝桀会成怎么样子??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信天先生</I>在2005-6-18 11:03:51的发言:</B><BR>玄武有点搞笑了,民族之间的表达不同不关系到亲切不亲切的问题,试想如果黄帝炎帝叫帝黄、帝炎,帝尧、帝桀叫尧帝、帝桀会成怎么样子??</DIV>
<br>哎呀,是我觉得叫拔哥亲切,如果我说壮话我也会叫哥拔滴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季人</I>在2005-6-7 21:41:29的发言:</B><BR>
<P>关于这个问题,最好是到东兰实地调查一番。</P></DIV>
<br>看来只能这样了,原以为这个问题可以在网上解决,这懒偷不了了。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信天先生</I>在2005-6-18 11:03:51的发言:</B><BR>玄武有点搞笑了,民族之间的表达不同不关系到亲切不亲切的问题,试想如果黄帝炎帝叫帝黄、帝炎,帝尧、帝桀叫尧帝、帝桀会成怎么样子??</DIV>
<br>你可以查阅一下先秦以前的文学,是写成“帝x”的 看这办吧,看在什么环境中去创作. 汉人译错的。 <P>哥群吧!</P>
<P>我们这边都叫最后一个字啊!</P> <P>读的都是汉书,当然是拔哥了。如果有壮文书,当然叫哥群</P> 壮语言有定语后置的习惯```如果想再亲切点``那就叫哥拔群吧``HOHO <P>前不久我父亲来我这,我刚好想到这个问题就问了问他。(我父亲在东兰出生长大)</P>
<P>他一时也不明白。想了想后他说:我们那(指东兰)有的地方的名字是放中间的,字辈放最后,也许这样才有叫“哥拔”的情况吧?</P>
<P>我想想觉得也是。</P> <P>毕竟是汉语写出来的东西</P>
<P>遵循汉语规则吧</P> <P>《百色起义人物志》(中共广西区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百色地委党史办公室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P.44:</P>
<P>“韦拔群出生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区中和乡勉峨村东里屯(现东兰县武篆镇那烈村东里屯)的一个壮族家庭里。初名秉吉,后名秉乾,进贵州讲武堂学习时,改名韦萃,字拔群。”</P>
<P>由此可见,“韦拔群”是他进讲武堂学习时取的名字,不是他的本名。他先后就读于村里的小学、东兰县立高等小学、宜山县庆远中学、桂林法政学堂、贵州讲武堂、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取名“韦拔群”大约是1918年的事情,1921年、1925年他在东兰县领导农民运动时,大家所能知道的他的名字即是“韦拔群”,1929年百色起义时,大家更是不知道他的原名了。所以,在汉语文本里按照贵州人、四川人及广西桂柳人的习惯称他为“拔哥”是没有错的。但当地壮族群众怎么称呼他,确实需要实地考证。</P> <p>哥群,这是习惯</p> <p>其实还是哥拔好,与国际接轨啊,就像西方人叫拔叔叔时的称呼那样:uncle ba.</p><p>你们说是不是啊.</p>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JIE捷jie</i>在2006-11-1 12:14:00的发言:</b><br/><p>其实还是哥拔好,与国际接轨啊,就像西方人叫拔叔叔时的称呼那样:uncle ba.</p><p>你们说是不是啊.</p></div><p></p>同意!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