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目录
《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王铁志 沙伯力主编,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p>中文版目录<p>在“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br> …………………………………………………………江家福(1)<p>在“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欢迎晚宴上的致辞<br> …………………………………………………………李晋有(3)<p>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与经验<br> ——在“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br> …………………………………………………………文 精(5)<p>以国际视角看民族自治<br> ——在“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br> …………………………………………[中国香港]沙伯力(12)<p>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br> ——“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王铁志(15)<p>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龚学增(26)<p>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功能………………………吴仕民(32)<p>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果洪升(41)<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社会和谐…………………………周传斌(51)<p>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敖俊德(61)<p>《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的原因 主要内容<br> 和重要意义…………………………………………铁木尔(71)<p>自治机关建设与自治权的行使…………………………金炳镐(77)<p>谈民族干部的自治权与民主权<br> ——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干部的自治权利和民主权益的保障<br> ………………………………………………………王建华(85)<p>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区位优势 加快广西经济发展<br> ………………………………………………………李富强(92)<p>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br>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分析<br> ……………………………………………………吴国华(101)<p>关于做好新时期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几点思考……谢 热(107)<p>民族区域自治与扶贫开发……………………………张北平(115)<p>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杨连福(124)<p>试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br> ……………………………………………………保定召(132)<p>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及其在中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实践<br> ……………………………………………………陈建樾(137)<p>通向共同发展繁荣的成功之路<br> ——从国家和全国人民的支援谈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br> 的优越性………………………………………洛桑尊珠(146)<p>新疆石油企业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br> 积极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葛丰交 房若愚(154)<p>探究中国“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结合之路…周 勇(161)<p>全球化与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王希恩(179)<p>自我管理与区域一体化模式<br> ——作为促进和平与稳定的手段<br> …………………………[美]沃尔夫冈·当斯派克格鲁伯(187)<p>国际法上的自治…………………[德]汉斯—乔基姆·海因茨(210)<p>多民族社会中的自治<br> ——从欧洲视角看冲突预防与解决的局限性与机会<br> ………………………………………[英]斯蒂芬·沃尔夫(235)<p>英国单一体制内不均衡的权力下放……………………………<br> ………………………………[英]帕特里夏·M.利奥波德(271)<p>不同民族间的和平共处与合作<br> ——意大利特伦蒂诺—南蒂罗尔地区的个案<br> …………………………………[意大利]玛格里塔·科戈(294)<p>政治自治与西班牙的民族冲突<br> ——巴斯克个案研究…………[西班牙]古鲁兹·霍利吉(303)<p>作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条件及其限制的人权………………<br> [挪威]埃尔斯•;;;格里特•;;;布罗德斯塔德和尼尔斯·奥斯卡尔(309)<p>奥兰群岛自治概况………………[芬兰]伊丽莎白·瑙克莱尔(320)<p>格陵兰的自治<br> ——格陵兰人在丹麦王国之内实施自治的经验<br> …………………………………[丹麦]基尔斯滕·特罗尔(338)<p>印度的民族自治要求与自治体系………………………………<br> …………………………………[印度]弗吉尼厄斯·卡卡(348)<p>孟加拉国奇塔贡山区及印度东北部<br> ——民族自治与国家安全…………[美]M.拉什杜泽曼(361)<p>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自治问题<br> …………………………[泰国]威塔亚·苏查利塔纳如斯(375)<p>自治民族在现代多民族国家中的影响<br> ——新加坡的经验…………[新加坡]侯赛因·穆塔利布(384)<p>尼日利亚:国家与民族自治……………………………………<br> ……………………………[尼日利亚]埃格萨·奥萨加伊(396)<p>埃塞俄比亚1991年以来的联邦制选择与民族自治<br> …………………………[埃塞俄比亚]阿斯纳克·科法勒(430)<p><br> 《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王铁志 沙伯力 主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9月<p> 中文版前言<p> 本书是“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学术论文集。<br> “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6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这次研讨会由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与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发起和主办,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解决国际冲突研究课程部协办。参加会议的有包括中国、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埃塞俄比亚、澳大利亚、新加坡、芬兰、瑞典、尼日利亚、挪威、泰国、丹麦、印度共16个国家的代表59人,其中中国代表37人,其他国家代表22人。<br> 举办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是首次。这个研讨会能在中国举办,不仅是因为中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和较多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更因为中国拥有实施民族区域自治50年的历史和成功经验。<p> 中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其独特性,其成功经验值得世界上其他国家关心民族问题的专家学者和政治家们研究和借鉴。但是,中国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不是惟一的,民族自治或者是区域自治,作为预防和缓解民族冲突的一种有效政治措施,目前已经被许多国家所采用。在世界上还有哪些国家实行类似民族区域自治那样的政策?其实施的效果如何?这也是中国的专家学者和民族工作者所关心和感兴趣的。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外国人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人也需要进一步了解世界。因此,在民族研究领域,进行互相交流和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中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明确今后继续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就更需要研究和借鉴国外处理民族问题的经验和教训。这次研讨会论文集的出版,可以说是为读者了解中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一个方便。<p> 在讨论民族自治或者是区域自治时,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民族自决”的概念。特别是在西方的语境中,在讨论“自治”问题时,往往是与“民族自决”的有关问题混在一起的。民族自决这一概念的含义是比较含混的,在殖民主义统治已经土崩瓦解的当今世界,运用这一概念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正像书中有的文章所指出的那样,自治与自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的基本含义就是在保证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给予实施自治的民族或者地区以自主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而后者所强调的往往是分离的权利。与自决问题相联系一起的是一些人所鼓吹的所谓“一个民族建立一个国家”的民族国家模式。冷战结束后,当由民族分离活动所引发的民族冲突给许多地区带来灾难的时候,人们不禁对建立民族国家的合理性产生怀疑。相对于“自决”或者说是分离所产生的破坏作用,民族自治或者是区域自治在协调民族关系方面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学者的关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书有关论文在这个方面所做的理论探讨,对帮助人们正确把握民族问题都会有积极的意义。<p> 本书虽然是学术会议的论文集,但不是一般论文的随意选取和汇集。书中的文章是组织者按照一定的结构组织人员精心撰写和严格筛选的,有完整的构思,因此,可以把它当作一部学术著作来看待。从文章讨论的内容上来看,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民族区域自治的国际比较、民族自治与法制建设、自治与人权、自治与发展、民族自治在各国的实践、民族自治与民族和谐、民族区域自治的未来等等。这些内容既涉及理论问题,也包含实践问题。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的讨论,就是按照上述题目展开的。读者可以按这个线索来研究问题,也可以按目前书中所排列的体系来把握文章的内容。本书排列的体系是把中国作者的文章与国外作者的文章分开排列的,这两部分相对独立,自成一体,既便于中国读者研究借鉴国外的经验,也便于国外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国的经验。就中国作者的文章而言,内容包括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必然性,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和经验,民族区域自治在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功能,民族区域自治与人权和发展权,少数民族干部与自治权力的行使,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在促进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方面的功能,国家和发达地区对民族自治地方的帮助,在全球化过程中民族区域自治的发展等等,可以说是对中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全方位的研究和展示。就外国的文章而言,既包括从人权、国际法等方面对民族自治的理论探讨,也包括对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挪威、芬兰、丹麦、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实施民族自治或者是区域自治的经验介绍。尽管目前的研究范围对有些国家还有遗漏,但能一次集中介绍这么多国家实施民族自治的经验,仅仅从资料的价值而言,就是很宝贵的。我们相信,读者对这些材料一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学术论文集,本书中的一些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为我们开启了一种新的视角,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本书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理论依据和所掌握的知识体系都不相同,所研究对象的国情也有很大差别。他们对一些问题的具体分析放在特定的环境中似乎很有道理,但如果把这种分析模式不加分析地推而运用到其他地区,可能就是错误的。对这一点,我们相信明眼的读者是能分辨清楚的。<p> 本书的中文版在中国大陆出版,英文版将在中国香港出版。该书能够得以及时出版,是众人协助的结果。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严海蓉女士和哥伦比亚大学的Mark stover先生不仅成功地组织了国际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会后还组织人员对国外有关论文进行了扩充和修订,使这些论文的内容更加丰满和趋于完善。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的李红杰、宋全、曹剑、黄飞等在征集国内论文和整理论文方面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的周勇先生组织人员将国外的论文及时翻译,使大家得以看到中文文本。国家民委国际司、政策法规司的有关人员对召开研讨会给予了大力支持。还有与会的所有国内外专家学者,他们积极参与并撰写了较高水平的论文。如果没有上述同仁的鼎力合作,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和论文的结集出版都是不可能的。借本书出版之际,编者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p> 编者<br> 2002年9月<br>《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目录
<b>“民族区域自治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王铁志 2001年 北京)</b><A href="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47&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47&page=1</A><b>民族区域自治与中国少数民族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转载]</b><A href="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48&page=1" target="_blank" >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1048&page=1</A>
<b>探究中国“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 结合之路</b><A href="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3904&star=1#3904" target="_blank" >http://www.pouchoong.com/bbs/dispbbs.asp?boardid=12&id=3904&star=1#3904</A>
页:
[1]